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寶沃資不抵債,誰將赴其后塵?

一家眼看就要涼涼的車企還能傳來更壞的消息?寶沃可以。
近日,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執(zhí)行裁定書顯示,在與第一企劃(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的相關案件中,被執(zhí)行人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已無財產可供執(zhí)行。
面對法院裁定,寶沃資不抵債,在線下門店,這曾經“媲美”BBA的豪華品牌也早已門可羅雀。寶沃客服中心工作人員在面對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沒有接到公司破產通知,但賣車門店已經全部暫停銷售?!睂毼制囈恢辈捎玫氖切萝囦N售和維保售后分離的運營模式,但由于產量小、原廠件稀缺,后續(xù)修理網點扛下售后業(yè)務的可能性很小,消費者或許將面臨修理無門的尷尬局面。
百年寶沃如今落到這副田地,著實令人唏噓。但縱觀整個中國汽車市場,伴隨著汽車產業(yè)變革的不斷深入,馬太效應正在進一步加劇,寶沃的遭遇將不只是個例,這樣的故事還將持續(xù)上演。

?
跌宕百年,難逃覆滅命運
從誕生到“紅極一時”,再到“行將作古”,寶沃的品牌生涯跌宕起伏,歷經百年之久。
寶沃于1919年創(chuàng)立于德國,一度被譽為德國第三大汽車制造商。在20世紀50年代,寶沃旗下產品曾占據(jù)德國汽車出口市場60%的份額。但由于經營不善,1861年,寶沃首度宣告破產。
在沉默了半個世紀之后,2014年,塵封的寶沃品牌被福田汽車發(fā)掘,并于次年成立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首款SUV車型BX7。上市之初,北京寶沃打出了“奔馳、寶馬、寶沃、奧迪,德系同門四兄弟”的口號,意欲沖擊高端市場。
但由于福田收購寶沃時,寶沃的技術和人才優(yōu)勢早已消失,福田只得繼續(xù)使用寶沃的商標,而車型的生產與研發(fā)工作都由福田完成?!暗孪岛廊A”僅僅剩下一個空殼,這直接導致北京寶沃的口碑一路下跌,銷量也從一開始的年銷4.3萬輛迅速滑落至2018年的3.29萬輛,降幅達到25.7%。根據(jù)福田財報,2016年至2018年短短3年間,北京寶沃累計虧損額達到40.14億元。

狂跌的銷量與虧損的財報讓北京寶沃成為了福田的負擔,雙方甜蜜不再。而就在此時,北京寶沃也迎來了第二個轉機。
伴隨著福田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逐步向商用車領域傾斜,北京寶沃67%的股權被轉讓給了長盛興業(yè)(廈門)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2019年,神州優(yōu)車入局以后,北京寶沃的股權被長盛興業(yè)再次度讓。
神州優(yōu)車接手之后,北京寶沃推出千城萬店計劃,謀求渠道下沉,并打出了“貴才能好,好才能貴”的品牌口號,在業(yè)內收獲了一定的知名度,銷量也得以再度攀升。依靠與神州優(yōu)車一母同胞的神州租車的采購訂單,2019年,北京寶沃的銷量被重新拉升至5.45萬輛。
但好景不長,受瑞幸咖啡“暴雷“與神州租車暫停采購新車影響,外加缺乏核心技術和品牌口碑的老毛病并沒有得到解決,質量問題頻發(fā),北京寶沃的增長勢頭稍瞬即逝,再度陷入垂死狀態(tài),2020年銷量跌落至可憐的8740輛。
后續(xù)發(fā)生的故事圈內人士都耳熟能詳——神州優(yōu)車自身難保,不僅無法繼續(xù)給北京寶沃輸送訂單,甚至也無法再向福田汽車按期支付股權轉讓款和股東借款。2021年1月,福田汽車發(fā)布公告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尚有16.7億元北京寶沃股權轉讓尾款未收到,對公司整體現(xiàn)金流產生了嚴重影響。
2021年12月,因北京寶沃無力償還供應商等債權人欠款,相關債權人申請將其相關資產查封,涉案金額約12356.5萬元。本次查封財產明細為機器設備、運輸設備、辦公設備、IT設備、工裝模具、其他設備、在建工程、存貨,賬面價值22億元。
今年1月27日,北京寶沃向北汽福田等股東宣布了《關于北京寶沃經營判斷的議案》,決議內容顯示:目前北京寶沃因資金枯竭,無法繼續(xù)維持運營,已進入停擺狀態(tài)。北京寶沃的生產經營已停滯,存放于密云工廠內的資產已被法院整體查封,短期內不存在引入新的資金恢復生產的可能,北京寶沃已經資不抵債。
?
存亡關乎實力,與資歷無關
在中國汽車市場,寶沃的退場并非個例。
前不久閉幕的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曾表示:“未來80%的自主品牌會關、停、并、轉,90%的造車新勢力要玩完。在整個汽車市場,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的企業(yè)都會面臨巨大的生存和發(fā)展問題,都有可能會活不下去。”

朱華榮的預判并不是危言聳聽,劇烈的淘汰賽在中國市場已經展開,不管是遭到流拍的眾泰、破產重整的華晨汽車,還是在中國市場銷量暴跌的斯柯達、即將退出中國汽車市場的謳歌,都反映了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
不僅如此,汽車產業(yè)大變革的背景下,車企兩級分化也愈發(fā)嚴重。先看自主領域,一邊是技術領先、品牌規(guī)劃有序、銷量與營收爆發(fā)式增長的長城、比亞迪、吉利,他們不僅成為自主品牌發(fā)展的標桿,也成為合資車企的最大威脅;另一邊則是力帆、華晨、眾泰等一眾弱勢品牌,由于缺乏核心技術、沒有明星產品,銷量和利潤雙雙下降,徘徊在覆滅的邊緣,憑借最后的堅持茍延殘喘。
再看合資領域,汽車市場的變革同樣讓他們感到不輕松。伴隨著新四化浪潮的推進,中國自主品牌借電動化轉型的先發(fā)優(yōu)勢彎道超車,相比之下,合資企業(yè)原本的技術優(yōu)勢逐漸喪失。自主品牌汽車超44%的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擠壓了合資品牌的市場空間,諸如大眾、豐田等頭部合資企業(yè)都在為未來的生存擔憂,不惜舉全集團之力調頭轉向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
在充滿機遇與變革的中國汽車市場,新入局者不斷增多,而消費者購車卻愈發(fā)理性?!镀囉^察》認為,在這樣的競爭形勢下,汽車企業(yè)更需要順應時代趨勢,修煉核心研發(fā)、技術實力,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即使擁有百年悠久歷史,又有德系豪華背書,寶沃在中國汽車市場依然不能擺脫湮滅的命運。不能從寶沃的案例中吸取教訓、不思進取、一味啃老本的汽車品牌,無論現(xiàn)狀如何,未來也必將面臨被淘汰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