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學好英語?"二語習得"了解一下!

到底如何才能學好英語?
評判外語學習方法好壞的標準又是什么?
好的外語學習方法應當有學術(shù)理論支持。這就好比,如果咱們要健身,應當至少懂一些人體科學和營養(yǎng)學,而不是隨便聽取一個肌肉大漢的建議。對方也許會告訴你 “要吃某某牌子的蛋白粉” ...... 又或者 “每天做一百次仰臥起坐,一百次俯臥撐” ......雖然他人經(jīng)驗不見得沒用,但也不見得最適合你。
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二語習得”,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簡稱SLA。)研究人們?nèi)绾潍@得母語之外的其他語言(第二語言)的能力。第二語言是相對于母語來說的,并不一定只是第二門,如果你除了中文,還學習了英語,德語,法語......它們都可以算"第二語言”。
二語習得與 “什么是學外語的好方法” 不是一回事,但前者對后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很多外語教學理念和框架,都是基于二語習得領(lǐng)域的研究。
粗略認為,二語習得領(lǐng)域有兩大對立學派“認知派” VS “社會派”。

“認知派” 始于上世紀60年代,一直是主流,主要研究人類在獲得第二語言的過程中的思維和心理,比如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人腦對信息的處理和加工,技能的獲得,等等......
“社會派” 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認為語言是社會中人與人交際的工具,所以研究第二語言的獲得,離不開社會文化層面的研究。
認知派的代表人物: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史蒂芬·克拉申),

hypotheses 假說
克拉申的監(jiān)控模型 Monitor Model

國內(nèi)有些人習慣把 “二語習得” 和 “克拉申”劃等號,但二語習得領(lǐng)域還有大量其他的學術(shù)理論和假說,比如 “可處理性理論” ,“注意理論”,“關(guān)鍵期假說”,“互動假說” 等。

很多理論都是 “假說”,只不過某些假說和很多實驗結(jié)果相符,獲得更多學者的支持,比如克拉申的理論。

學習語言不像數(shù)學問題,往往沒有絕對的對和錯。
社會派重要理論:
近側(cè)發(fā)展區(qū)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簡稱ZPD,來自于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利維·維果茨基。
維果茨基在1934年逝世。

ZPD的大意是,學習者現(xiàn)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有個能力水平A,在有幫助的情況下能達到另一個更高的能力水平B,除此之外還有個學習者就算有幫助也達不到的能力水平C。

教育者所應該做的,就是在ZPD里不斷給學生提供幫助和更好的學習體驗。

總結(jié)
認知派更注重研究學習者自身的思維心理學習過程,而社會派則更注重學習者在社會環(huán)境中的學習交際過程。

如果需要探索什么樣的語料更適合英語學習,那么我們可以從認知派的研究成果里汲取理論支持。如果我們要探索如何使用英語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交流,以及如何通過語言更好理解英語社會文化,則可以從社會派的理論中找相應的理論支持。
考慮到國內(nèi)學習者主要是在非英語的環(huán)境里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認知派的理論似乎更實用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