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能否把新能源汽車價格打下來?
9月1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小米汽車公司正式注冊落地,年過50的雷軍親自擔任法人。
熟悉雷軍的人都知道,雷軍擔任公司法人不是做做樣子,把公司常務交給經理人去做,自己在幕后把握大方向。
雷軍會親自沖造車一線,抓每個細節(jié)。這也兌現了他在4月份發(fā)布會上的承諾:“我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strong>
據悉,在籌備小米汽車公司的5個月時間里,造車團隊集中拜訪了2000多家供應商,投資了6家公司,從2萬多份簡歷中篩選出了300名首批員工,幾乎做到了百里挑一。
臺子搭好了,小米造車邁入了正軌。按照“蔚小理”成立公司后,首款新車的發(fā)布時間來推算,小米首款汽車應該在3年內面市。
但現在米粉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小米汽車能不能像小米手機那樣,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打下來?
小米賣產品的邏輯
新能源汽車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是貴,特斯拉最便宜的Model 3國內售價高達25萬左右,蔚來所有車型平均售價更是在40萬以上。
選擇像五菱宏光MINI那樣的低端車型,便宜是便宜,但毫無駕駛樂趣。想用十幾萬買輛稱心如意的新能源汽車基本不可能。
小米第一輛汽車完全可以選擇10萬-20萬區(qū)間作為切入點,沿著手機的成功案例,在汽車領域實現突破。
先來看小米手機成功的邏輯。
2011年,雷軍在北京798發(fā)布會上,第一次推薦小米手機時,他身后的大屏上打出了“1999”四個金燦燦的數字,這是小米1代的官方定價。價格一出,引得現場數千米粉歡呼雀躍。
因為小米1代的價格的確便宜,當時同等配置的三星手機要賣到近4000元。可以說,小米以一己之力,把智能手機的價格打了下來。
有網友算了下小米1代的硬件成本,大約為1200多元,這部分屬于硬性支出,小米進貨價便宜不了多少。此外,小米還需支付研發(fā)、物流、營銷、運營等多重成本,賣到1999雷軍的確厚道。
2018年,小米推出米10尊享版時,雷軍做出了個保證:“小米的硬件利潤絕不會超過5%?!睋Q而言之,小米利潤出在軟件。
小米創(chuàng)業(yè)之初,靠著深度優(yōu)化的安卓系統MIUI搞定了用戶體驗。從軟件出發(fā),小米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家產品的硬件組合,在不斷迭代過程中,做到了軟硬結合。
說到底,小米是一家以軟件為驅動的公司。
這樣的邏輯同樣被小米用在了造車上。
6家戰(zhàn)投,5家軟件
從6月份開始,小米集中投資了第一批造車企業(yè)。名單如下:
6月3日,縱目科技(自動駕駛)
6月8日,禾賽科技(激光雷達)
8月2日,幾何伙伴(雷達供應商)
8月18日,蜂巢能源(電池供應商)
8月23日,智慧互通(智能泊車)
8月25日,深動科技(自動駕駛)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小米介入造車的方式和手機沒有區(qū)別,6家公司中有5家和自動駕駛技術有關,屬于新能源汽車中的軟件部分。
而且從小米投資雷達供應商禾賽科技可以看出,小米自動駕駛技術路徑與特斯拉不同,特斯拉自動駕駛用的是識別成像技術。
馬斯克曾多次表示,把雷達技術用到自動駕駛中的主意“蠢透了”,他表示“雷達是上個世紀的技術,未來是運用AI技術自動識別物體。”
暫且不論兩種道路誰對誰錯,小米從自動駕駛入手,背后的產品邏輯和手機一樣:可以做到硬件不掙錢,軟件掙錢。
畢竟和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yè)一樣,小米不大可能自主研發(fā)硬件設備,選擇合適的硬件供應商是造車初期比較合理的造車方案。
特斯拉亦是如此,特斯拉的電池來自寧德時代、LG、松下;電控來自意法半導體;電驅來自富田,“三電”硬件中沒有一個是自研的。
國內的蔚來、小鵬、理想概莫能外,唯一走硬件自研道路的是比亞迪,因為比亞迪本來就有電池和燃油車業(yè)務,不屬于造車新勢力。
小米汽車面對的市場環(huán)境幾乎與當年造手機一樣——大家都是組裝工廠,都要依賴上游硬件供應商,大供應商就那么幾家,硬件性能高度重合,唯一能拉開品牌差距的只有軟件。
小米擁有天然優(yōu)勢
與雷軍有同樣造車邏輯的還有蔚來汽車的李斌和小鵬汽車的何小鵬。李斌、何小鵬也意識到了同樣的問題:硬件技術上的高度重合。
每家車企的電池幾乎都來自寧德時代、LG和松下,意味著續(xù)航都差不多,特斯拉的汽車能跑680公里,蔚來也能跑630公里,靠硬件競爭不現實。
于是,蔚來有了服務至上的理念,用服務提升車主的體驗;小鵬則主攻自動駕駛技術,通過軟件建立競爭優(yōu)勢。
小米亦不能免俗。在軟件的賽道上,小米具有天然優(yōu)勢,得益于手機系統的開發(fā),小米組建了一支規(guī)模超過萬人的工程師隊伍。
手機軟件和汽車軟件,基礎語言是一樣的,小米汽車在軟件技術上的儲備要高于其他造車新勢力。
新能源汽車之“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能源來源新,靠電能或氫能啟動;第二,利用5G技術和人工智能,實現汽車的智能化。
所以,五菱宏光MINI只符合第一條標準,不符合智能化要求,嚴格意義上不屬于新能源車。
電能靠硬件,智能靠軟件。未來,我們去購買新能源車時,可能要同時購買車與軟件,付兩次錢。
特斯拉已經在這么干了。今年4月,特斯拉宣布,向部分核心用戶推送FSD Beta版更新包。
FSD全稱“完全自動駕駛”,智能程度達到了L5——完全可以離開人操作汽車。國內車企只有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
馬斯克在推特稱,更新后的FSD可以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實現駕駛、泊車、召喚等功能,跟有個專職司機一樣。
當然,FSD的服務不是免費的,特斯拉標價10000美元,如果嫌貴,可以跟視頻網站會員一樣,每月充錢,連續(xù)包月。
如果小米的自動駕駛技術達到了L5級別,完全可以利用軟件盈利,如同手機一樣,硬件只賺5%的利潤,在軟件(自動駕駛)上賺錢。
那么,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不就被打下來了嗎?
一位車輛工程專家對小米造車有個形象的比喻:別人造車是給汽車按上一部智能手機,小米造車是給一部智能手機按上四個輪子。
小米用造手機的邏輯去造車,值得期待。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