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在當下』到『順其自然』,淺談閱讀經(jīng)典帶來的巨大改變。

從小到大,閱讀對于我來說本是一件略帶痛苦的事,但直到偶然刷到一位大姐在知乎的長篇分享,忽然讓我明白我這一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似乎通過閱讀這種性價比很高的方式就能得到原本應該擁有的一切。
今日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來了。我們總覺得明日還會來;然而,即將來臨的明日已是新的一日,而且,它也是一去不復返的。 ——叔本華《一切都在孤獨里成全》
看似平談無奇一段話,但這是最近一個月我閱讀的4本書中最擊中內(nèi)心深處的文字。也許是被頭腦的記憶過分糾纏,每一個清醒的日子里都無法釋懷過往快樂、慘痛和無比尷尬的片段,習慣性用虛幻的未來片段來掩蓋不愿回首的曾經(jīng)。
然而這段話突然把我拉回當下,我看了看身邊亂咬樹葉的貓咪,看了看我媽對我生氣又無奈的眼神和奶奶在家做好的第一鍋肉包子,叔本華這段話頓時讓我胸腔血液來回翻滾,甚至淚腺都有所反應,這當下發(fā)生的一切都馬上要消失了,變成現(xiàn)實空間里不再重現(xiàn)的回憶。
想到把靈魂戳得千瘡百孔的過往幾年,在這一瞬間也好像被釋懷,那些不愿面對的糟糕片段已經(jīng)徹底不再重現(xiàn),心里還是有一些小小安慰和難得的舒暢感;當那些發(fā)自內(nèi)心參與的快樂瞬間也成為回憶,我也可以通過某種自己發(fā)明的儀式感向它友好告別。在此引出叔本華在這本書中的另一段話:就像一位登高的旅游者,要想得到一個通盤的概觀,只有越過他腳下蜿蜒曲折的道路,放眼去看;因此,只有當我們把人生旅途中的某個階段走完時,才能認清我們所有行為之間的真實聯(lián)系——也就是我們做了什么,并擁有了什么。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明白我們一切努力的價值所在,以及精確的因果鏈條。
活動的結(jié)束、運動及思想的停止,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死亡,這不是惡。現(xiàn)在把思路轉(zhuǎn)向你的生命過程,你的童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等,這些生命過程的轉(zhuǎn)變都可以稱得上一種死亡。這是不是一件值得害怕的事情呢?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Ⅰ》
有了叔本華這位大哲學家的啟發(fā),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徹底消失,羅馬帝王認為的這種“死亡”并不是一件深感糟糕的事,或者說我們過于相信頭腦里被固化的各類觀念,從未得以思索有關人,有關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系。
無法重現(xiàn)于當下的,某種意義上就是已經(jīng)死亡的。對當下鮮活的生命片段視而不見,轉(zhuǎn)而強迫性重復過往的瞬間,本質(zhì)上也是對當下一切的辜負。沒有用心體會和珍惜當下的每一個瞬間,我想這也是一種浪費生命,讓未來的自己深感遺憾的做法。貓咪撕咬樹葉,家里人的日常瞬間不會被隨時刻畫在照片里,不可能今天結(jié)束了在明天百分之百的重現(xiàn),對于在外工作偶爾回家的人,這種感觸會更加深刻,更加懂得活在當下,也珍惜每一個當下。

世界的本原要么是神的旨意要么就是原子結(jié)構本身,而原子是通過偶然性來組成萬事萬物的;或者請銘記一下早已經(jīng)被證實了的論斷。就算是偌大的一個地球,也只不過是宇宙間的一個小點,而蝸居于其中的你,何其渺小,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實在是不值一提,既然如此,你想一下究竟會是什么人才會對你大加溢美之詞呢?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Ⅰ》
身處勤勞勇敢、努力奮斗的文化環(huán)境里,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似乎都可以通過“我命由我不由天”、“未來可期”等等這類唯個人主觀意志的空想來解決,沒有實現(xiàn),沒有被科學完整的觀念都可以說成是空想。
如果時間倒退十年,在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處于“牛市”的階段,想要通過努力奮斗實現(xiàn)階層躍升可以說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只要不眼瞎,腦子好使一點都能在分享社會紅利的過程中獲得滿意的回報。然而沒趕上紅利期,或者在市場競爭中被清退,與真實社會環(huán)境激烈碰撞中的人突然明白,努力奮斗好像不管用了,蛋糕已經(jīng)被他們分的差不多了。
世界產(chǎn)生的每一次變化都不會因為我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就像書中所說那樣,我遇見的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每一次的相遇和離別,每一次的成功和遺憾,似乎都被世界運行的本原規(guī)則安排著,我個人在其中又發(fā)揮了多少主觀能動性呢,所謂的主觀能動性背后的構成,是我自己完成的,還是各種不可預知的元素和時間碰撞而成的呢?
順其自然,在此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心理安慰,背后的原理則是充分尊重自然法則和宇宙萬物背后那個“神”的安排。2019年處于巔峰狀態(tài)的我無法預估一年后新冠疫情肆虐對所處行業(yè)的打擊,2022年后的世界又會發(fā)生什么,我的家庭會怎樣,我的貓咪又會怎樣……冥冥之中可能都是被安排好了的。
順其自然的活在當下,也許是過往一切不可預知的經(jīng)歷開始讓我深刻服從這一生活法則,就像文章開始所說的,如果一個月前我沒有在那個清晨順手打開App,然后刷到那個問答,現(xiàn)在的我又會干什么呢?還會在這個世界留下今天屬于自己的文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