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時最新社評,批日本排海!
社評:日本拿“磋商”當幌子,中國沒義務配合 環(huán)球時報 2023-07-20 23:19大字 多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7月19日向媒體放風,稱已經向中國提議設置一個由雙方專家和實務人士參加的所謂“磋商機制”,來討論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問題,但中國方面尚未回應。類似的放風之前也有過,大體都是試圖在國際輿論中塑造出日本一直在努力和中國溝通,但中國不接這個茬的虛假印象,盡可能把責任和國際社會的注意力推到中國身上。 這是日本習慣也比較擅長玩的手段。我們倒是想問一問,日方現(xiàn)在提議與中方建立磋商機制,想要磋商的是什么?是對核污染水處置方式的商量與協(xié)調,還是想讓中國無條件接受日方的排海方案?如果是前者,我們當然歡迎;但如果是后者,那就另當別論了。 中方不拒絕協(xié)商,但拒絕拿協(xié)商做幌子。真正有意義的協(xié)商應該發(fā)生在日本單方面作出排海決定之前,而那個時候,日本卻沒有跟任何一個周邊鄰國等利益攸關方進行充分協(xié)商,更不顧大家的擔憂和反對,直接把排海方案拋出來。而且,真正有意義的協(xié)商應該有不同選擇方案,根據協(xié)商的結果來定。但現(xiàn)在日本有嗎?它就是把排海方案作為唯一選項強加于各方,這是協(xié)商嗎?當然不是,中國自然也不可能配合日本的表演。 盡管排海方案遭到包括日本民眾在內多國民眾的強烈反對,但在日本的公關以及美國出于地緣政治私心的縱容下,一些美國的盟國政府以及相關國際機構事實上采取了姑息態(tài)度,使得在這個問題上始終如一的中國凸顯出來。中國的態(tài)度是一貫的,更是堅定明確的,即要求日本本著對科學、對歷史、對全球海洋環(huán)境、對全人類健康和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tài)度,撤銷排海錯誤決定,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并接受嚴格國際監(jiān)督。 日本也在拿“科學”來說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倉促發(fā)布的報告被它當成一個大“擋箭牌”,但給世界的解釋連本國民眾都說服不了。根據日本共同社的調查,對于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相關政府說明,80.3%的受訪者認為“不充分”,而擔憂核污染水排海會導致形象受損的受訪者更是占總數的87.4%。 真科學一定是經得起檢驗和質疑的。日本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都沒有經過第三方認證,沒有證明各項數據的真實準確性,也沒有真正論證核污染水對海洋生態(tài)、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別的不說,就是人們基于生活常識對日本排海方案的質問,日本都閃爍其詞,給不出回答。問題很簡單,既然核污染水像日方聲稱的那么安全,甚至還能喝,那么水資源并不豐富的日本為什么不將之用作生活用水或者農業(yè)、工業(yè)用水,反倒頂著那么大的壓力排到太平洋里,這不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嗎? 日本知道中國的立場是不會動搖的,也不會拿公共利益做政治交易,又以為只要把美西方大國的工作做通了,中國就拿它沒辦法,所以對中國的意見沒有足夠重視。但最近好像顯得積極起來,稱想跟中國“磋商”,直接原因是7月以來中方加強了對日本進口產品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jiān)測力度,導致部分日本海產品滯留在中國海關。日本這才有些急了。 如果日方真有誠意進行協(xié)商,就應該先宣布暫停啟動排海計劃,然后允許鄰國、太平洋島國等利益攸關方對核污染水進行獨立采樣分析,并同意就除排海以外的其他可能方案進行探討。在此之前,中方將視事態(tài)發(fā)展及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既確保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安全,也堅決維護太平洋地區(qū)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