水滸里的吃喝110:喋血聚義廳多年后,誰在這里想念王倫?

為了攻打青州,宋江統(tǒng)率三千兵馬下山,與二龍山、桃花山和白虎山三山人馬會師于青州城外。
三山頭領(lǐng)中,武松是宋江的結(jié)拜兄弟,不必多言客套,而其他人武藝低微、名氣分量都不夠,在這種場合基本沒有說話的份兒。唯有魯智深和楊志,不僅在江湖上名聲赫赫,更與梁山中人有深遠的恩怨糾纏。
他們與宋江是初見,彼此需要互相握手致意。
魯智深很禮貌很客氣,話說得十分冠冕堂皇、無懈可擊:“久聞阿哥大名,無緣不曾拜會,今日且喜相認得阿哥。”——久仰久仰,今天見到宋哥哥我真是太高興了……
楊志卻說得誠懇實在:
“楊志舊日經(jīng)過梁山泊,多蒙山寨重意相留,為是灑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義士壯觀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

再見梁山人馬,楊志無比感慨,他深情追憶起自己與梁山泊之間的緣分,然后檢討自己當(dāng)年的無知??烧f完這句話,他大概突然發(fā)現(xiàn),眼前的梁山領(lǐng)袖并不是當(dāng)初那個“重意相留”他的人,他只好趕緊把話拉回來,說今天您有幸來到我們這兒,真是太好了,是“天下第一好事”——實在是太夸張了。
雖然楊志也想夸獎宋江,但惶急之間,卻無法親熱地叫出“哥哥”,用了“義士”這個雖然恭敬客氣、但不乏疏遠的稱謂……
宋江不知道聽沒聽懂楊志的復(fù)雜心理,他的回答亦是十分官方漂亮:“制使威名播于江湖,只恨宋江相會太晚!”——他沒接楊志曾經(jīng)與梁山淵源的話題,也實在是接不了,只能說客套話,反正客套話是沒有毛病的。
隨后,魯智深代表三山首領(lǐng)擺下酒宴,無論是初交舊識,還是有過恩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都是最好的交流方式,都最容易一笑泯恩仇。
不知道在觥籌交錯中,楊志會不會想起那年在梁山,那個熱情邀請他入伙的梁山領(lǐng)袖?

不久,四山聯(lián)軍攻破了青州城,二龍山與桃花山、白虎山一起,燒毀了各自的山寨,“眾虎同心歸水泊”。
再一次走上熟悉的梁山,再一次走進聚義廳,林沖和魯智深敘舊,楊志也情不自禁再一次感慨地“舉起舊日王倫手內(nèi)上山相會之事”。他還是忍不住,忍不住想起了王倫,那個白衣飄飄的書生領(lǐng)袖。
明知道斯人早已不在,明知道在眼前這些人,要么與王倫素不相識,要么是殺害他的兇手和幫兇,還有他不知道但大概也能猜到的,就在這個聚義廳,王倫倒在血泊中……
可楊志還是沒忍住、還是不合時宜地提起了王倫,提起他對自己的熱情款待和誠心挽留,因為,他是真心想念王倫。
縱然眼前這些人都說他心胸狹窄,都說他嫉賢妒能,但王倫卻從來沒有對不起他。
王倫對他不僅對真誠欣賞,更極力邀請他入伙。便是楊志不愿意,王倫也沒強人所難,依舊情意殷殷。他為他置酒送行,然后帶著眾人親自送他下山,依依惜別。當(dāng)然王倫對他好,也許別有目的。但這世界上哪有無緣無故的好,誰對誰好沒有目的?

然而楊志的感受太小眾,這大廳里的人除了杜遷、宋萬之外,別人都無法認同,只能打哈哈“此皆注定,非偶然也。”
見楊志說起王倫,晁蓋也說起他們與楊志的“交情”,“說起黃泥岡劫取生辰綱一事,眾皆大笑?!薄爸侨∩骄V”是晁蓋吳用的高光時刻,卻是楊志的滑鐵盧。楊志因此而被逼得走投無路,差點就想不開自殺了。
沒想到,山水輪流轉(zhuǎn),坑害自己的人成了給他留下無限美好回憶的梁山寨主,自己竟然又成為人家的手下——此情此景,楊志能夠輕松釋懷嗎?
他越加想念王倫。
無奈,梁山早已換了天地,所有人都竭力回避王倫,不再提起王倫,即便他主動提起也沒人搭茬,仿佛這個人從來就沒有來過,這里從來就是晁蓋當(dāng)老大。

楊志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孤獨與寂寞,此后梁山歲月漫長,他再也沒有提起過王倫。
王倫的痕跡已被梁山徹底抹去,但卻始終在楊志的心中揮之不去。
再后來,宋江成為梁山之主。“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楊志不僅遠遠落后于林沖,更被武松超越,那時候,他會不會又想起王倫,那個曾經(jīng)“苦苦相留”自己的人?往事不可追,想起都是一聲嘆息。
楊志很想念王倫。
我也有點想念這個倒霉的王倫了,追根溯源,水泊梁山真的是人家王倫一手創(chuàng)建的啊,竟然連個名字都不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