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的《托斯卡》
這是一部一定要帶著手帕去聆聽的歌劇,每一個悲傷的音符都將你的心撞得粉碎?!掌跄??三幕歌劇《托斯卡》被列為當(dāng)今十大歌劇之一,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的名作。這部歌劇改編自法國劇作家薩爾杜的同名小說,內(nèi)容講述的是1800年發(fā)生在羅馬的一個愛情悲劇。 雖說《托斯卡》是一部愛情悲劇,但作曲家普契尼卻為其寫了許多情意綿綿,音樂優(yōu)美的詠嘆調(diào)與重唱:《為藝術(shù),為愛情》、《多么奇妙、多么和諧》都是其中的佳作,其中最有名的當(dāng)屬《今夜星光燦爛》。 100多年來,這些不朽的旋律不僅經(jīng)常在歌劇演出之外的音樂會上廣為傳唱,而且成為了當(dāng)今許多國際聲樂比賽的參賽曲目。足以證明普契尼音樂的動人之處。
1900年《托斯卡》在羅馬的科斯坦茨劇院首演,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1月4日,普契尼親自去看《托斯卡》的首演,為了知道觀眾對這部歌劇的真實反映,他很低調(diào)地坐在離舞臺很遠的觀眾席。他對這次創(chuàng)作相當(dāng)滿意——很久沒有用這樣高昂、充滿斗志的姿態(tài)去作曲了… 《托斯卡》演到過半的時候,普契尼看到觀眾們大多都表現(xiàn)出很欣賞的表情,他心理很是愜意。就在這時,坐在他鄰座的陌生女士突然和他搭訕,“先生,您看大家都很喜歡這部歌劇,但是為什么您一直不鼓掌呢?難道您不喜歡?” 雖然普契尼暗爽了很久,但還是故作鎮(zhèn)定的跟這位女士搭訕,“一般般吧!曲子里有一些地方的對位描寫不是很清楚?!迸糠瘩g,“那又怎樣?說不定是作者創(chuàng)新之處呢?!?“也許是這樣吧,不過里面最壞的地方是模仿,”普契尼故意將《托斯卡》貶低,他仿佛很認真地批評這部歌劇來,完全像是在說別人的作品,“沒聽出來這些曲調(diào)完全是受到威爾第的影響嗎?” “這些不過是繼承意大利的傳統(tǒng)罷了。一部好的作品必要吸收前輩們的精華?!迸克坪鹾懿环?。 普契尼笑了笑,“我不這么認為,此外合唱太拖拉,如果能更輕巧生動些會更好!” “你真這么認為?”女士看著他問。 “當(dāng)然!” 首演第二天,普契尼打開報紙,一行《普契尼關(guān)于他的<托斯卡>的談話》的標題映入眼簾。仔細一看大吃一驚,文章竟把他昨晚和那位女士開玩笑的話,一字不落的刊登出來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昨天那位女士是米蘭最暢銷的的一家報紙的評論家——她早就認出自己,是故意為之的。 如今,這只是一個故事罷了,因為它絲毫沒有影響《托斯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反而添加了幾分親切感。 《托斯卡》不僅把普契尼的聲譽提升到巔峰,而且也被人們推崇為意大利歌劇史上不朽之作,在一百年的世界舞臺上,如一顆璀璨明珠,始終綻放著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