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成就“野馬泉,又名摩利支”解析
我估計這是最多人摸不著頭腦的一個成就名

其他成就名只要去百度谷歌多少搜得到

搜野馬泉,大概率搜到的是出自《玄奘法師傳》05卷
玄奘西行路上遇難遭渴劫最后靠著石磐陀的老馬找到綠洲水源的故事
故玄裝法師將此地命名野馬泉,大概在今天的哈密莫賀延磧
摩利支就是摩利支天菩薩,梵語Marīcī
意識是“光”“光焰”“無量光”
摩利支天菩薩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來)的化身
象征就是光明和太陽
然后就感覺好像是兩個毫無干系的詞讓人摸不著頭腦……

實際上搞清楚野馬泉是啥玩意就行
“野馬”出自《雜阿含經》(玄奘譯《相應阿笈摩》)卷十·二六五
原文為: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陽曬得灼熱,接近沙層的空氣升高極快,形成下層熱上層冷的溫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氣密度遠比上層密度小的現象。這時前方景物的光線會由密度大的空氣向密度小的空氣折射,出現光線扭曲,從而形成下現蜃景。遠遠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長途跋涉的人,酷熱干渴,看到下現蜃景,常會誤認為已經到達清涼湖畔,但是,一陣風沙卷過,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這種景象原來只是一場幻景。
看過沙漠類紀錄片的人應該都對那種沙漠高溫下陽光扭曲,波光粼粼的樣子有印象
光影扭動,似馬鬃飄動,所以稱之為“野馬”“野馬流動”
“野馬泉”就是指沙漠里高溫空氣扭曲形成的波光影像看著像泉水
講道理,當年玄奘法師用“野馬”給那個綠洲取名
倒是挺容易誤導后來者,懂佛經的聽到這名字直接當海市蜃樓繞路走


究其根本“野馬泉”本身就是一種太陽高溫直射下與空氣中水蒸氣扭曲產生的一種光影現象
還是在說太陽,而且是說陽焰的光影,與摩利支一光一幻,同源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