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意象解析,自由聯(lián)想意識流要素的實例解析(一)

系列前言:這是一篇沒有限制的文章,正如這類精神分析技術,又或者說意識流的寫作構成方法。它們在所謂的荒誕之余必將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有理性(有理可循,的性質(zhì)),可能會是不講道理、不合理的有理,但絕對必然的,或者是粉飾成偶然的必然。
一、自然意象
? 夢例A:“我夢見,我在一座森林中,很安靜,可能有動物什么的吧,但沒有去注意,所見的有溪流,一小條瀑布,一個小湖,然后躺了進去,水很涼,于是我就醒了”。
? 材料來源的拆解:
? 1.森林
? 夢中的事物多是與近日或者經(jīng)年已久埋藏的深刻記憶中的認知碎片所構成,森林對于一個現(xiàn)代人來講,獲取認知的渠道是很有限的,如果不是曾在類似環(huán)境中生活,那就是旅行或者是通過信息網(wǎng)絡電視報紙書籍等一類介紹得知的。所有夢的材料均來自這個人所有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認知,人必然只知道其所知道的東西,這個夢中對于森林的印象展現(xiàn)的非常表淺,并沒有過多的闡述一些特別的細節(jié),如果是一個生活在森林地區(qū)或者曾有過某種親身經(jīng)歷的人的話,那么他對森林的表述并不會這樣簡單,雖然夢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概括,但他們或許會補充描述樹的情況,或者動物與鳥蟲,在某些細節(jié)上展現(xiàn)出不像夢的具體。如此一來,這個夢就會指向他們的過往與那段森林相關的經(jīng)歷的事物。
? 因此在這里,我們并不能得到任何具體的方向,我們需要的進一步詢問當事人對森林的印象,最深刻的印象,最直白的印象,以及這樣的印象是如何得到的。——當然這是理想狀態(tài),人們的記憶是很曖昧和充滿主觀誘導的東西,如何整理這里面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弗洛伊德對此設下了數(shù)條規(guī)則,但其實他的用意是指“打破規(guī)則”,因為森林而夢到森林有可能是簡單的因果邏輯,但也有可能是用作掩飾真正意圖的煙霧彈,如果能夠細致的分析,那么可能會有所發(fā)現(xiàn),但實際上,這是非常困難的,哪怕是最專業(yè)的精神分析大師,在這樣的問題上,更多依靠的都是經(jīng)驗與直覺。
? 不論森林出現(xiàn)在夢里的目的性是怎樣的,森林本身的性質(zhì)都不會變,它代指的必然是一種無盡中有限的狀態(tài)。因為人身處森林中時,視野是非常狹窄的,可森林卻遠不止這些——這是人對森林的整體認知。
? 例中例:我在森林中逃跑,后面似乎有什么在追著,不敢回頭一看,但心中瘙癢難耐,于是我忍著不安看了一眼,夢就醒來了。
? 首先,我們先入為主的決定森林是一種無盡中有限的狀態(tài),而當事人則在逃跑,這里要問清楚這種逃跑狀態(tài)是如何被他所認知的,有時會是一種上帝視角,而有時會是主觀視角,這非常重要,弄清楚將有助于我們從人格構成上著手處理。
? 這里先讓我們假設當事人是以第一人稱身份經(jīng)歷這一場追逐戰(zhàn),我們會發(fā)現(xiàn)森林保證了它的正解性質(zhì),即無限態(tài),而當事人則通過面對(回頭看)在有限態(tài)中醒覺,從而結束了可能存在的無盡態(tài)。我們可以猜想是否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了某種窘境,但又處于一個逃避的狀態(tài),可現(xiàn)實卻不會放過他,于是他的本我提示他應該去面對這個困難,就像是隱藏的人類的獸性智慧試圖拯救處于現(xiàn)實的自我(本體)一樣。
? 但同樣存在反解的可能性,即森林的有限態(tài)蓋過了無盡態(tài),于是夢就變成了,常年一成不變的動蕩生活,當事人渴望脫離這種不安定的狀態(tài),但又缺乏走出來的手段,于是只能繼續(xù)忍受這樣的生活,最后去面對的其實是一直逼迫著自己的生活。這便是身在有限態(tài),而結局卻是選擇無盡態(tài)的反解。
? 同時還可以再對當事人心中的不安與瘙癢感(沖動)進行正解與反解,是否他選擇的其實不是“去面對”,而是“不要回頭看”呢,當事人是否在享受當下的自由,又或者安穩(wěn)呢?,而真正在作為魔鬼誘惑他的,其實是在心中低語的“新鮮感”和“沖動”。
? 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個要素有很多甚至可以說無窮盡的解法,但其意寓的話題卻是狹義的。
? 非特指的森林地形指代的多半是“無盡與有限”的含義。而心中的好奇沖動與不安同理也多半是在面對“維持與改變”時焦慮防御機制的結果。
? 2.溪流
? 有了上面的大概思路后,我們對于接下來的自然意象也多半是按這個方式來。溪流本身指代的是一種定向流動的狀態(tài),自某處到某處,同時與河流不同,這并不是一種兇猛不可抵抗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可能會是一些更加個體化的問題,而不是整個群體的趨勢。但其本身依然蘊含著趨勢、流動、不可抗、自然而然的意志。溪流可能指代的,是當事人自身在某個方面某種不可抵抗的預言式結局。
? 正解:當事人可能對自身正在發(fā)生的某種改變有著預知式的自覺,并且認為自己正在向某個方向轉(zhuǎn)變。
? 反解:當事人可能在期望著某種可以看到結果的改變發(fā)生,但實際上自身目前卻仍在迷茫中未踏出一步。
? 3.湖泊
? 湖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意想,它的存在方式多種多樣,獨立存在的湖可能指代著“堅定真實的自我”,而流通著溪流或河流的湖則可能指代著“終點、結束、目的地”的意味,存在水壩的湖則可能與“儲蓄、積攢”有著關系。但若是究其根本,湖泊則意味著“可無限增大的點”的意思。
? 在這里,由于連通著溪流,我們按常理選擇“終點”的意味,這里是溪流的終點,通過瀑布下來,森林里溪流產(chǎn)生的瀑布多是多階梯式的,故而并不是一種驟然的態(tài)勢,而是逐步歸入終點,這可能提示著一種完善的狀態(tài)。
? 此處的正反解直接接溪流,瀑布亦是同理,但有必要詢問當事人對于一般溪流所產(chǎn)生瀑布的印象及相關情況。
? 4.躺入湖中,水很涼
? 這一連串的行為意味著更多的信息,躺入湖中提示臉朝上,而且很平靜。水很涼,這所指代的更加富有深刻含義,究竟是“感到這個躺入水的狀態(tài)”很涼,還是“認為湖水”很涼,還是“水”很涼,這里需要更多進一步的分析,僅僅通過自然意象是非常難以分析的,因為自然在人類的認識中是客觀共識的,而行為和復雜的主觀感受則是難以相提并論的,是必須要個體化的分析的要素。
? 對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詢問當事人的夢境里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過往關于水、瀑布、湖泊的印象,并且著重詢問最能讓其安心的睡姿是怎么樣的,以及為什么會覺得仰臥位舒服/不舒服,你平時怕冷么,夏天時特別喜歡追求清涼感么等等問題。
? 5.結論:
? 要素歸結:森林可以視為無盡生命中有限個體的狀態(tài),即“人活在世界上、人在某一個情況下”的情況,溪流意味著“當事人的人生、事態(tài)趨勢”,瀑布意味著“沉淀、梯度變化”,湖泊意味著“終點、結束、完善”,行為和感受意味著“平和、死亡”。
? 正反解:將這些意義用積極或消極、已發(fā)生或未發(fā)生、狹之于廣、正論或反論串聯(lián)在一起,或許會得到一些有參考價值的結果,但其中有一部分也有可能是當事人的有意或無意的杜撰,實際上卻非如此的情況也是大有可能的,甚至當時在夢中感到水很涼,或許與他冬天晚上睡相太差也有關系。
? 解夢總結:總而言之,解夢是它者逆向的猜想過程,必須要通過與當事人深入的交流與溝通,才能為每一段假說填答,并且這是一份永不可能拿滿分的答卷,因為這就是人最高貴的荊棘殿堂,只有匍匐才能前行。
? 意識流寫作:寫作的過程是自主體向客體的,因此它在源頭上必然是正確的,每一個元素都是必然的,每一個詞,一個字都是必然安排的結果,因此解讀意識流作品要比解夢容易得多,作者所埋藏的意識脈絡也很清楚,但寫作者本人卻必須要坦然面對自己的意識和靈感的火花,這卻要難的多。
? 鄭重告知:若是按照本文的一般論而擅行解析與玄學無異,本文僅僅提供大體思路,最重要的是完善對當事人深層意識以及近期生活事件的探究,并綜合分析問題,隨意與機械解讀者,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