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詠春(姚才)之麥家熾:2020年
【香港】詠春(姚才)之麥家熾:2020年
詠春拳法流派眾多,當中又以「詠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和葉問三系較為大眾熟悉。曾專訪葉系和阮系傳人,這次我們受訪者麥家熾師傅,曾學習葉問系和姚才系詠春,這次他會與弟子劉家麒,為我們介紹姚系詠春特式和作蛇手示範。
麥家熾自十一歲起學習蔡李佛,十六歲開始師從招允一門學習葉系詠春, 大約八年前有緣認識姚才傳人霍超師傅,獲霍師傅分享指點所學,遂拜入霍師傅門下,現(xiàn)為某武術中心詠春總教練。
學習兩系詠春,麥家熾憶述均有相同經(jīng)歷,起始之初深感困難沉悶,但領略當中技巧後,卻豁然開朗,倍感樂趣。談及姚系詠春特色,他表示以較多柔勁為主。
「姚系詠春注重用胯,即臀部腰以下部位。發(fā)力由腳上胯,再由胯上腰,再經(jīng)肘推腕。這門詠春其中一個特點是蛇手,模仿蛇由地下上來的形象,施招者要推腕去打,若果手腕不夠鬆,那就算步法多好,沒有以肘推腕,功夫便不成事,所以是手法和步法均十分注重?!?/p>
而為了發(fā)揮柔勁,因而姚系的蛇手,與其他派系詠春盤手有這個不同。
「我們蛇手以一個枕手和一個頂手,交替旋轉作用。盡量歸肘,再將肘力迫去腕,配合蛇形步法上落。我們把打離橋、短橋叫作「黐橋」,理論上不給對方甩橋。不只是單單以短橋埋身進攻,而是纏著對方,用力以慢進入對方,以慢力讓對方不可以甩我蛇手?!?/p>
麥家熾弟子劉家麒補充,師祖霍超本來是學太極出身,所以將太極講究鬆胯和沉肩融入詠春當中。
「姚系在搭手時,會攻入中位或合適的身位,才會發(fā)勁。我們講究一直纏著對手,不離橋的纏著他,對方一走我亦跟他走,只要有機會一近身便出力,而一旦對方走甩,再黐手好麻煩。」
麥家熾再以「柔剛濟柔、剛柔濟剛」,作進一步解說制敵理論。當遇到雙方均使用柔勁的交手,理論上有一方加上些剛勁可作制衡;倘若大家都用剛強之勁,那能加上一些柔勁的一方有機會制服對方。當然這只是理論層面,但是要掌握這用勁的原理,方能在學習時,以這目標來驗證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