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讓民賣酒的皇帝是誰?
影視劇里,無論英雄豪杰還是綠林好漢,動不動就要聚在一起大碗喝酒。酒對他們來說似乎唾手可得。那么,我國古代酒價如何?古人到底喝不喝得起酒?民間大肆賣酒始于何時?我們從一個最早的酒價記載故事中可以窺見一斑。
第一個讓民賣酒的皇帝是誰?03:11
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官府控制酒的生產(chǎn)和流通,獨占酒利,不許私人自由釀酤,我國封建政權(quán)最早實行酒的專賣便是在此時,而真正讓民賣酒的記錄以及最早的酒價記錄比這遲了整整17年,是在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
這一年,漢昭帝劉弗陵組織召開了對漢朝乃至后世影響深遠(yuǎn)的“鹽鐵會議”。這次會議討論的問題涉及面很廣,有政治問題、軍事問題,但更多的是討論漢武帝時代施行的鹽鐵、酒榷酤、幣制緡等財政經(jīng)濟(jì)政策的利弊。在兩輪商討、辯論中,當(dāng)時漢朝封建政權(quán)實行的酒類專賣制度榷酒酤都遭到大家強(qiáng)烈反對,漢昭帝劉弗陵遂將其取消,改為讓民賣酒,政府從中征收酒稅。
既然讓全民大范圍的賣酒、買酒,政府為了防止一些人借助賣酒漫天要價、禍亂市場和百姓,自然要做好宏觀調(diào)控定個價,就出現(xiàn)了酒價的明文記錄。這樣給各地酒廠、酒肆定了規(guī)矩,萬一有人搞破壞,政府也好有個追責(zé)的依據(jù)。
《漢書》有明確記載:“(霍)光納其言,舉賢良,議罷酒榷鹽鐵,皆自延年發(fā)之?!薄扒锲咴?,(漢昭帝)罷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賣酒升四錢?!边@里的七月,指的就是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的七月?!百u酒升四錢”,也就是一升酒要收四錢租,酒稅由此開端,可見,百姓買酒的價格超過四錢。這里的“錢”即為“昭帝五銖”,一錢折合成如今的價格,約為1元多人民幣。
那從當(dāng)時百姓的收入水平來看,他們是否能消費(fèi)得起酒呢?在《居延漢簡甲編》中,對傭工薪水記載著:“月值四百廿四,交錢二百卅,凡六百六十少八十。”“十一月盡二月,積四月,直二千八百?!庇纱藖砜矗瑵h朝傭工的工資水平大致在四百錢至七百錢之間,一般百姓還是能喝得起酒的。
從漢武帝始行的榷酤制(酒的專賣制度),隨著每個朝代所處背景的變化,在后世經(jīng)歷過多次的跌宕變化,無論是王莽時期“官自釀酒賣之”,還是隋朝“完全開放賣酒”,亦或是明代的“取消專賣”,以及清朝的“稅而不榷”,其核心都是為了政權(quán)的穩(wěn)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