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投資:春日踏青第一站——瘦西湖
陽春三月
草長鶯飛,柳綠花紅
連春風(fēng)也飄逸清香
到處是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給人們一種心曠神怡、幸福美好的感覺
逢春游樂的雅事就是踏青
這個春天
踏青揚州第一站——瘦西湖
賞花,賞景,賞春風(fēng)

這座位于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點上的古城,留下了歷代文人墨客大量的詩文名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李白),“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豐厚的文化底蘊,讓人們對這片古老的繁華之地浮想聯(lián)翩,心馳神往。對于這個江南煙雨之地,最初的印象大概便是最具代表的瘦西湖吧。
瘦西湖位于今揚州城西北原名炮山河,又名長春湖。沿河兩岸,經(jīng)歷歷代造園家的經(jīng)營,逐步形成湖上園林。特別是康熙、乾隆先后下江南巡游,揚州官員與鹽商為助皇帝游興,不惜重金,招聘名家沿湖筑園,并多次疏浚湖道,乾隆極盛時沿湖有二十四景。十里波光,幽秀明媚。

從瘦西湖的西門一進去,便是二十四橋景點。這座二十四橋是一座由山澗棧道、單曲拱橋、三折平橋和吹簫亭相連而成的組合橋。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桿24根,上下各24級臺階,處處與二十四對應(yīng)。
熙春臺位于二十四橋畔,是揚州鹽商為清代皇帝祝壽而興建。與”熙春臺“相對的是”小李將軍畫本軒“,據(jù)載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xùn)受封為右武衛(wèi)將軍,稱為大李將軍;他的兒子李昭道曾任揚州大都督府的參軍,是為小李將軍。這對唐代的"大李與小李"共同開創(chuàng)了唐代的"金碧山水畫派"。此 "小李將軍畫本軒"正是依照李昭道的畫意而設(shè)計建造的。
要數(shù)最富藝術(shù)代表性的橋,就是五亭橋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的五亭橋,為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其上建有五亭、下列有四翼,兼有南方之秀美,亦有北方之雄姿。

瘦西湖的詩情畫意,不僅在于景色入詩入畫,更在于空靈的氣質(zhì)。它像一位獨特麗人,瘦西湖總透露出清澈、窈窕的神韻。
春陽下,她更是凸顯輕盈――絲綢般的錦帶曲水,如煙霧的疊翠楊柳,繁花下的名園勝景……

"生態(tài)"、"宜居"一直都是瘦西湖板塊的標(biāo)簽,瘦西湖板塊逐漸成長為購房者不易收藏的難得板塊!
而石榴投資旗下項目——揚州石榴瘦西湖院子正對瘦西湖景區(qū),區(qū)域內(nèi)聚集虹橋坊、文昌閣等商圈;宋夾城、花都匯等。無論是配套、環(huán)境,還是客源、商機,瘦西湖院子都是整個揚州的佼佼者,辦公、投資都是上上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