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睡前的聯(lián)想(230614)
半夜,我想到了阿德勒提出的“人生謊言”: ?把如今對現(xiàn)狀的不滿歸咎于過去,把自己的錯誤歸咎于他人,迂回在“可憐的自己”與“可惡的他人”之間,其原因就是通過自我欺騙能感覺好過一些。無法接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既然做出了選擇卻又沒有面對選擇所帶來的結果的勇氣,因為現(xiàn)狀和自己的預想不同就一定要和自己制造種種理由來逃避。 ? ?同時我又想到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什么是“共鳴”、“共情”,其根本就是因為是同一類人。如果無法產(chǎn)生同感,那么最直觀的結論就是不是一類人。不同類型的人如果有強烈的“我執(zhí)”,就很難相處。所以歸根結底,人際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隨緣”,因為無論你說再多做再多,所有的努力都會像“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無力。往往容易使人陷入深淵的就是此類。 ? ?當我對前兩者有了覺知后,我時常提醒自己: 人?為什么會“生氣”,其根本原因就是“無法改變現(xiàn)狀”,也就是自己的能力沒辦法讓事情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式進行,也就是所謂的“無能狂怒”。大多數(shù)時候生氣都是因為他人,比如我覺察到自己很少會因為沒有他人參與的事物而感到氣憤,在過往的生命里,所有的氣都是因人而生。生氣,因為他人是自己沒法掌控的。而會產(chǎn)生“想要掌控他人行為”這種念頭,本身就是一種控制欲。所以因為“無法控制他人所以沒能達成自己設想的結果”這一想法本身,才是生氣或者痛苦的根源。所以,當意識到生氣額的當下并不能讓事物本身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釋放控制欲,就會明顯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最后,我常想,大多數(shù)人為什么活的很矛盾,是因為不夠純粹,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而那些真正“純粹”的人,就像純粹的好人,純粹的壞人,純粹的事業(yè)狂,甚至純粹的傻子,他們生來注定要執(zhí)行某一單一的人生任務,卻總是讓人欽佩,因為活的純粹。而生活在矛盾中的人,如果不愿意自我覺醒,那么誰也無法喚醒。這讓想起當我讀到《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時,我曾感動到落淚,“要是早十年讀到就好了”這種想法油然而生,但是很快就被我否定了,因為此時此刻的我才會認真閱讀這本書并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這說明我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需要它,所以我才會閱讀它。當然這個話題可以無限延伸,這里就先收筆吧。 很高興今年我完成了很多階段性的人生課題,我知道很多都不是滿分答卷,但我始終感恩宇宙無限的光與愛,它永遠會用最適合我的方式來陪伴我走過人生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