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易峰吃面條,看國產(chǎn)劇數(shù)十年不變的老毛病
正在熱播的《隱秘而偉大》,口碑在持續(xù)發(fā)酵中,追劇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樣全員演技在線的電視劇,勾起了大家看劇的極大興趣。然而柳林為什么沒有說它是高品質(zhì)或者是優(yōu)質(zhì)電視劇呢,因為它也有一個國產(chǎn)劇的老毛病,這就是柳林今天要談到的問題。
柳林之前就寫過一篇吐槽這部電視劇的文章,名字叫我來給《隱秘而偉大》挑挑刺,不吐不快,有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去找來看。
柳林為什么說《隱秘的角落》是優(yōu)質(zhì)劇,而《隱秘而偉大》不是呢,差別就在道具上。

今天柳林要說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那就是編劇和導演沒有親身體驗過什么叫民不聊生,什么叫艱難度日。
昨天的劇情講到男主被他同事拉到他媽媽開的街頭小面館去吃面,從畫面上看這個布景和建筑,還是挺接地氣的。
然而,當同事媽媽把面條端上來之后,柳林就徹底傻眼了,小伙伴們見下圖。

也許在編劇和導演看來,這就是民國街頭的小面館了。
然而,柳林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可以相當?shù)乜隙?,這種規(guī)格的面條,只可能出現(xiàn)在一種地方,那就是大酒樓和國際飯店。

最要命的還是李易峰吃的這碗面,看看它有多雪白,顏色已經(jīng)接近大米的那個顏色了。
民國的面條長這個樣子?
這種級別的面條,只可能出現(xiàn)在總統(tǒng)和市長的飯桌上吧。

接下來的劇情就更離譜,男同事非常驕傲地向李易峰介紹說,這種面條里面的湯是骨頭湯。
看到這里,柳林就想快進了,一個街頭小面館的湯居然是骨頭湯,我的天哪,導演是不是覺得解放前人民的生活跟現(xiàn)在是同一個水平。

最扯的就是, 男同事繼續(xù)介紹說,這些油是媽媽做的蔥油。
編劇和導演可能不知道,在民國,一個工薪階層的職員,一年最多連一斤油都吃不到。一年有365天,一個街頭小面館,就拿著這僅有的幾兩油,做成蔥油?
那柳林就要問一個問題了,那么請問每天賣出去的這一碗碗雞蛋面,要用多少油,相信大家的數(shù)學都比柳林好,能夠計算得出來。

然后這種蔥油還是用淮安秘制方法做出來的,不得不佩服編劇和導演真的是生活在真空里。
現(xiàn)在的人們生活是真的好,一個個不愁吃不愁穿,完全忘記了解放前的人們有多苦。

這時候,男主突然問他的這個同事,你怎么不吃啊。
男同事非常不屑地說道,我從小吃到大。

早就吃膩味了!
一個生活在民國的,街頭小面館的窮苦人家的孩子,會吃油炸雞蛋面吃到膩味了?
那么,那些成千上萬的,一天只能吃一頓混著沙子的稀飯的人們,怎么還連稀飯都吃不飽,要去啃樹皮呢?
柳林收集到的資料,圖放到后面,即使是大上海這樣的超級城市,也是災民和乞丐滿大街,將近八成的人吃不飽肚子,啃樹皮的人街上到處都是。

這劇在播到女主劇情的時候,到是要接一點地氣了,男主和女主來到街上一家小面館,吃的是咸菜面,這個就比較符合那個年代了。

但是道具組也沒有用心,上圖是柳林截到的圖,看上去哪像什么咸菜,倒是像木耳之類的拌菜,而且面條也白得嚇人,幾乎和粉絲一個樣,或者直接說,這就是粉絲嘛。

當女作家吃面條的時候,柳林又截圖了,從圖上看,你們覺得這個女作家吃的是面條還是粉絲,相信九成的小伙伴都會說這不就是粉絲嗎。

寫了這么多,說了這么多,柳林就是想說一件事。盡管這部劇拍得非常好,比起其它那些國產(chǎn)劇來,已經(jīng)是金字塔尖上的位置了,然而就是這樣頂尖的作品,仍然還是國產(chǎn)劇幾十年來的老毛病,不接地氣,一個字,假!

這種不講究道具的真實和劇情的真實,可能是從第一批流量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改變國產(chǎn)劇的拍攝方式了。
從一個女演員的摳圖不自賞開始,大家就再也不愿意認認真真地做作品了。
臺詞用配音,念臺詞用12345的數(shù)字,進劇組養(yǎng)胎,不到劇組用倒模和替身,坐在家里拍兩個鏡頭,然后摳圖之后電腦合成……
柳林不是說的哪個演員,是說的整個影視圈,都是這樣的。
所以,一個小小的道具,還重要嗎?

民國時候的面條已經(jīng)找不到實物圖了,柳林只找到一張民國時候的面粉圖,而且是上海的。
柳林知道這個時候就會有人來杠了,民國面粉也是雪白的呀,為什么就不能吃雪白的面條呢。
是呀,為什么呢,因為在柳林看來,民國時候的面條,特別是街頭小面館那種的,大致應該是下面這個樣子,比較真實。

就算是沒有那么黑,也絕對不會像劇里那樣雪白,白得跟粉條一樣,這么白的面條,也就近兩年來才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在大家的碗里的吧。
實在不行的話,也該是下面這種顏色,總之就是,應該是有顏色的。

大量的回憶文章和資料都在表明一個事實,解放初期的國人,吃的東西,現(xiàn)在的豬都不會吃。
把現(xiàn)在人們餐桌上的東西,放到古人和舊社會的餐桌上,這不是侮辱觀眾的智商,這是篡改歷史和帶偏現(xiàn)在的小孩。

有一個資料中是這樣說的,解放初期中國人民的生活,連非洲的黑人都不如,一個慘字都難以形容。
柳林還找到一個類似的帖子,也是吐槽國產(chǎn)劇的食物,說的是泡面。

在編劇的導演看來,能吃上泡面,就已經(jīng)是窮得不能再窮的窮人了,于是,在劇中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窮人”,在家里端著桶裝方便面吃。
可能編劇和導演不知道,桶裝的方便面是十元一桶,而袋裝的方便面只要1.5元一袋。
雖然也有網(wǎng)友認為說1.5的方便面與4.5的方便面,沒有什么差別吧。
但是知道的人都知道,這個差別可大了去了,買4.5方便面的是有錢人,而買1.5方便面的,才真的是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