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宋江題反詩,他的第二條路,不上梁山也能當官發(fā)財!
1
宋江為什么上梁山?
宋江肯定說自己是被逼上梁山。
那么是誰逼的他呢?
他押司做的好好的,誰叫他給晁蓋送信。
不送就不會,被閻婆惜抓住把柄,就不會因此殺人,然后亡命江湖。
后來,這事也平息了,判他流放江州。
在江州的日子他過的不好嗎?
小酒喝著,小魚吃著,小弟陪著。
說到享受,他都享受出了病。
宋江因見魚鮮,貪愛爽口,多吃了些,至夜四更,肚里絞腸刮肚價疼;天明時,一連瀉了二十來遭,昏暈倒了,睡在房中。
就算病了,還是又兄弟無微不至的照顧。
他流放的日子,過的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他只要老老實實,當官不太可能,但是怎們也做不了土匪。
可是他怎么就好端端的當了土匪呢?
2
因為他題反詩。
他好端端的為什么題反詩呢?
原來他病好之后,想找兄弟玩樂。
可是兄弟們都忙,就他是個閑人,所以他寂寞呀!
寂寞他就瞎逛,鬼使神差的走到了潯陽樓。
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
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里。我家鄉(xiāng)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
您看這段,宋江可沒有一點要造反的意思,他還是想要功名。
不覺酒涌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于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p>
您仔細品這話,什么叫倘若他日身榮?
也就是說,宋江覺得自己肯定能夠身榮。
那么他想怎么身榮呢?自然是功成名就。
那么怎么功成名就呢?
結合前文,可根本沒有當土匪的意向。
他前面還很郁悶,怎么突然就對自己自信起來了。
他自信的源頭從哪來的呢?
總得有個理由吧?
我們是否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測,宋江認為自己要走運。
他的運氣在哪呢?
3
咱們就必須研究他的千古名篇,《西江月》之《宋江的奮斗》。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咱們先好好分析這首詞,首先宋江對自己的評價很高,自己很有權謀,如同猛虎一般。
其次自己很委屈,人生充滿不幸。
最后他很不甘心,他有天大的冤仇,他要復仇。
現(xiàn)在問題來了,他的仇人是誰?是誰把他害的流放呢?
又是誰的血可以染潯陽江口?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shù)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后再寫下四句詩。
道是: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寫罷詩,又去后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p>
后面這四句詩是對前面詞的補充。
顯然,后面這四句就是在回答前面的問題。
宋江的凌云志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前文提到的功名。
可怎么得到功名呢?
核心就是這句話:敢笑黃巢不丈夫。
黃巢是誰?
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農民起義領袖是現(xiàn)在的叫法,在古代官方的說法就是流寇就是反賊。
宋江成功之后才敢笑黃巢,也就是說現(xiàn)在他不敢。
目前黃巢還是丈夫。
黃巢那里丈夫呢?
那就是造反。
所以宋江要比黃巢還要丈夫,那就得比黃巢還要敢反?
那么宋江真的要造反嗎?
可是前面他又根本沒有上梁山的意思?
您在想,如果他要造反,就該早上梁山,為什么又要乖乖流放呢?
難道宋江有不造反也能得到功名的方法嗎?
4
先不管宋江,咱們看看黃文炳是怎么理解的。。
話說宋江寫完詩的第二天,黃文炳也閑的難受來到了潯陽樓。
看到宋江的詞,第一反應就是反詩。
特別是讀到最后兩句,搖著頭道:“這廝無禮,他卻要賽過黃巢,不謀反待怎地?”
可見明眼人都看出來宋江想要超過黃巢,歷史上的名人他不比,他非要和一個反賊比,這不是反詩還能是什么呢?
黃文炳認定這是反詩,去找蔡九知府打小報告的時候,又得到了另一個訊息。
近日太史院司天監(jiān)奏道,夜觀天象,罡星照臨吳楚,敢有作耗之人,隨即體察剿除。更兼街市小兒謠言四句道,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v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因此囑付下官,緊守地方?!?/p>
這不巧了嗎。
這四句歌謠,點的就是宋江的名字。
老宋題詩就等于舉手說,就是在下。
問題就來了,這四句歌謠是誰寫的?
要找到這首歌謠的起源,咱們就要理解這首歌謠的意思。
耗國因家木就是宋字。
刀兵點水工是江字。
縱橫三十六,可以是人,還可以說是宋江的歲數(shù),播亂在山東說的就是地點。
這首童謠的第一層含義就是,在山東有一個叫宋江的三十六歲男人。
他要做什么呢?
耗國刀兵縱橫播亂。
一句話總結就是造反。
整首童謠的核心思想就是宋江要反。
您說,誰這么壞去造謠宋江造反呢?
咱們對比歷史上的著名童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童謠很離譜。
我要造反就要造聲勢,就應該學習陳勝吳廣,大喊大楚興陳勝王。
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我的隊伍之中。
而這首童謠,除了說明宋江要造反,并沒有提到造反的前途。
這完全就是自爆,山東一個三十六歲的男人要造反。
這不是作死嗎?
所以就有朋友猜測是吳用給宋江下的套,就是要逼他上梁山。
但是有個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宋江自己的配合。
老宋題反詩和這首童謠是相互呼應的。
童謠和反詩是同步出現(xiàn)的。
怎么就那么巧呢?
難道吳用和宋江有心靈感應不成。
還有一點,吳用沒這個水平,他給盧俊義的反詩是藏頭詩。
他從來沒有寫過字謎!
5
有沒有可能這首童謠就是宋江寫的呢?
童謠和題詩都是他計劃好的。
因為從來都不是反詩,而是宋江向朝廷的自薦。
歌謠的最后一句是播亂在山東。
而巧合的是同樣的讀音有兩個撥亂,一個是撥亂反正的撥亂,一個是播撒叛亂的播亂。
如果歌謠中的字是撥亂反正的撥亂,那么意思就完全變了。
這首童謠的第二層含義就是:山東有一個三十六歲叫宋江的男人能夠平定山東的叛亂。
那么誰在山東叛亂。
梁山泊的晁蓋。
宋江的仇人就是晁蓋,如果不是晁蓋搶劫生辰綱,宋江就不會送信,混到今天的這個地步。
宋江說:血染潯陽江,是不是在暗示梁山泊的水流到潯陽江呢?
宋江還說:敢笑敢笑黃巢不丈夫!他怎么不提別人呢?
那么多土匪,怎么非說黃巢呢?黃巢,晁蓋,可就差一個字。
要知道,黃河是梁山泊的母親河。
黃巢也可以解為:黃河的晁蓋。
只有這么說,才能完美的解釋,為什么宋江的精神處在一種亢奮之中,同時又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找到了招安之外的另一條道路,就是幫助朝廷平叛。
憑借自己的江湖地位促成梁山以及各個山頭的招安,這樣他同樣可以走上人生巔峰,還不違背父親的意愿,這不就是一箭雙雕一舉多得嗎?
如果晁蓋不同意詔安,那么他就可以帶兵剿滅梁山。
不上梁山就能有功名的出路就是:宋江能帶兵剿滅晁蓋。
6
可為甚宋江失敗了呢?
歸根到底還是宋江首鼠兩端。
他不敢徹底說明自己的真實意圖,不然就成了江湖叛徒。
所以,他只能暗示朝廷。
可是受限于他的文化水平,表達上讓人產生了誤解。
本來他是要撥亂反正,但是卻變成了自己播種判斷。
老宋完全是自己挖了坑,填點土,然后把自己給埋了。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說的就是宋江。
宋江的遭遇,告訴我們,讀書要認真,做人要厚道!
不然害人終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