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構成法的靈活應用技巧
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和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chuàng)造形象、探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

掌握平面構成知識并將它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到設計構圖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平面構成形式主要有:重復、發(fā)射、對比、漸變、分割、特異等等。接下來進行分別闡述:


重復構成是以一個基本單形為主體,在基本格式內重復排列,排列時可作方向、位置變化,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在設計中,重復構成的使用往往使得畫面主體產生較大的“體量”,從而加強畫面的震撼力。但是 “重復”構成,由于元素的高度相似性而容易產生平靜和單調的感受。


發(fā)射構成形式以一點或多點為中心,呈響周圍發(fā)射、擴散等視覺效果,具有較強的動感及節(jié)奏感,稱為發(fā)射構成。此種類的構成包括離心式、向心式、同心式以及幾種發(fā)射形式相疊而組成。


較之密集構成更為自由性的構成,稱為對比構成。此種構成依靠基本形的形狀、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的對比,以及重心、空間、有與無、虛與實的關系元素的對比,給人以強烈、鮮明的感覺。對比構成在設計作品中會給人強烈的印象。


漸變構成形式分為:大小漸變構圖、方向漸變構圖、形態(tài)漸變構圖。漸變構圖善于表達一種舒緩、流暢、整體的圖文效果和視覺效果。


分解、分割重組構成,對單一的視覺元素進行分解和分割,打破視覺元素固有的結構和組成關系。分解、分割重構的構圖形式建立在對視覺元素分解、打散、分割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對原型的打散、分解和分割,構圖就失去了重新結構和組合的基礎。分解是一種依據視覺元素自然結構關系的打散,以滿足構圖形式的需求進行重組。


特異構成形式是在一種較為有規(guī)律的形態(tài)中進行小部分的變異,以突破某種較為規(guī)范的單調的構成形式,特異構成的因素有形狀、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變化的比例不能變化過大,否則會影響整體與局部變化的對比效果。特異構成通過合理的使用,可以帶來微妙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設計構圖是主題思想和創(chuàng)作意圖,形象化、可視化的過程,歸根結底是要依靠一系列造型手段,并通過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以構成畫面造型上的表現(xiàn)形式。那么,我們又如何在有限的畫面中進行合理布局,在畫面構圖上應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動態(tài)構圖下的設計元素處于運動狀態(tài),使得畫面內視覺形象的構圖組合及相互關系連續(xù)或間斷地發(fā)生變化。在構圖過程中,靜態(tài)物體要有靜感,而動態(tài)的物體要有動感,要有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畫面效果。



均衡主要是指構成畫面各種因素在視覺重量上的均勢。畫面中的均衡可分為結構的均衡和色彩的均衡。按照黃金分割點來安排主體的位置;根據黃金分割率來分配畫面空間,這些黃金分割式構圖能夠給人以悅目的視覺效果。“留白”、“黃金律”都是利用人們的視覺加重作用使畫面達到均衡。
設計構圖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對線條的提煉、選擇和運用。設計師要能從設計對象自身的結構、運動及相互關系中找出最主要的線條結構并迅速形成畫面構圖的骨架和主干,從而將畫面中散亂分布的被攝對象相互聯(lián)系起來,造成均衡而又明確集中的畫面構圖。
例如:表現(xiàn)平穩(wěn)、莊重的感覺,常以水平線作為構圖的主線條。當構圖以斜線為主導線形時,畫面會顯得很活躍,表現(xiàn)出強烈的運動感和速度感。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巧妙運用造型可使畫面有裝飾美,但避免那些過于規(guī)則化的外型,我們一般常用的有字母型構圖、符號型構圖、“S”形構圖等。字母是對構圖形式抽象化的解釋,便于設計師對畫面構圖的理解和分析,也是使構圖條理化的一個捷徑。常見的字母型構圖有“L”形、“O”形、“C”形和“V”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