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孔子殺少正卯問題的看法
關(guān)于孔子殺少正卯問題的看法
???《荀子》說少正卯為“魯之聞人”,《史記》則說少正卯是“魯大夫亂政者”,《家語》載孔子攝行相事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注:另有《尹文子》《淮南子》《漢書》《后漢書》《白虎通義》《說苑》《論衡》等漢代前后的文獻(xiàn)記載,因其無代表性,不做贅述)《家語》大概率為偽書,且說法類《史記》,故暫且只論《荀》、《史》。
?????下就“少正卯為大夫”作駁斥
(1)少正卯之“大夫”與“聞人”義亦互通,非“大夫”實(shí)職。
其實(shí),古人所言的“大夫”非專職之官,如《左傳》隱公元年“祭仲云”之句,杜注:“祭仲,鄭大夫”,《正義》又加以闡釋說“《注》諸言大夫者,以其名氏顯于《傳》,更無卑賤之驗(yàn)者,皆以大夫言之;其是大夫以(與)否,亦不可委知也”
故此,“大夫”之說同“聞人”之說意思互通,結(jié)合文獻(xiàn)可知,少正卯并非魯國實(shí)際大夫,而是魯國同孔子一樣講授私學(xué)而聞名的士人一類(另有“商賈”說)。
(2)少正卯之“少正”亦非六卿副職。其或?yàn)樾±?/span>,或?yàn)樾帐?/span>。
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載“邵氏曰‘魯有少正卯’,謹(jǐn)按:《周書·酒誥》,蓋小宰、小司徒之類。周制,六官之長曰正,則其貳謂之少正。孔子誅卯,蓋其先必因官以少正為氏。不然,少正,卯之官耳”
?《通志·氏族略》載“少正,以官為氏”。
《經(jīng)義述聞》及《周禮正義》考定:春秋列國的“正”并非全是六卿之長,官小者亦得名“正”,如魯國“工正”、“隧正”、“賈正”等官。
故而可以看出,少正卯之“少正”可能為姓氏,亦可能為小官,不能通過其名字中的‘少正“證明其一定是魯六卿副職的大夫一級。
(3)春秋時(shí),誅殺大夫一事很常見,并不是大書特書的罕見事
《左傳·成公十五年》載,晉國執(zhí)政鄭氏殺大夫伯宗及架弗忌;《成公十七年》載,晉殺三?;《襄公二十三年》載,晉滅欒氏;《昭公二十八年》載,晉滅鄭氏、羊舌氏;《昭公四年。載,楚滅封氏;《昭公二十七年》載,楚令尹常殺費(fèi)無極、滅族;《哀公二十七年》魯滅公孫有山氏族·····
(4)“大夫殺大夫之說”有謬誤
???首先,前文已經(jīng)分析了少正卯極大可能非“大夫”。那么現(xiàn)在,假定少正卯為魯大夫,孔子依舊可以行誅殺之職。
???孔子雖為魯司寇攝相事,但魯此時(shí)專權(quán)為季氏,孔子預(yù)政七日殺亂政大夫,背后可以為季氏授意。
清朝中期四庫館臣基本上都認(rèn)可“孔子誅殺少正卯”的真實(shí)性,紀(jì)曉嵐、洪亮吉等編訂的《歷朝史案》中,洪亮吉解釋“孔子為司寇,不請命于君,豈敢專殺”時(shí)說“少正卯之伏誅,誅其亂政也。大夫而變亂君政,尤為執(zhí)政所深忌,則爰書之成?,必早與君卿共論定焉。而后尸諸市朝,戮之兩觀,何專之有。”。
鄭析同少正卯(如果為大夫)之誅于此說相同,皆是大夫倡導(dǎo)異端邪說,故而不能免去五惡之誅,合乎“放鄭聲,遠(yuǎn)佞人”的儒門心傳。只是此說中的孔子形象不免有些“工具化”的意思,變成了春秋政治中各國的大夫?qū)U瘓F(tuán)對倡導(dǎo)異端邪說者的抹殺。
(5)結(jié)語
???綜上所述,“孔子為魯司寇誅殺少正卯”不能簡單的用“少正卯為大夫,孔子無權(quán)誅殺”否定孔子殺少正卯為假是錯(cuò)誤的。
??
????
?
?
?
關(guān)于孔子殺少正卯問題的看法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