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006】古代埃及文明(1)
Part 1
偉大的尼羅河流以埃及的中心地帶,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文明之一提供活力,這一文明以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著稱。然而令人難忘的還有她的灌溉系統(tǒng)、獨特而優(yōu)美的藝術、重要的文學傳統(tǒng)、復雜的宗教,以及那些顯赫的王朝。在古埃及人的傳說中,有一位賢明的國王叫做奧賽里斯,他的弟弟塞特嫉妒他,將他殺害,并且把尸體切成13個碎片,扔到了尼羅河。奧賽里斯的妻子伊西斯到處尋找,將這些碎片找回來拼在一起,痛哭不已。伊西斯的真情感動了神,遂讓她懷孕產(chǎn)下奧塞里斯的遺腹子,荷魯斯。那么荷魯斯是什么人?他如何成為了國王?法老是什么人?又是由誰建造的金字塔?請與我們一起來揭開古埃及的秘密。
Part 2
荷魯斯長大后發(fā)誓要為父親復仇,并最終打敗了叔叔塞特,成為新的國王,而死去的國王奧賽里斯也成為冥世之王。
埃及史學家:“他死后被做成木乃伊,征服了死亡之后他又復活,成為冥世之王,他的兒子荷魯斯成為人間之王。所以說,奧薩里斯實際上是國王,由于后來他征服了死亡,就變成了神,來世的神?!?/p>
在古埃及人心目中,國王活著時是荷魯斯,死后則成為奧賽里斯,繼位的國王成為新的荷魯斯。如此循環(huán)往復,維持神設定的人間秩序。國王是神在人間的代理,有神性,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國王的統(tǒng)治由于自然或人為的原因,可能中斷,但最終新的國王會重建王權、恢復秩序。這種王權觀念貫穿著古埃及人的歷史。在古埃及辭書的分類中,神屬于天界,人屬于地界,死者屬于冥界。而國王同時屬于這三個世界。
埃及史學家:“埃及的國王是人和神的混合體,是神權的君主政體。據(jù)信他們有著神的血液,通過家庭中女性一脈而遺傳,因此繼任者必須是國王正式妻子的長子。國王實際上幾乎是介于神權與人之間的媒介,他能與神交流、與人溝通,所以他是人和神的混合體。”
古埃及的歷史始于公元前三千一百年,結束于公元前三百三十二年。生活在公元前四至三世紀的埃及祭司曼尼托,把埃及歷史分為三十一個王朝,這也是現(xiàn)代學者沿用的歷史分期法。
Part 3
在新石器時代,還處于早期村落生活的埃及,出現(xiàn)了兩個大的王朝:一個是在上埃及尼羅河流域,一個是在下埃及三角洲地區(qū)。埃及史前時期稱為前王朝,即第一和第二王朝。在前王朝后期王權出現(xiàn),區(qū)域性文化逐漸趨向統(tǒng)一。著名的納爾邁調(diào)色板和蝎王權標頭,是最重要的見證。
埃及史學家:“納爾邁調(diào)色板不是那種用作研磨化妝品的小調(diào)色板,是種很重要的東西,擁有美麗的景象,表達著埃及歷史當中重要的事件。納爾邁頭戴象征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征服北方的樣子,表明國王統(tǒng)一國家兩部分,上埃及和下埃及,即尼羅河流域和三角洲地區(qū)。國王顯然來自南方,因為他頭戴上埃及的王冠,而在反面,他頭戴象征下埃及的紅色王冠,它是埃及在公元前三千年第一次統(tǒng)一的歷史寫照?!?/p>
納爾邁調(diào)色板上出現(xiàn)的文字,成為了固定手法,成為以后幾千年中沿用的固定法則。
Part 4
第三至第八王朝為古王國時期,埃及最終完成和鞏固了政治上的統(tǒng)一,專制王權十分發(fā)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埃及金字塔,就是在這個時期王權強盛的標志,也是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的最高體現(xiàn)。因此,古王國時期又被稱作金字塔時代。第一個建造金字塔作為王陵的,是第三王朝的左賽爾,據(jù)說他的梯形金字塔是一個叫做伊蒙霍太普的人設計的,他后來被埃及人奉為醫(yī)藥之神。盡管第三王朝取得了輝煌的進步和成就,第四王朝是埃及歷史上王權強盛的黃金時期。在其間,有三個最著名的金字塔被分別建在了吉薩的郊外。
北大歷史系教授:“斯涅弗魯、胡夫、哈夫拉、門卡拉,他們分別是第四王朝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五位國王,他們是同一家族的四代人。斯涅弗魯是胡夫的父親,胡夫是哈夫拉的父親,而哈夫拉的兒子是下一任的國王門卡拉。在后來的民間傳說當中,我們知道斯涅弗魯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國王?!?/p>
北大歷史系教授:“有幾點證據(jù):一,傳說他稱呼他的臣民為兄弟、朋友。此外,在西奈的采石場銘文里邊發(fā)現(xiàn),這位國王被后來的工匠奉為神,而胡夫和哈夫拉在后來的人們心目當中卻是暴君的形象。最重要的一個證據(jù)就是,希羅多德在他的歷史當中提到,胡夫為了建造自己的金字塔,讓自己的女兒去出賣肉體,換來金字塔所需要的石塊?!?/p>
北大歷史系教授:“門卡拉的形象是多愁善感的,作品里邊提到,有預言者告訴他,他的來日不多壽命很短,那么這個國王就夜夜不睡覺,要盡享今生的每一刻光陰?!?/p>
這一王朝的氣數(shù)也日漸衰落,公元前二千一百六十年,埃及歷史上的黃金時期走到了盡頭。
北大歷史系教授:“古王國衰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尼羅河水位低造成的自然災害;地方勢力的發(fā)展造成了對政府的強大的離心力;對外商貿(mào)的中斷;還有一個原因是第六王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培比二世,在位的時間特別長,他統(tǒng)治了九十多年,從八、九歲的時候繼位,一直活到一百多歲,他長期統(tǒng)治就引起了種種的社會問題。”
北大歷史系教授:“古代埃及的生產(chǎn)技術一直是相對落后的,特別是對比鄰近的西亞地區(qū)。比如,西亞很早就有了非常發(fā)達的灌溉系統(tǒng),而埃及很長時間一直在使用最原始的盆地灌溉法;另外,一種很簡單的給水工具桔棉,在埃及是到了十八王朝(公元前十六世紀)才出現(xiàn)?!?/p>
除了這些問題,埃及王朝還經(jīng)歷由戰(zhàn)爭引起的分裂和混亂。
Part 5
以地方貴族身份登上王位寶座的國王,始終面臨強大的地方貴族勢力的威脅,他們必須以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發(fā)展經(jīng)濟、鞏固政權。因此,這個時期的國王也呈現(xiàn)出與古王國時期不同的時代風貌。十二王朝國王阿門涅姆赫特一世首創(chuàng)父子共治制,前者在宮中主持國內(nèi)政務,王子是繼承人,是最高軍事長官,統(tǒng)率軍隊駐守邊境。一旦國王去世或在內(nèi)亂中被謀殺,握有軍權的王子可以馬上即位,迅速穩(wěn)定局面。阿門涅姆赫特一世似有先見之明,為自己日后遭遇不測做好了準備,他后來死于謀殺。
在后世人創(chuàng)作的《阿門涅姆赫特一世對他的兒子塞索斯特里斯一世的教諭》中,我們聽到一個過世國王滿懷滄桑的感概:那些穿著我給的華美衣服的人,卻心存非份;用著我賜予的沒藥的人,竟暗懷不尊;小心那些身份低下的臣子,他們的陰謀不為人知;不要信任一個兄弟,不要認識一個朋友,不要結交知已,因為那是沒用的;當你躺下時,要自己多加小心,因為人在危險的日子里是沒有跟隨者的。
這是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統(tǒng)治者,而不是披著神性外衣的國王。這個時期的王室雕像中,開始顯現(xiàn)出國王的個性,打破了過去那種完美、刻板、威嚴的模式。最典型的是塞索斯特里斯三世的頭像,表現(xiàn)的是一個年邁的、憂慮的君王,深陷的雙眼、消瘦的面孔和嘴邊兩道深深的皺紋,使人看到一個成功的君主內(nèi)心的沉重負擔。盡管內(nèi)心充滿著沖突,真正導致王朝滅亡的一擊是來自外部。由于來自西亞的喜克索斯人入侵,中王國結束。
Part 6
約一百年后,來自埃及南部底比斯的十七王朝統(tǒng)治者,將喜克索斯人驅逐出埃及,埃及從此進入對外擴張、發(fā)展帝國的時期。帝國的范圍向東北擴張到敘利亞、巴勒斯坦,向南擴張到努比亞。這個時期理想的君主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外交事務中智者。十八王朝的圖特摩斯家族、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家族的許多國王,都是戰(zhàn)功赫赫。
法老是埃及國王的稱號,原指王室成員居住的地方,就像中國古人稱皇帝為陛下一樣,都是從地名演變而來。從新王國開始,法老們開始以軍事英雄的形象出現(xiàn),他的個人才能和戰(zhàn)功,都被戲劇化的夸張。第十八到第十九王朝期間,埃及與赫梯之間進行了斷斷續(xù)續(xù)一個世紀的爭霸戰(zhàn)爭。赫梯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埃及與赫梯之間的恩怨糾葛已久,直到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期二世最終解決了與赫梯的爭端。這個過程歷時十六年,其間既有激烈的戰(zhàn)爭,也有復雜的外交策略。公元前1274年前的卡疊什之戰(zhàn),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交鋒。公元前1259年,埃及與赫梯最終締結了和平條約,規(guī)定兩國永久友好、互不侵犯、攻守同盟、相互引渡逃亡者等等。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體現(xiàn)平等原則的和約。
Part 7
帝國的確立也給埃及的社會結構帶來了重大的變化,這就是祭司階層和軍人階層力量的不斷增加,與王權的矛盾也最終演化成沖突,即埃赫納吞的宗教改革。埃赫納吞的新宗教有兩個主要內(nèi)容:一個是禁止崇拜阿吞以外的神;一是建立一種嶄新的、簡化的崇拜儀式,廢除傳統(tǒng)宗教的一切繁文縟節(jié)。阿吞神的形象是一個太陽光輪。
埃及史學家:“太陽神可能是埃及最重要的神之一,在埃及歷史的開端即出現(xiàn),在第五王朝(大約公元前2500年或2400年)得到重視。而太陽神崇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埃及生活在太陽之下。埃及每年大約有一兩天下雨,其余時間都陽光充足,如果太陽消失了,埃及人覺得一定不正常。埃及人依靠太陽為生,當太陽升起光明就出現(xiàn),新的一天開始,當太陽落下,萬物死去。”
埃及史學家:“他們意識到,從他們文明的一開始,他們就熱愛太陽。有兩件事情真正地影響埃及人,太陽和尼羅河,是這兩個真正制造了埃及文明的因素。太陽是如此地有規(guī)律性,尼羅河也是如此,洪水的泛濫和退去總是在同樣的季節(jié)。埃及的地理有著驚人的規(guī)律性,人們可以預算到明天將是什么樣子,所以就有了太陽文化。”
Part 8
由于掙脫了傳統(tǒng)宗教的控制,文化領域出現(xiàn)了一種嶄新的風格,即阿瑪爾那風格。它在建筑上表現(xiàn)為力求簡化神廟結構,因為人們在露天的庭院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阿吞光芒的照射。在雕刻和繪畫方面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描繪家庭生活的主題;一是與傳統(tǒng)藝術迥異的自然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即對人物瞬間表情和動作的捕捉,和一種特殊的形象模式。埃赫納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現(xiàn)為長臉、寬額、厚唇、窄肩、大腹的樣子。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寫實主義,是埃赫納吞本人的樣子,實際上這種風格有著更深層的含義,即神與人之間在形象上的徹底分離。
傳統(tǒng)的埃及藝術是將神的形象人格化,而將人的形象完美化,因此神與人的形象很難區(qū)別開來。埃赫納吞在將神的形象簡化為人人可以看的見的太陽光輪之后,又將國王及其家庭生活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將這些藝術作品作為臣民們朝拜的對象,這既是藝術上探索以具體形式表達抽象概念的新嘗試,又是個人崇拜的毫無顧忌的表現(xiàn)。
在溫馨家庭生活的畫面和國王及其個人化的形象之后,是阿吞之子至高的權威。阿瑪爾那風格在文學中表現(xiàn)為,倡導口語書面化的運動,這就是當代學者所稱的新埃及語的興起。埃赫納吞的宗教改革以失敗告終,他的后繼者們很快恢復了舊的傳統(tǒng),阿蒙神又卷土重來,王權與神權的矛盾持續(xù)存在。在新王國的后期,以底比斯為中心的阿蒙神廟祭司,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與法老王朝分庭抗禮,再加上利比亞人和海上民族的入侵,埃及最終失去了帝國的氣數(shù)。
Part?9
北大歷史系教授:“生產(chǎn)技術的落后是埃及新王國時期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新王國時期,近東其它地區(qū)都很快進入了鐵器時代,鐵器的冶煉最早是被赫梯所壟斷,十九王朝以后赫梯衰落了,冶鐵技術迅速在近東地區(qū)傳播開來,而埃及在地理和文化上的相對封閉,使得它比較晚地接受這些先進的技術,埃及是近東各個大國當中最晚進入鐵器時代的?!?/p>
另一方面,曾經(jīng)作為埃及帝國經(jīng)濟支信的金礦,在新王國后期已經(jīng)被開采殆盡,使得法老們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外交法寶,這也直接影響到他們在近東諸霸主的地位。
埃及史學家:“埃及是非常富饒的國家,只有二百萬,最多三百萬人口,國家很大很富饒,被貧瘠的國家所包圍,因此成為所有人嫉妒對象。富有常常會引起忪懈和厭倦,周圍的人們都在等待機會,每當埃及衰弱的時候,人們就侵略她。而發(fā)展到后來,所有她周邊的國家都占領過她?!?/p>
埃及不斷遭受外族入侵者的蹂躪,最終于公元前三百三十二年,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
埃及史學家:“埃及曾被利比亞、努比亞和兩河流域的伊拉克、敘利亞所占領,最后是亞歷山大大帝和羅馬人。埃及文明不斷地后撤,因為絕大部分占領是來自北方三角洲地區(qū),埃及人不斷退縮回南方,逐漸地,直到與其他文化相融合,埃及文化本身幾乎消失?!?/p>
Part?10
古老的埃及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法老的名字與故事卻流傳著,并且影響著一代代的后世君王。從亞歷山大大帝到克里奧伯特拉,到后來的羅馬皇帝,都深深仰慕著法老的世界。通過這些以及許多其他人,古埃及文明由尼羅河匯入地中海更廣闊的世界,在與其他文明的匯合中得到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