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沒有好吃的涼菜?不如試了這幾家再說
【味道瀘州】VOL:091期
文字|王木木
圖片|王木木
天氣漸熱,到了夏天,涼菜,又開始成為大家餐桌上的常見菜品。
有網(wǎng)友曾經(jīng)給王木木留言說:“在瀘州,找不到好吃的涼菜?!?/p>
這,怎么可能呢?

只是,關(guān)于好吃和不好吃,這個問題實在很難說清楚,因為每個人都口感都不一樣,同樣的菜品,喜好不一樣的人,給出的結(jié)果,都不一樣。
開餐飲難,難在眾口難調(diào)。在十個人里,味道若能得到6個人認(rèn)可,便算合格,能得到7個以上的人認(rèn)可,這家店的生意想不紅火都難。
其實,王木木寫過很多美食的圖文,也拍過很多視頻,關(guān)于涼菜的,也有好幾家。今天給大家整理匯總一下,有需要的可以收藏,便于尋找。
以下推薦,是王木木的個人口感,如果大家有好味道補充推薦,可以在評論區(qū)分享出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有網(wǎng)友說——洪洋市場和江南新區(qū)各有一家值得推薦的,由于本人沒有親自去,在此不提,等以后去過了再詳細(xì)說)
1. 香麻為主,藍(lán)田老街的路邊攤——‘楊記’
調(diào)味用雞湯,口感香麻層次分明,瀘州這家街邊攤‘有點道理’
這是一家開在藍(lán)田戲院公交站街邊的涼菜攤,它的生意,不比柏香林‘楊記鹵菜’差。相反,來這里拍過視頻的瀘州本地知名博主有很多位。

推薦理由:
白砍涼菜——拌制口感獨特,麻香為主,口感層次分明。先香后麻,蒜香、蔥香、紅油酥香,層層口感體驗完畢之后,才是麻。
暢銷菜品:雞、蹄花、豬耳朵。
紅油很香,調(diào)味用雞湯,獨瓣香蒜、大量蔥絲是白砍菜品的靈魂,吃完以后,意猶未盡,麻得后知后覺。
2. 麻辣為主,柏香林楊記鹵菜(不好意思,據(jù)網(wǎng)友反饋,這家店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關(guān)門了,但我依然想把它列出來。)
龍馬潭區(qū)大通路(柏香林小區(qū)段)這家楊記鹵菜,是一家開了10多年的中餐小館,鹵菜是特色,可以到店就餐,也可以打包帶走。

推薦理由:
涼菜特點——拌制突出麻和辣,尤其是麻,先麻后辣。
比較受歡迎的是蹄花、肘子、耳朵、核桃肉,可單點,可雙拼,很靈活。
喜歡重口的朋友,可以選擇鹵制過后的菜品,再喊老板味道放大些。
這家涼菜的味道,絕對讓你印象深刻。
3. 水井坎汪雞肉,店子依然在,偶爾回味一下,也不錯
汪雞肉,是一家老店,90年代的時候,風(fēng)靡瀘州。

那時,很多人都專門到水井坎去買他家的雞和雞腳板。
到了現(xiàn)在,他家的生意雖然沒有像從前那么夸張,但依然不錯,對于吃慣了市區(qū)各種涼菜的朋友來說,偶爾回味一下這家的味道,也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理由:
食材精選優(yōu)質(zhì)土雞,老店,老品牌。
鹵雞肉和烏雞腳,空口吃,鹵香濃郁,是吮指回味那種香。
暢銷菜品:雞、烏雞腳。
4. 小市上碼頭,‘不誤正業(yè)’的蹄花面館,燒臘賣得比面條好
小市上碼頭這家小小的蹄花面館,每天堂食和外賣都不少,無意中品嘗過他家的涼拌豬耳朵,味道居然很驚艷。
推薦理由:
宜賓涼菜的風(fēng)格——吃本味。食材全部從宜賓拉回,尤其是辣椒,超級香。
這個涼菜和我們吃到的其他涼菜不一樣,瀘州人吃本味涼菜,基本是旁邊放個(干辣椒蘸碟)。
這家店子推出的本味涼菜(燒臘),是經(jīng)過拌制的。
鹵制過后的豬耳朵、香嘴,在拌制時,沒有加入姜、蒜。在品嘗到菜品本身鹵香味的同時,還有辣椒面的香和小蔥的清香,是一種不同于瀘州涼菜的風(fēng)格,值得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