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跑上市公司的語文老師

許老師,原來是個語文教師。職業(yè)的特點,養(yǎng)成了她做事認真,喜歡追根究底。許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她教書教了三十多年,教過的幾千個學生,可以說每個學生的家她都跑過。那些頑皮的,成績不好的學生家,更是熟門熟路。說起這些,那些過去教過的學生總是記憶猶新,十分感嘆。

1995年,許老師退休了。在一個偶爾的機會,許老師投入到股市。剛剛開始,許老師也像其他人一樣,按照股評家的推薦,買了一個四川公司的股票。據股評家說,這個股票是一家水泥股,具有大西北開發(fā)概念股、三峽概念股,而且低價、績優(yōu),還有成長性。1995年5月,許老師以6.50元買了1000股。以后,許老師心里就直嘀咕:“報紙、股評家都說這家公司好,但為什么始終不漲?它的水泥,它的企業(yè)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圍繞著這樣的疑問,許老師天天不安心。
眼看這股票買了以后天天往下跌,許老師更是不放心。于是,許老師打電話給這家公司。打了老半天,才找到公司的秘書,那位操著四川話的女子告訴許老師,公司在近兩年有幾個大項目,要是投產以后,業(yè)績會大幅增長。許老師聽了這才放下了心。但一年來,眼看其他股票都在漲,偏偏這個個股票不斷往下跌,而且效益也不見漲。許老師再也忍住了,于是以4.40元價格扔掉了。算了算,投資一年,虧了2000多元。
遭此一劫,許老師再也不敢進股市了。1999年初,許老師代兒子去參加了一次上海汽車的股東大會。會上,許老師了解到上海汽車參與上海通用公司的別克轎車即將出世,當年就會有10萬輛下線。另外,他們又用配股資金收購中外合資“上海小糸車燈有限公司”、“上海采埃孚轉向機有限公司”、“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據介紹這些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轎車里含金量較高的零配件,而且都是中外合資,產品比較先進,效益也十分好。聽得許老師心里十分癢癢。但有上次教訓,許老師并不敢輕舉妄動。好在這些公司都在上海,過了一天,許老師就一一到這些公司參觀、考察。雖然這些公司管理嚴格,并不能隨便進去看看,但許老師能說會道,居然請出了公司的負責人陪她參觀。當然,這些公司給許老師的印象是十分好的,使得她下定了決心,以9元的價格,買了2000股。

說實在的,由于這個股市并不崇尚于理性投資。所以長期來看優(yōu)質大盤股并不十分吃香。但上海汽車由于效益穩(wěn)步增長,每年都有送股、分紅等高分配,所以許老師拿了這個股票還是比較放心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從買了上海汽車,許老師真正成為了一個上海汽車迷。每年不僅要參加兩次或三次股東大會,還不時跑跑那些主要的子公司。
別克車出來了,她要去看看。君威、POLO等問世,她也要去看看。她不僅看上海汽車參股的汽車公司,還年年跑汽車展覽會,許老師非常熟悉地說:“上海汽車許多零配件公司供應的對象是中國絕大多數的汽車公司,所以,其他公司的汽車賣得好,上海汽車的效益同樣體現出來。”
當然,隨著證券市場的起伏,上海汽車的股票價格也曾經低落過。2002年曾經跌到5元多。但許老師胸有成竹,不扔反買。許老師說:“每次股票下跌,我就到上市公司去尋求動力。每次看到上海汽車投資的通用、大眾的汽車銷售大幅上升,每次聽到那些子公司的機器隆隆作響,我的信心就增加百倍?!?/p>

2003年,許老師手中的上海汽車達到了一定的數量,這年的汽車股行情也使得許老師的資產大幅增值。但眼下許老師還不打算了結。有朋友笑她“愛跑上市公司,不愛跑股市。不要到時候到手的鴨子飛掉。”許老師笑著說:“不會的,我參加了股東大會,還走訪了各個公司。我感到,2003年的行情只不過是上海汽車的價格回歸。中國的汽車消費還剛剛開始。上海汽車還在發(fā)展,它的上升空間還很大。我要同汽車發(fā)展同步。當我的周圍朋友都買了汽車,當我在上海汽車看到它的生產線、機器聲不再像今天那樣源源不斷,響個不停。我才會考慮賣出?!?/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