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圈的"同接"與"投資"

(材料如圖,感受如下)
“投入熱情,獲得情緒價值,根據(jù)回報多少轉(zhuǎn)化出相應新熱情”的循環(huán)周期,是“再生產(chǎn)”,但細想其實不符合金融投資的邏輯。
與獲得就能隨意使用的刀樂相比,在圈子所取得的關注并不完全屬于投入者。如為V作曲獲得巨大流量的,在厭倦用重復標簽為之站臺后,馬上樹倒猢猻散;更別提改弦易轍,稍有不慎被追著“清算”都有可能。
所以說,V直播恰到米,越多越高興。而觀眾看了直播還要翻來倒去剪視頻,論壇爭吵到天亮的,又有什么能衡量其收獲的多少?應該是同接。無論創(chuàng)作,炒作,參與節(jié)奏,指導氛圍,都需要足量同接,不然就會熱情喪失,乃至自我懷疑了。
可同接又是什么,幾個紅色的消息數(shù)字,越大就越滿意嗎?肯定不然。比如我對用心思考總結(jié)出的言論,發(fā)出后給它點贊的都要逐個查成分;而水貼機緣巧合引到頁友時,回復99+也懶得看了。因此用公式的話,大概是:同接價值=∑(發(fā)言或創(chuàng)作價值*單個反饋價值)??單個反饋價值=反饋言論價值*其此前發(fā)言(成分)的價值
同接是一次性的嗎?也非如此。不僅一次高同接且自我滿意的創(chuàng)作/發(fā)帖能讓人心情舒暢一周,完勝葉子。而且哪怕過了很久,依然可以從別人那里感受到回聲。
隱退的白發(fā)將軍無需令牌也能重召舊部,舉人的舊友借助熟人社會便可雞犬升天。他們沒有任何立即的資本,卻因無形的“鄭治資本”而有所不同。將軍百戰(zhàn),德高望重,舊友同窗,勉勵提攜。“鄭治資本”就是言行在別人那里留下認知的集合。
答案至此明了。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鄭治動物。而背靠jz圈的V87,和其影響到的V圈部分,多的是天生的同接動物。他們所追求的實質(zhì)是傳播自己認知,影響他人認知。而有此追求的部分原因是,人天生地建立起了對這種影響的確認,即同接的喜好;無論反對,認可,還是單純表示收到。(認知廚也符合這些,只是給影響限定的范圍特別窄。完全的“純良”應該是同樣不求V的認知的。)
其它很多現(xiàn)象,比如引頁友,看到新面孔而歡欣;自然地無視搭理也毫無作用的人(A處),無論其怎么歇斯底里;各種節(jié)奏都會看到;不自覺地設立并維持人設。都可以歸結(jié)為某種鄭治“嗅覺”。
最后,既然如此定義回報,那“投資”的含義當然也要更廣。技術大佬分出時間做熱門V的二創(chuàng),恰米雙贏,熱度高了還能再做點,是字面意思的投資。結(jié)晶粉用愛發(fā)電,V跑路積攢的同接就沒了,當然也是投資。在哪個論壇發(fā)帖來給哪個群體看,平時回復誰的帖子,其實還是投資。所以斗爭比較激烈的粉絲群體,分出幾個主要地方,這里說話給那里納投名狀,那里說話上這里肅?反單,也就不足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