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讓“86上山,奔馳上樹”的《頭文字D》,還能火多久?
十一月雨 | 文

一個正確的觀影姿勢,往往能直接影響你對這部影片的觀感。相信我,一個人看《上海堡壘》可能堅持不了10分鐘,但和“彈幕大神”們一起看《上海堡壘》,那絕對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在B站看電影,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彈幕。一方面這些彈幕可以給有著相同想法的人帶來共鳴,更重要的是,它往往能給原本索然無味的情節(jié)片段,突然注入靈魂。

好了好了,這次我要講的不是凡哥的《痔青春》,而是不久前在B站上線的經(jīng)典漫改電影《頭文字D》。
影片上線B站還不到兩個月,總播放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760萬,有著超過12000條的點評。要知道三年前上線的《頭文字D》最新動畫到今天也才777萬的播放量。

我記得影片上線B站那天,作為社畜的我還坐在辦公室里碼字,但是已經(jīng)能在各種QQ群里,看到各位群友奔走相告這個事情。

更有群友,已經(jīng)在上班期間就忍不住先摸魚,偷偷打開電影看起來了。

對此,你可能會有疑問。這部在我們處于懵懂之年的時候,看著就有點讓人費解的電影,不僅沒有給人一種共鳴,作為漫改片也沒有特別去還原原作。
為什么可以在15年之后還受人期待?或者說,是什么讓這部不算年輕的電影,散發(fā)了第二春呢?
這就要從一切的源頭開始講了。
01 經(jīng)典的誕生
《頭文字D》的漫畫原作者重野秀一自幼喜歡漫畫,同時又是個機動車的死忠粉。在創(chuàng)作《頭文字D》之前,就已經(jīng)靠著《極速狂飆》和《極速狂愛》等作品,走上了屬于自己的漫畫之路。

年僅19歲的重野秀一,就靠著畫漫畫賺來版稅購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輛汽車——豐田TRUENO,也就是我們熟知的AE86。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頭文字D》誕生的契機,是重野秀一年輕時的一個選擇,也由此,他迷戀上了改裝車和跑山路。
在跑山路的過程中,重野逐漸發(fā)現(xiàn),過彎道才是山路的真正靈魂,入彎時的速度和線路的選擇都非常有講究。為了在線路選擇上做出最大優(yōu)化,他大膽地嘗試著把車盡量往內(nèi)道靠,最終研究出了傳說中的“排水渠過彎”。

如果你了解過《頭文字D》,聽起來可能覺得有些震驚,經(jīng)典的AE86也好,“排水渠過彎”的設定也好,居然都是作為漫畫家的重野秀一自己玩車的親身經(jīng)歷,不過也確實貫徹了藝術源于生活這句名言。
當然,這也是第一部《頭文字D》漫畫如此優(yōu)秀的最大原因。憑借著自身的駕駛經(jīng)驗,《頭文字D》比起重野曾經(jīng)的那些作品,多了更多賽車行駛在路面的上以及各種細節(jié)的刻畫,其給讀者們帶來的真實感,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頭文字D》漫畫由于有著許多關于汽車的細節(jié)架構考究,還受到許多與重野相同的車迷與專業(yè)汽車媒體的討論,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出圈”了。
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那就是日本的宗師級的飄移派賽車手土屋圭市。重野秀一為了保證作品質(zhì)量,請了這位最專業(yè)的AE86駕駛人來做漫畫的技術顧問,土屋本人在看了《頭文字D》之后,對其稱贊有加。

這輛出自豐田公司的后驅(qū)轎跑AE86,成為連接二人的紐帶。作為漫畫家的重野秀一,也將自己與土屋圭市各自身上的一部分,映射到了《頭文字D》的主角身上,最終打造出了藤原拓海這頭臥虎。

02 動畫與游戲與電影
與許多系列作品一樣,《頭文字D》的成功,離不開由STUDIO COMET和GALLOP制作的電視動畫,也是我們國內(nèi)大多數(shù)觀眾對這部作品最初的印象。
當年國內(nèi)電視臺還引進過正版,國語配音令人記憶猶新,特別是張琳老師把海拓那股木訥與耿直,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很多人當年可能和我一樣,最初是被不善言辭的主角拓海和用來送豆腐的AE86,游刃有余地擊敗強敵的劇情所吸引,但《頭文字D》的動畫,絕不僅限于此。
如果你重新回去細細品味這部作品,就能輕易發(fā)現(xiàn),作品用了濃重的筆墨去刻畫藤原拓海這個角色的成長與蛻變。
從用送豆腐的AE86教啟介的大馬力FD3S做人開始,拓海從一次次的勝利中,漸漸體會到了賽車魅力,到與京一的比賽遇到了人生第一次的挫折。
輸?shù)舯荣惡屯词圮?,都沒有擊垮這個年輕人,隨著更換引擎的新AE86的歸來,拓海也換以更成熟的心態(tài),去對待賽車這件自己熱愛的事。

拋開劇情,《頭文字D》本身就是一部制作水平相當精良的動畫。
在當時不成熟的條件下,依然用3D的方式去表現(xiàn)競速的賽車;關鍵時刻加以動態(tài)模糊;適當插入的節(jié)奏感極強的BGM、呼嘯的引擎轟鳴聲、刺激的輪胎打滑聲等音效;加上車手內(nèi)心與情節(jié)的設置,讓這部動畫中的賽車部分,堪稱視聽享受。
動畫在第一季完結之時,也獲得了累計播出數(shù)和評論數(shù)超過14000的優(yōu)異成績,還成為了海外最受歡迎的賽車動畫,超越了前輩《高智能方程式》。

《頭文字D》所處的年代,本身就是日本電子游戲飛速發(fā)展的年代,作為日本游戲界的“龍頭”之一的世嘉,就把這部作品搬到了街機上。
《頭文字D Arcade Stage》系列的首作于2002年推出,連街機的機體也做成了AE86的“熊貓色”。游戲不僅完美還原了原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賽道,故事模式中,還能夠挑戰(zhàn)各個原作中的角色。

續(xù)作中,世嘉加入了會越挑戰(zhàn)越強的老爹藤原文太的挑戰(zhàn)模式——“文太に挑戦!!(挑戰(zhàn)文太)”;五代更是接入了網(wǎng)絡,加入了可與全國玩家對戰(zhàn)的“全國対戦(全國對戰(zhàn))”模式;不斷開拓海外市場的世嘉在第六代接入了亞太地區(qū)服務器,由此玩家可以通過“世界對戰(zhàn)”,挑戰(zhàn)全世界的高手。
正是因為游戲給了玩家們不斷提高自己上限,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才使得最新作《頭文字D Arcade Stage Zero》依然是今天街機廳中的常青樹。

就在《頭文字D》動畫推出7年后的2005年,寰亞電影公司攜手知名導演劉偉強與麥兆輝,將這部經(jīng)典的動畫,搬上了大銀幕。
熟不知,如此一部漫改電影,卻造就了香港電影的一個經(jīng)典。
說實在的,漫改電影放在當年并不算吃香,所以請來了當紅的陳冠希、余文樂、陳小春等演員,而主角藤原拓海更是交給了作為歌手而非演員的周杰倫,算是寰亞下了血本。

為了忠實還原動畫中的場景與鏡頭,劇組專門來到了《頭文字D》中秋名山的原型——群馬縣的榛名山作為取景地,并與當?shù)赜嘘P部門達成協(xié)商,進行全程封路拍攝。
大部分飆車鏡頭都由演員本尊加上真車完成,不僅耗時耗力,整個劇組還頂著巨大的風險和資金壓力。
冠希哥和JAY都曾在采訪中表示,學習“漂移”的過程艱難而又緊張,出現(xiàn)失誤不但可能會對自己的人身造成傷害,也會給劇組增加大量額外的支出。

好在有編劇莊文強打造的劇本張弛有度,能在還原原作和體現(xiàn)港片特點之間找到平衡點,加入輕松搞笑的臺詞和情節(jié),讓電影不會因為賽車主題而略顯單調(diào)。
在賽車部分,電影也是做到了更上一層樓,絕大部分鏡頭都采用了真車拍攝,加了大量電腦特技效果去渲染畫面表現(xiàn)。
配樂大師陳光榮先生,為《頭文字D》電影打造的電影原聲,更是畫龍點睛之筆。
電影最終眾望所歸,一舉登上了中國內(nèi)地、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地首周票房冠軍。
然而,或許當年誰也沒有想到,這個關于賽車夢想的故事,成為了后來時尚流行的風向標,與中國新生代思維碰撞到了一起,產(chǎn)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意外地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打開了一片新的流量池。
03 秋名山車神
“秋名山車神”或許是關于《頭文字D》在國內(nèi)流行的第一個梗,只是它最先開始只用來形容駕駛技藝高超的老司機,并沒有“知識淵博”、“資源豐富”等額外的意思。
據(jù)說,那年之后,不少年輕人都開始仿效電影中周杰倫單手倚著窗開車的樣子,播放一曲《一路向北》,自封“秋名山車神”。

而這僅僅是今天流行起來的《頭文字D》梗中的冰山一角,這一切都得益于這部作品中海量的名臺詞。
說到臺詞,就離不開星爺?shù)挠门湟?,石斑魚老師配音的阿木,阿木這個角色作為全片中的搞笑擔當,杜汶澤的演繹加上石斑魚老師的配音,實在是深(聲)入人心。

不少年輕人喜歡GTR這輛車,多多少少有受這句“我要買GTR”的臺詞的影響。

余文樂飾演的“中里解說”那句“昨晚我輸給一輛AE86。他用慣性漂移過彎,他的車很快,我只看到他有個豆腐店的招牌,你知道嗎?”也沒被網(wǎng)友們少玩。

順便說下,“中里解說”這個梗來自于《頭文字D》動畫。
妙義的車手中里毅,在輸給拓海之后,一直被導演強迫營業(yè),擔任比賽的解說,專業(yè)素質(zhì)相當之高,因此有著“解說中最會開車”的稱號。此外,他還有“妙義不勝傳說”和“鈑金王”等“美譽”。


一起被“打包銷售”的還有冠希哥飾演的高橋涼介那句“除非你能克服這個問題,否則你斗不過我的FC的。”

幾段經(jīng)典臺詞,奇妙地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酵,一時間成就了五菱宏光這輛神車。

還曾一度引發(fā)了,車主們紛紛在自己的愛車后面貼上五菱宏光車標的風潮,下至銳志、馬自達,上至蘭博基尼、法拉利,就算是今天也能偶爾在街上看到貼著五菱宏光的神車。

很多玩梗的人,甚至已經(jīng)不知道這個梗的出處,總之,五菱宏光為此跟神車畫了等號,不知道五菱老總作何感想。

音樂一直也是《頭文字D》動畫的靈魂,電音搖滾的風格,節(jié)奏感極強。就有這么一首《頭文字D》的歌名的空耳,被選入了2019年度B站10大彈幕熱詞——逮蝦戶。
每當《Deja Vu》響起,應對的片段必然是漂移,特別是在漂移的一瞬間原唱Dave Rodgers高喊的一句“Deja Vu”實在是令人振奮。

這就讓那些有心的創(chuàng)作者們,開始拿“逮蝦戶”整活,把它用在各種漂移相關的片段中。

而熱衷于玩梗的網(wǎng)友們,幾乎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漂移的瞬間,刷逮蝦戶的機會。

除了臺詞和音樂,再次引發(fā)討論熱潮的,是《頭文字D》這部作品微妙的感情線。相信不少跟我年紀相仿的人,也是在懵懂之年接觸這部電影的,夏樹與開著奔馳的叔叔的橋段,讓那個時候的我們看的滿頭都是問號。
電影這樣復雜微妙的感情線,源自原作中一句貫徹了全劇的臺詞“ドライバーは女はいらない(車手是不需要女人的)”。

高富帥模板的高橋涼介的未婚妻迫于壓力自殺;弟弟啟介拒絕了同是開FD的愛慕者;阿樹遇到的妹子都有些綠茶;悲催的池谷學長與惺惺相惜的佐藤真子一次次的在誤會中錯過,至于拓海,告別了做**的夏樹之后,和下一任女友也始終沒有修成正果。

我記得動畫中的夏樹稱“叔叔”為“爸爸”,刷新了我對“爸爸”這個詞的認知。
都說漫畫中的感情線很多都來自作者本人的親身經(jīng)歷,真不知道重野秀一到底經(jīng)歷了些什么?或者只有《風云》的漫畫作者,馬榮成先生才能跟他惺惺相惜吧。

或許因為是童年時的問號,變成了后來的恍然大悟,《頭文字D》這段微妙的感情線,成為了這部作品“厚積薄發(fā)”的契機,隨著一陣“綠帽社”帶起的歪風,《頭文字D》因有著令人“喜聞樂見”的 “綠色”橋段,又一次被網(wǎng)友們挖了出來。
便有了“86只能上山,奔馳可以上樹”、“夏樹,叔叔要加速了”、“再快的86,也追不上愛坐奔馳的女人”這些梗。

重溫B站上的《頭文字D》電影,每到夏樹出現(xiàn)的鏡頭,總少不了一陣陣“兼 職”、“自動變色”、“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拱壩老哥喜歡”之類綠意盎然的彈幕。


好好的一部漫改電影,過了15年到了B站卻成為了一部“奔馳廣告片”,堅定了觀眾買奔馳的心。
但無法否認的是,比起當年,這部電影在今天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和理解。
如今,《頭文字D》已被一眾影迷奉為經(jīng)典。15年間,關于原班人馬回歸拍攝續(xù)集的呼聲從未間斷。雖然寰亞曾在2014年有過明顯的暗示,但過去了那么久,誰都明白續(xù)集已經(jīng)不會再有了。

我們成長到了真正能看懂《頭文字D》的年紀,不再年輕,體會到了人生這條路與賽車手的夢想一樣,只能往前開,無法回頭。
正如電影中夏樹所說“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屬于自己的世界,只有找到屬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義?!?/p>
而那逝去的青春,就像遙遙無期的《頭文字D2》一樣,或許遺憾才是它真正的模樣。
-END-
戳這里→BB姬←關注我們吧~? ? ? ? ? ? ? ? ? ? ? ? ? ? ? ? ??????
高產(chǎn)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擊收藏〒▽〒支持一下我們。? ???? ?? ???? ????????? ???????
(o?▽?)o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 ????????? ?????????????? ??? ???
當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幣、推薦三連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