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太古宙—始太古代:夢的開始
? ? ? ? 所有全球年代地層單位均由其底界的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界定,包括顯生宇和埃迪卡拉系。而太古宇和元古宇各單位則是由全球標準地層年齡(GSSA)界定的,也就是說以時間定義。

? ? ?? 正式的始太古代開始于40億年前,以地球最早巖石記錄開始為標志, 以加拿大西北部地球上最古老的Acasta片麻巖的年齡(~4020 Ma)為底界,結(jié)束于36億年前,以時間定義。不過在本文中,使用非官方的觀點,認為太古宇及始太古界的底界位于3800Ma,以LHB(見第四章)的結(jié)束為標志。
? ? ? ? 在此之前的冥古宙,熔融的地球逐漸冷卻下來,并逐漸形成地核,地幔,地殼的層理結(jié)構(gòu)和磁場。在38億年前的早雨海代,生命也在醞釀。?
? ? ? ?白煙囪中溶解的氫氣和一氧化碳溶解,在溫暖的熱液,再加上鐵,鎳之類最不缺的金屬催化劑,就可以合成各種各樣的高級脂肪酸。
? ?? ? ?在高中化學(xué)必修2中,我們就知道,烴基是不溶于水的,而羧基有親水性。這也造成高級脂肪酸的兩性,作為形成細胞膜的基礎(chǔ)。(嚴格來說,應(yīng)是脂肪酸脂)
? ? ? ?我們可以想象,在早雨海代和始太古代的交界處,白煙囪中催化形成的脂肪酸被周圍的金屬離子沉淀,慢慢地組裝成一個小囊泡,幸運的是,這個小囊泡包住了這個:想要努力要離開白煙囪的,擁有DNA、RNA和大量復(fù)雜蛋白質(zhì)的【細胞】。這個【細胞】利用蛋白質(zhì)(質(zhì)子泵之類的載體蛋白),在膜兩側(cè)自行制作出H離子濃度梯度,合成ATP,然后去探索這個世界了。
? ? ? ?在這次逃離過程中,[細胞]分別選擇了異戊二烯類脂和高級脂肪酸,如今,它們分別是古菌(archaea)和細菌(Bacteria)。(見第六章)
? ??

? ? ? ? 這里想要指出一點:很多人喜歡把細菌和古菌叫做“真細菌”和“古細菌”。雖然說這種叫法并沒有實質(zhì)上的問題,但是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解,即“細菌包括真細菌和古細菌”。更有甚者可能會認為“古細菌是原始的細菌”。
? ? ? ? 根據(jù)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古細菌與真細菌在LUCA時期就已經(jīng)分開,二者并無直接聯(lián)系。以前曾經(jīng)將細菌和古菌并稱為原核生物,這也是高中課本上的經(jīng)典定義:以核孔的有無區(qū)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但是自從卡爾·鎢斯(Karl Woose)發(fā)現(xiàn)古菌域后,它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古核生物。
? ? ? ? 古核生物域隸屬于新壁總域(Neomura),這是指它們的細胞壁成分由假肽聚糖或糖蛋白構(gòu)成,而非細菌的肽聚糖。但是,既然叫古“核”,它們的“核”自然是有所不同。與細菌不同,古菌的擬核中具有組蛋白,它們的基因組中存在有內(nèi)含子,而且古核生物翻譯時以甲硫氨酸為起始氨基酸(原核生物是甲酰甲硫氨酸)。這些形狀與原核生物顯著不同,但是和真核生物卻顯著相似。

? ??

地質(zhì)年代:始太古代
時間:4020/3800-3600Ma
簡要:?正式的始太古代開始于40億年前,以地球最早巖石記錄開始為標志, 以加拿大西北部地球上最古老的Acasta片麻巖的年齡(~4020 Ma)為底界,結(jié)束于36億年前,以時間定義。
重大歷史事件:
40億年前,形成地核,地幔,地殼的層理結(jié)構(gòu)。
出現(xiàn)最早的巖石記錄:加拿大西北部地球上最古老的Acasta片麻巖
出現(xiàn)成巖作用:如格陵蘭西南岸的伊蘇阿綠巖帶(38億年前)
細菌和古菌出現(xiàn)。

? ? ? ?在后面:還有很多的細節(jié)暫時還無法理解,故簡而帶過。以及一個疑問:真核生物和真細菌都是脂肪酸酯。有說法認為——算了不說了,等真核生物那個時候再講(挖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