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統(tǒng)計出了廢物的九大標準

我發(fā)得晚,能不能被看到算緣分了。
原研究鏈接:https://hbr.org/2014/09/9-habits-that-lead-to-terrible-decisions
出自《哈佛商業(yè)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10年前寫的一個小小文章,是隸屬于哈佛大學,為其商學院提供數(shù)據(jù)和報告的一個子機構。
該文章在損失一定時效性的同時,被up主以一種略微曲解的方式呈現(xiàn)了出來。
我重新整理下原文內容:
2014年9月1日《哈佛商業(yè)評論》指出的糟糕的決策者具有的9大特征:
1. 懶惰:馬虎草率而不愿意脫離。依賴于過去的經驗和知識去預測新情況,把新情況當作簡單的過去的延續(xù)。(沒看出和拖延有什么關系)
2.對意料之外的事件沒有心理預期:凡事都有壞的一面,因為一直考慮壞的結果會讓人灰心。所以有些人干脆就不想,這導致人無法做出周全的決策。
3.猶疑不決:當遇到復雜的問題時,一些人會簡單地選擇去獲取更多數(shù)據(jù)、報告、分析而遲遲不做決定。這種拖延會導致這些人錯失很多機會。
4.被過去所束縛/鎖定:有些人做不出好的決策,因為他們一直在重復使用過去的數(shù)據(jù)和過時的流程。情況有變時,他們不會去嘗試跟著改變方法以獲得更棒的結果,而是會選擇依然用他們熟悉的老一套———因為用了很多遍,所以更有安全感。
5.沒有戰(zhàn)略匹配:糟糕的決策者無法將問題和大方向戰(zhàn)略關聯(lián)起來。當聯(lián)系戰(zhàn)略背景看待問題時,很多問題的出現(xiàn)會顯得更加合理。
6.過強的依賴性:很多時候,一些決策遲遲無法作出是因為決策者一直在等著另一個人的結果,而這個人又在等第三個人,無窮無盡。導致決策永遠無法作出。
7.孤立狀態(tài):決策者沒有將其他人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考慮在范圍內,沒有與隊員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導致做決策不能把所有人考慮在內。
8.缺乏專業(yè)技術理解深度:決策者對具體專業(yè)技術缺乏理解,無法完全明白各部分的職責和多方面的問題。而因為自己基本不懂,決策者在做決定時完全依賴于其他人的專業(yè)知識而沒有自己的理解,這樣很難統(tǒng)合成有效且高效的決策。
9.未能很好地下達決策:很多好的決策反而演變成了壞決策,因為人們根本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這個決策。決策者需要與整個團隊進行周密交流,以便他們詳細地了解作出的決策———什么決策,在哪做,什么時間,怎么做……讓他們了解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
全程翻譯好累啊臥槽,有不對和生硬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