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正解局】中國的校服,為啥穿在了非洲人身上?

2023-08-08 14:13 作者:正解局  | 我要投稿



產業(yè)鏈中不只有光彩的一面。



正解局出品


前些時間,抖音上流傳一個短視頻。


視頻里,一個黑人男子穿著一件中山大學的籃球服。


而且,上面“實名制”印著袁淇昌同學的名字。


有網友就說,袁淇昌同學,你曬黑了。



還有網友打趣:


袁淇昌同學恐怕還沒有他的校服走得遠。


的確,中國距離非洲最近(最東部)的國家也得8000多公里。


再遠點(最南部),就得12000公里以上了。


路途遙遠,這件校服是怎么走進非洲的?


這里面其實藏著一個巨大的生意。



這就是二手服裝買賣。


說起二手衣服,想當年英國人、美國人也經常穿。


英國在工業(yè)革命以前,因為新衣服價格貴,連國王的心腹都有買二手衣服穿的,二手衣服在老百姓中也很普及。


19世紀,美國的文藝作品中也有過關于二手衣服的描述。


黑人作家布克·華盛頓就曾在他的自傳體小說《超越奴役》中寫道:


“我在漢普頓住過一陣子,我沒有幾本書,也沒什么衣服。


于是,‘二手貨’就成了我的救星,那些衣服都是裝在桶里從北方運來的……”


布克·華盛頓



后來,隨著織布機的廣泛應用,服裝的價格逐漸降低,二手服裝也漸漸地退出了歐美率先富裕起來的國家。


而現在,最大的二手衣服消費市場就在非洲。


肯尼亞街頭,人們正在交易二手服裝



遠的不說,就光2021年,非洲二手服裝進口額就達到18.4億美元(約合130多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8.84%!


這其中,肯尼亞就進口了2.48億美元的二手服裝,是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裝進口國。


排在第2的是加納,2021年進口了價值2.11億美元的二手服裝。


第3名是坦桑尼亞,2021年進口了1.83億美元的二手服裝。


賣家又是誰呢?


有報告顯示:在2020-2021年期間,中國對非洲的二手服裝出口,增長了123%,達到6.24億美元。


向非洲出口二手服裝的主要國家



這也就是說,中國出口到非洲的二手服裝,占到其總進口額的1/3。


中國是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裝出口國。


除了中國,美國、英國、韓國、加拿大、波蘭等國家,也都把舊衣服賣到非洲。



本來,三十幾年前,二手服裝在非洲還是一個隱秘又不為人所察覺的產業(yè)。


但隨著進口額的不斷攀升,二手服裝產業(yè)在非洲也不再遮遮掩掩了。


到了如今,從加納、尼日利亞、科特迪瓦、坦桑尼亞,到貝寧、烏干達和肯尼亞等地方,每一個國家的首都或者它們的“大城市”,更是都有著規(guī)模不小的舊衣市場。


這些舊衣市場的形象,看起來跟上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的集市很像,不同的是,這些市場隨處可見擠滿了前來淘貨的批發(fā)商。


批發(fā)商們?yōu)槭裁炊肌皵D”在了這些國家的首都或者“大城市”?


原因是,這些地方是二手服裝貨源的“源頭”。


批發(fā)商們在這里“進”的貨,相當于一手貨源,進完貨后,就地從這些“一手貨源”里挑選出牌子響、品質高的衣服,放到市場上分類售賣。


來自首都和“各大城市”的一手貨源



無論哪個階層的民眾,都能在二手服裝市場選到滿意的衣服。


而這些二手衣服,雖然成包成包的被運到了這里,但經過層層篩選,又被分成了幾個不同的等級,價格自然也隨等級而不同,從幾塊錢到上百塊錢,都有。


品相好點的、沒啥瑕疵的、品牌大些的,就被分在了一等品的行列,價格也屬于“頂級”,能賣到人民幣100元以上。


其他品相稍差點、品牌一般的,或者質量好點的雜牌服飾,就被歸為二等品,價格常常在人民幣幾十塊錢的區(qū)間轉悠。


比如,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像湯米·希爾費格這樣大牌的襯衫,品相好些的話,也只是被賣到幾十塊人民幣。


三等品,相對就差得多了,一般都是品相差,品牌也叫不出名字的雜牌。


當然,價格也很實惠,也就人民幣幾塊錢一件。


不同品類,自然對應著的目標群體,也不太一樣。


手頭稍微寬裕點的,愛追求潮流的年輕人最愛選一等品,這么低的價格就能買到牌子貨,既能滿足虛榮心,又能鞏固自己在社交圈子里的地位,何樂而不為。


二等品和三等品,則大多是底層一些平民消費得最多,這個等級的衣服,對于他們來說,得到的是一個實惠。


同時,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是男裝比女裝稍貴,原因不僅是因為男裝的需求量大,還因為一些進口二手男裝,尺碼需要重新裁剪,裁剪的過程中,又增加了一些成本,這個羊毛,自然也得出在羊身上。


非洲二手市場上的內衣褲



當然,不管男裝還是女裝,一等品還是三等品,在非洲都不愁銷路,甚至就連二手內衣褲也很受歡迎。


一件普通的二手衣服,先是經過了出口到非洲第一站——各個國家首都和“大城市”,在一級批發(fā)商之手經過挑選,被挑剩下的二手服裝,又流向了各自國家的“二線城市”。


到了“二線城市”,這些二手服裝,又被分銷給當地的二級批發(fā)商。


二手批發(fā)商們,又將挑選過的、品質更差一些的二手服裝,轉手賣給當地的零售商販。


經過了這一翻折騰,層層分銷下去,二手服裝在集市的地攤上,進行了它們銷售“命運”的最后一站。


加納首都阿克拉二手服裝批發(fā)市場





二手服裝在非洲幾經漂泊,在國內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


在當前的國內,舊衣回收這個行業(yè),仍然有點神秘而隱晦。


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其穩(wěn)定的供貨地位。


為了滿足非洲市場的需求,在中國整個珠三角地區(qū),甚至每天也有數萬名二手衣服商販,活躍在各個街道、社區(qū)收集衣服。


除了街道、社區(qū),線上也有很多二手服裝創(chuàng)新的嘗試。


比如在閑魚、轉轉和拍拍上。


賣自己穿過的二手服裝也是可以“發(fā)家致富”的,在這里,賣多少錢自己定,能不能賣出去看命。


一些品牌甚至可以在支付寶上預約上門回收,還能換取“螞蟻森林”的能量。


也有專門的APP實現了估價、取貨、審核、打款一條龍服務,后續(xù)售出還會收到推送告知。


除了線上交易,一些品牌店也開啟了回收舊衣服業(yè)務,比如優(yōu)衣庫。


在優(yōu)衣庫買的衣服,穿過后不喜歡或者準備淘汰的時候,可以直接拿回去,他們有專門的箱子用來回收,價格就得看衣服的購買時間和完好程度了,但是比舊衣服稍貴。


當然,這些商家回收的二手服裝,有很大一部分還是轉為再生纖維二次利用。


國內舊衣回收箱



除了收購,這些二手服裝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來源渠道,那就是各種捐助。


在國內,很多投進舊衣回收站的舊衣物,只有很少一部分經過層層篩選,最后交到需要他們的人手上,剩下的,就是賣給專門的回收公司了。


然后再由出口貿易公司轉運到非洲。


不光國內,西方很多國家舊服裝的主要來源,同樣是社會機構的捐贈。


但通過這種渠道回收上來的服裝,通常會超出對二手服裝的需求,于是,多余的部分同樣被賣給了出口企業(yè)。




不管是非洲的批發(fā)商,還是活躍在國內各地區(qū)的線上線下二手服裝收購商,乃至于其他工業(yè)大國的商販,雖遠隔萬里,但他們忙碌的身影背后,都為了一個相同的目的:


賺錢。


紀錄片《舊衣的秘密》里有個加納小哥就表示,這些衣服被攤販拿到手里后,會進行清洗、熨燙、裁剪等再加工,再重新流入市場。


而這一全套流程下來,最高的時候,他曾日賺25萬(中非法郎),接近3000元人民幣。


紀錄片《舊衣的秘密》劇照



日賺25萬(中非法郎),也并不是個例。


一些成熟的從業(yè)者,也從中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國內也不缺乏這樣的財富故事。


河北一家分揀廠的工作人員就說過,成熟的回收員每個月至少能收10噸左右的二手貨,刨去成本,每噸起碼能有4000塊利潤。


這樣一算,每個月凈掙3-4萬塊錢。


這還是靠回收、有成本的操作。


曾有記者了解過成本更低的。


比如,有人在網上購買舊衣回收箱,然后放在小區(qū)。


一個箱子一年至少能收1噸貨,這1噸貨每年掙的利潤就是2200-2300元。


有位二手服裝“回收”的商販,曾一口氣買下200個箱子,每年的利潤達五六十萬。


甚至還有人因為二手服裝生意東山再起。


曾有媒體報道過一個孫老板,在國內做生意破產后,他發(fā)現,在國內,把一斤成本0.4-0.6元左右的二手服裝,送到分揀公司進行分類、清洗、晾曬后,能賣到3000元一噸。


于是,孫老板想出了線下回收,線上公益募捐活動的辦法,大幅提升了衣服的規(guī)模和質量,實現了日入20萬(中非法郎,合人民幣約2400元),可謂東山再起。


當然,相關企業(yè)就掙得更多了。


比如,有平臺在媒體采訪中透露過一組數據:


特別好的夏裝出口,可以賣到8000-12000元/噸不等。


每公斤舊衣物的利潤在0.4-0.6元左右。


而其年回收舊衣服總量超過10萬噸。


這樣算下來,每年最多可以賺6000萬元。


作為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這個年收入甚至可以媲美一些互聯網企業(yè)了。


當然,如果把這個鏈條也分成上中下游,出口商的利潤明顯是最大的。


出口商下面,是成千上萬的二手批發(fā)商們,利潤就小得多了。


因為到了這一級別,好的二手服裝已經被挑選了一遍,剩下的都是品相稍差一些的服裝了,價格當然也低得多。


而且沒有了挑選的權利,商販們不能打開包裹進行查看,交易的過程就像賭玉一樣。


賺不賺得到錢,能賺多少錢,完全要看個人的經驗和運氣。


這一層級的商販們,打開包裹后,如果發(fā)現貨物跟想象中差得很遠,也不能退換貨。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這個規(guī)定很不合理,但這些二手服裝也從來都不缺買家。


可見,還是有利可圖。


當然,不光他們賺到錢了,一件原本已經被丟棄的衣服,經過回收、打包、運送、清洗、熨燙、裁剪、銷售等流程,一系列操作下來,也催生了一個龐大的產業(yè)。


這條產業(yè)鏈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哪怕是搬運衣服的底層勞動者,也分享到了“產業(yè)的紅利”。




當然,這條產業(yè)鏈也不全是光彩的一面。


就像很多舊衣服回收打著愛心捐贈的名頭,但卻被人一轉手賣到了非洲,還賺到了不菲的收入。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這門生意,到現在知道的人還不多,甚至有些神奇。



【正解局】中國的校服,為啥穿在了非洲人身上?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河北区| 萨嘎县| 乌审旗| 保山市| 四川省| 永年县| 花莲市| 济宁市| 石城县| 堆龙德庆县| 交口县| 尼玛县| 榆中县| 连州市| 醴陵市| 迭部县| 岚皋县| 四川省| 治县。| 泰兴市| 山西省| 碌曲县| 马龙县| 长丰县| 水城县| 治县。| 古交市| 佛冈县| 嘉黎县| 宝坻区| 谷城县| 永德县| 南安市| 秦安县| 灵台县| 漾濞| 广宁县| 阿合奇县| 潜江市| 贵州省|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