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士兵為何不喜歡DP-27輕機槍?重量大難操作 彈容量小故障多
可以這樣說,DP-27機槍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蘇軍代表槍械之一。

蘇軍士兵使用這種極具辨識度的輕機槍,參加過無數慘烈的戰(zhàn)斗。他們操作這款輕機槍的情景,被攝影記者捕捉到,將歷史間的一瞬變成永恒。當許多朋友親切地稱呼它為“轉盤機槍”時,是否有人知道,當年的蘇軍士兵并不喜歡這種機槍。

DP-27機槍共計生產了超過79.5萬挺,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所以,蘇軍裝備的DP-27機槍數量非常多,可以用隨處可見來形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各國的武器設計師清楚地認識到:在戰(zhàn)場上,步兵不僅需要三腳架支撐的中型機槍,還需要能夠輕便攜行的輕機槍。當然,第一批輕機槍的性能不能用好來形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紹沙”輕機槍。無論是制造質量還是性能,都可以說是墊底的存在。

俄羅斯有句俗語,“第一張煎餅總是糊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輕機槍。DP-27就是蘇聯研制的第一種輕機槍,盡管性能比法國紹沙要強了不少,但也沒有好到哪里去。DP-27設計上存在不少缺點,最明顯的問題就是重心靠前,沒有護木和提把,機槍手難以操作,因此它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喜愛。

納粹德國入侵蘇聯時,DP-27輕機槍確實沒有落后,但不是最新的武器。在當時,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時期,武器裝備領域的發(fā)展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如果您注意一下,就會發(fā)現無論飛機還是坦克,1918年和1939年推出的型號之間的差別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蘇聯的輕機槍研制過程非常曲折,DP-27實際上是蘇聯成立以后,研制的第一批輕武器之一。盡管型號名為DP-27,實際上它是在1928年誕生的。設計師就是瓦西里·捷格加廖夫,DP-27可以算是他的早期作品。

得益于它發(fā)射的7.62×54mm彈藥,DP-27輕機槍擁有750~800米的有效射程,彈藥威力大、射擊精度高、彈道低伸,以20世紀前半葉的標準來看,DP-27的射擊性能還是很不錯的。實際上,這就是該槍的所有優(yōu)點。

可能是設計師瓦西里·捷格加廖夫欠缺經驗,他把這挺機槍的強度設定非常高,這就造成了DP-27空槍重量達到了11.8千克,就算是當時也算是非??捎^的重量。

另外就是,DP-27采用一個尺寸巨大的彈盤供彈,射擊時,彈盤內層會轉動,因此得到“轉盤機槍”的綽號。一個彈盤重達1.6千克,但它的彈容量卻只有47發(fā),裝滿彈藥時,彈盤重量就達到2.7千克。這樣的彈盤不僅重量大,而且尺寸非常大,需要專門的彈盤箱才能攜帶。

最要命的是,如果彈盤內的彈藥不滿(這種情況經常出現,比如打了幾發(fā)彈藥,需要轉移陣地),彈盤一晃動就會發(fā)出響亮的金屬撞擊聲,會暴露機槍手的位置。

另外,DP-27輕機槍完全就是“人品檢測器”。因為當時蘇聯兵工廠產能不足、生產設備精度低、工人技術水平差等諸多原因,DP-27的生產質量非常差。這直接影響到機槍的可靠性,也許這挺性能正常,另一挺就非常糟糕。

其實,該槍的設計師瓦西里·捷格加廖夫已經考慮到當時兵工廠糟糕的管理狀況,因此他將DP-27設計得非常簡單,這就讓它幾乎沒有什么可以壞的。但是,即便如此還是留下了一個缺陷,那就是看似相同的彈盤,并不能達到完全通用的效果。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戰(zhàn)爭初期生產的PPSh-41沖鋒槍上,并不是所有彈鼓都可以裝到一支沖鋒槍上,這就限制了蘇軍士兵的操作,他們只能選擇原廠配備的同序列號的彈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