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囂張


鹽工張士誠奮起反抗,襲殺惡吏,組織起義,還攻下了自己的老家泰州。
不過很顯然,一個小小的泰州,張士誠是不放在眼里的。
要干,那就干票大的。
既然自己已經(jīng)造反起義了,那就說明自己已經(jīng)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道路,接下來不管怎么走都是不歸路,既然橫豎都是死,干嘛不把夢想搞大點呢?
于是,張士誠又集結(jié)兵力,一舉攻占了江蘇高郵。
當時的高郵知府,是一個叫做李齊的人。
張士誠攻破高郵,抓獲李齊之后讓他跪在自己面前,沒想到這個在元末時期名不見傳的小小官吏竟然毫不畏懼,而是對著張士誠冷笑道:
我的膝蓋素來是堅硬如鐵,豈肯為你一個小小的張士誠而彎曲?
張士誠勃然大怒,直接就把李齊給殺了。
在這一刻,張士誠突然意識到,自己雖然依靠暴力解決了很多問題,甚至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暴力似乎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只是,狂熱的勝利感已經(jīng)有點沖昏了張士誠的頭腦,他占據(jù)高郵之后行為做事相當高調(diào),建國大周,自稱誠王,這就算是當上土皇帝了。
朋友們,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之前郭子興要在滁州稱王,朱元璋就沒同意,因為朱元璋敏銳的感覺到,在如今這個世道,你想要干大事兒,你不能操之過急,你應該徐圖進取,你想一口吃個大象,那是不現(xiàn)實的。
稱王這種事兒太過招搖了,別的就不說了,《三國演義》沒看過么?大家都忙著茍發(fā)展,那袁術(shù)老兄非要率先當這個皇帝,結(jié)果袁術(shù)第一個挨收拾,第一個領(lǐng)盒飯,就連一向忠厚老實的劉備都要找袁術(shù)算賬。
張士誠如果夠聰明,他就該知道,連取泰州和高郵兩座重鎮(zhèn),那就已經(jīng)是占了大便宜了,他就應該低調(diào)一點,但我們的張士誠同志偏不,他非要大張旗鼓的建國稱王,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存在。
這個大元朝廷啊,也是一根筋,誰默默無聞,誰低調(diào)行事,朝廷就暫時還可以容忍,但是誰要是高調(diào)做事,膽大稱王,朝廷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收拾你。
元朝至正十四年,大元朝廷唯一的指望,也就是丞相脫脫,帶著百萬大軍出兵高郵,把張士誠可以說是團團圍住,水泄不通。
朋友們,百萬大軍,那看上去那就是黑壓壓的一片,給人的壓迫力,可能用語言都形容不出來。
前兩天張士誠還沾沾自喜,順帶著喜氣洋洋,在高郵城里天真爛漫的幻想著自己的未來,現(xiàn)在兵臨城下,他算是慌了神了。
百萬大軍圍高郵,你張士誠幾萬兵力,你純純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只能是干瞪眼,等死。

史書記載,當時的張士誠一看脫脫要收拾自己,那后悔的是不要不要的,每天晚上睡不著覺,竟然狂扇自己的嘴巴子。
后悔吶,后悔!
打不過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脫脫根本就不允許張士誠投降,而是執(zhí)意要攻破高郵,把張士誠給拉出來殺掉謝罪,起到殺一儆百,殺雞儆猴的效果。
說白了,脫脫就是要抓張士誠這個典型。
老實說,脫脫真的可以說是大元朝廷的救世主了。
他有魄力,有能力,也有解決問題的手段,如果給他機會,給他時間,給他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他未必不能解決這一場元末農(nóng)民起義。
但問題是,當時的大元皇帝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他人到執(zhí)政后期的時候,開始不太愿意和脫脫同志打配合了。
這么多年來,以元順帝為首的最高權(quán)力統(tǒng)治集團,一直處于一個緩慢腐化的過程。
元順帝這個皇帝他很有意思,他不是那種特別典型的,一無是處的昏君,他這個人研究起來是很復雜的。
因為,元順帝足夠聰明,但卻很少用到正確的地方,他性格正常,不嗜血不殘暴不執(zhí)行特別黑暗的統(tǒng)治,偶爾在執(zhí)政上還有比較亮眼的地方,但他對老百姓也絕對談不上有多好。
這是一個擁有多種狀態(tài)的皇帝,他勤政有為過,也懶惰懈怠過,他幡然醒悟過,也快速墮落過,他曾經(jīng)努力過,他也放棄過,他奮起直追過,他也曾經(jīng)黯然落寞過。
作為一個皇帝該有的情緒體驗,元順帝基本上都有了。

作者想夸他,但一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畢竟不是夸出來的。
天災的接連不斷,黃河的呼嘯水浪,流民的暴起反抗,時時刻刻都在摧殘著元順帝本來就所剩無幾的自信心,所以皇帝到最后,還是選擇了破罐子破摔,開始不顧王朝的命運和安危,整日縱情玩樂起來。
皇帝都放棄了,但脫脫卻仍然不愿意放棄,張士誠這么囂張,脫脫必須把他給制裁了,絕不能給元朝留下更大的禍端。
脫脫跟元順帝報告,說我要領(lǐng)兵出征攻滅張士誠,元順帝非常開心吶,自己有這么一號能干的大臣給自己保底,那自己玩起來不就更放心了?
于是,皇帝鼎力支持脫脫出兵討伐張士誠,甚至親自寫下詔書,表示這大元天下,就是我和丞相脫脫共同治理的,所以無論丞相有什么想法,我全都鼎力支持,頗有點當年三國時期蜀漢后主劉禪和丞相諸葛亮的意思。
脫脫也許有孔明之才,但問題是,元順帝并不是那個心地仁善的阿斗。
脫脫的百萬大軍到了高郵之后和張士誠在高郵城外好一頓打,把張士誠打的是齜牙咧嘴,敗退連連,只好退回城內(nèi)。
這個時候的脫脫,他和張士誠一交手,他就知道張士誠這老小子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還不如當年徐州城下的芝麻李呢,所以脫脫認為大局已定,拿下高郵,生擒張士誠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既然戰(zhàn)局已定,那么百萬大軍閑著也是閑著,所以脫脫干脆分出了一部分兵力,想要收復江蘇周邊的六合,鹽城,興化等地。
鹽城興化咱們先按下不說,單說這個六合縣,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六合區(qū),很快就遭到了元軍的圍攻。

六合縣的起義軍首領(lǐng),他和滁州的朱元璋還算是有點交情,所以立刻修書一封,請求朱元璋出兵幫助自己。
朱元璋這個人,他這段時期還是比較仗義的,所以當然想要出兵幫助,但問題是,自打他把郭子興弄來之后,郭子興就一直以領(lǐng)導的身份自居,朱元璋自己辛苦打造的朱家軍成了郭子興白撿的郭家軍,朱元璋想要干點什么事兒,郭子興都要跟著摻和摻和。
并且,老岳父郭子興還總是喜歡和朱元璋唱反調(diào)。
朱元璋說我要去援救六合,郭子興立刻表示我不同意,朱元璋沒辦法,只好反復勸說郭子興,折騰了好長時間郭才同意,朱元璋這才能開拔六合。
很憋氣,但沒有辦法,因為朱元璋對郭子興,講究個仁義。
救是去救了,但問題是,兵貴神速,朱元璋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救援期,所以就算是他帶領(lǐng)自己手下的小將耿炳文去對抗圍攻六合的元軍,最終也是無濟于事了。
六合被攻陷,朱元璋只好又撤軍回來。
年紀輕輕的耿炳文在朱元璋的隊伍里不算是什么一流名將,在此之前也沒有什么戰(zhàn)績,就如每一個后來閃耀洪武時代的將星一樣,還需要漫長的道路要走。
攻下六合之后,脫脫更是信心大增,在他看來,所謂紅巾起義,不過就是一幫毫無戰(zhàn)斗力的亂民,只要大元鐵騎兵鋒所至,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所以脫脫這個時候也不太著急拿下張士誠,因為現(xiàn)在百萬元軍圍攻高郵,這喊出去這聲勢就很大,聲勢一大,紅巾軍就難免悚懼,他完全可以利用這種戰(zhàn)場上的輿論優(yōu)勢,分出兵來對付一下其它起義軍。

脫脫的想法很好,但他想不到,那個表面上對自己萬分放心,好的都快穿一條褲子的元順帝,對脫脫其實并不是特別信任。
本質(zhì)上,元順帝對脫脫并沒有太多的感情,也產(chǎn)生不了太多的感情。
太平盛世,你脫脫應該給我做牛做馬,天下大亂,你應該成為戰(zhàn)場上最大的炮灰。
安平康樂的時代,作為皇帝,我要榨干你的才力,那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打仗的時候,就算我把你用死了,那也是應該的。
你脫脫現(xiàn)在手握百萬大軍,一分鐘你就能拿下張士誠,你挺了好幾個月也沒動靜,你也不攻城,反而四處分兵活動,你想要干什么?
皇帝正在這猜忌猜疑呢,朝廷里有些存心不良的大臣們又給皇帝遞上話了,表示皇帝啊,脫脫這都出去三個多月了,寸功未建,張士誠也沒捉住,反而手握重兵,大量的消耗糧草,那消耗糧草就是消耗朝廷的財政,您能容他這么花錢么?
再者說了,脫脫這趟出去,排場夠大的,朝廷里一半以上的官員隨行,這不純純是想要在外頭搞事兒么?
所以說,像脫脫這樣的權(quán)臣,你作為皇帝,你不得不提防啊。
夕陽西下,古老的皇家宮殿籠罩在一層安詳?shù)墓鈺炛校樀蹧]有說話,他拖著長長的身形,沉默著,一言未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