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十二條經營準則
精益生產管理

作者 |?稻盛和夫
參考書籍 |?《稻盛和夫經典系列:經營十二條》中信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京瓷公司創(chuàng)始人稻盛和夫被日本企業(yè)譽為“經營之圣”,他在50年內創(chuàng)辦了兩個世界500強的公司。他曾歷經多次經濟危機,有過挫折和苦難,沒有大起大落,始終遵循規(guī)律,扎實經營,不懈探索,實現了快速發(fā)展。
對于經營之道,他本人表示,并無杰出才智,但是忠實遵循了經營的基本原則,這就是成功的原因。
復雜現象,復雜理解,事情反而難辦。在研究開發(fā)領域必須具備將復雜現象簡單化的能力,企業(yè)經營也是一樣,只要領會了其中的要訣,也就是原理原則,所以經營企業(yè)絕不是什么難事。
稻盛先生說,經營成敗取決于經營者的行動。如果經營者認真學習、果斷落實十二條,經營者就會變得判若兩人。經營者變,公司的干部就跟著變,公司的員工再跟著變。這樣只要一年,你的公司就會變成一個高收益、快增長的、了不起的優(yōu)秀企業(yè)。
他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經營企業(yè)的如下十二條準則:
01明確事業(yè)的目的和意義
首先的大原則就是:明確事業(yè)的目的和意義,也就是樹立光明正大、符合大義名分、崇高的事業(yè)目的。
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企業(yè)?企業(yè)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養(yǎng)家,這些并不錯。但要讓全體員工與自己風雨同舟、共同奮斗,缺乏“大義名分”是行不通的。
“原來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義”這樣的“大義名分”,如果一點兒都沒有,人很難從內心深處產生必須持續(xù)努力工作的欲望。
企業(yè)經營的根本意義和真正目的既不是“圓技術者之夢”,更不是“肥經營者一己之私腹”。經營者必須為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殫精竭慮,傾盡全力;必須超脫私心,讓企業(yè)擁有大義名分。
這種光明正大的事業(yè)目的,最能激發(fā)員工內心的共鳴,獲取他們對企業(yè)長時間、全方位的協助。同時大義名分又給了經營者足夠底氣,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牽制,全身心投入經營。
02設立明確目標,并與員工分擔
經營者要用具體的數字明確地表述目標。不光是銷售額,也包括利潤、員工人數等涉及企業(yè)規(guī)模的項目,都要用數字具體地表示。而且這種目標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必須明確。
所謂空間上明確,即目標不是全公司的一個抽象數字,而是分解到各個部門的詳細資料,最小的組織單位也必須有明確的數字目標。再進一步,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要有明確具體的目標。
所謂時間上明確,即不僅設定年度目標,而且要設定月度目標。這樣每個人就能看出自己每一天的目標,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務。
每位員工努力完成任務,各個部門就能達成目標,公司整體目標也自然達成;每天的目標達成,積累起來,月度、年度的經營目標也自然達成了。
經營中,很多人主張必須依據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建立5年計劃甚至10年計劃等,但是我卻認為無此必要。
我們公司基本不搞中、長期計劃。因為即使建立,要達成也幾乎不可能。其間必有超出預想的市場變動,甚至不測事態(tài)發(fā)生,計劃本身失去意義,這類事司空見慣。員工見多了這樣的計劃,會產生“反正完不成也沒關系”的想法,甚至漠視計劃。
一旦經營者再次揭示經營目標,員工反倒失去向高目標挑戰(zhàn)的熱情。更壞的是,銷售目標沒達成,費用和人員倒按計劃增加了,即銷售減、費用增,經營吃緊,日子更難過。
03胸懷強烈而持久的愿望
我相信境由心生,心中藍圖能成現實。就是說,“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目標”這一愿望的強烈程度,正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為經營問題而苦悶彷徨,是經營者的家常便飯。
所以,聚精會神于懸案、難案,日思夜想,廢寢忘食,持續(xù)將思維聚焦于一點,直至突破。能否做到這些,是事業(yè)勝負的分水嶺。
對勝利的強烈欲望,會形成潛意識,比如:“銷售額要多少”、“利潤要多少”……對這樣的目標,日以繼夜反復思考,這種強烈、持續(xù)的愿望,甚至可以進入潛意識。
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潛意識所持的容量,比顯意識不知要大多少倍。經營者總很繁忙,不可能24小時只想一件事,但因“銷售額要多少”這個目標已進了潛意識,即使你思考別的問題,必要時它也會跑出來,給你達成目標的啟示。
04付出不遜于任何人的努力
每一天都竭盡全力、拼命工作,是企業(yè)經營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擁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經營企業(yè),前提條件就是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做不到這一點,企業(yè)經營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樓閣。今年也許不景氣,但不管哪個年代,不管怎樣的不景氣,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人們常說:經營戰(zhàn)略最重要,經營戰(zhàn)術不可少。但是我認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條通向成功之路。
我為什么強調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稍微有了點錢,公司剛有起色,就想偷懶,就想舒服,這種淺薄的想法也就是我們人類才有。在自然界里,這樣的生物絕不存在。
在嚴酷的條件下頑強地生存,這是自然界生存的規(guī)律,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須認認真真、竭盡全力。
我向許多人提問:“你是否在竭盡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對這樣的回答并不滿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認真、更加努力,就不會有理想的結果。
第二,只要喜歡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覺其苦,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續(xù)下去,必須有個條件,那就是讓自己喜歡上現在所從事的工作。
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當然很好,但大多數人沒有這種幸運。一般的人都是為了生計而從事某項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讓自己去喜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來就好辦了。
跟談戀愛一樣,如果喜愛以至迷戀的話,不管怎樣的辛苦都不再感覺到辛苦。因此,雖然最初面對的是一個不懂的行業(yè)、不喜歡的公司,但我當年就是決心努力讓自己喜愛自己的工作、喜愛自己的研究。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會產生創(chuàng)意。當你每天都聚精會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時候,低效的、漫不經心的現象就會消失。不管是誰,只要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要進入拼命努力的狀態(tài),他就會考慮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會尋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時又能思考如何改進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會充滿創(chuàng)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這樣不斷琢磨,反復思索,就會生出好想法,產生有益的啟迪。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練靈魂。從早到晚辛勤勞作,就沒有空閑。
古話說:“小人閑居不為善”。(注:出自《大學》第7章,主旨:意誠、慎獨、勿自欺)人這種動物,一旦有了閑暇,就會動不正經的念頭,干不正經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專注于工作,就不會有非分之想,沒有時間考慮多余的東西了。
05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
企業(yè)經營量入為出,利潤隨之而來。“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當作經營的大原則。這雖然是一條非常單純的原則,但只要忠實貫徹這一原則,就可以成為高收益的優(yōu)秀企業(yè)。
作為經營常識,銷售額增加,經費往往隨之增加,但是不對。舉例來說,假定現在銷售額為100,為此需要現有的人員及設備,那么訂單增至150,按常理,人員、設備也要增加50%才能應付生產。
但是,這樣簡單的加法絕對不行。訂單增至150,就要通過提高效率,只增加二三成的人員,這樣才能實現高收益。
“訂單倍增,人員、設備也倍增”的加法經營很危險。一旦訂單減少、銷售降低、經費負擔加重,企業(yè)立即就會一落而虧本。
而實施“銷售最大、經費最小”原則,必須建立一個系統,使每個部門、每月的經費明細一目了然。
京瓷開張不久,就引人了所謂"阿米巴經營"的管理系統。"阿米巴"是由幾個人至十幾個人組成的小集團,可根據需要重組。京瓷現有1000多個這樣的小集團,構成一個經營系統。
所謂“阿米巴經營”,就是計算出每個“阿米巴”每小時生產多少附加值。簡單講,就是從每個“阿米巴”月銷售額中減去所有月經費,剩余金額除以月總工時所得的數字,作為經營指標,我們稱之為“單位時間核算制度”。
京瓷就依據“單位時間核算制度”,月末結算,次月初各部門實際業(yè)績很快出來。只要細看“單位時間核算表”,有關情況一清二楚,便于經營者迅速判斷,采取對策。
由于“單位時間核算表”比一般會計科目分得更細,也使得從事實際工作的員工容易理解,并可采取具體行動來削減經費。看了細分后的核算表,“啊,這個月電費花多了”。現場負責人就能清楚理解經費增減原因,便于切實改進。
06定價即經營
定價是領導的職責,價格應定在客戶樂意接受,公司又賺錢的平衡點上。
給產品定價有各種考量。低價,薄利多銷?還是高價,厚利少銷?價格體現經營者的經營思想。
價格決定以后,究竟能賣出多少量,獲得多少利,預測極難。定價太高,產品賣不出;定價過低,雖然暢銷,卻沒有利潤。總之定價失誤,企業(yè)損失莫大。
要在正確判斷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單品的利潤與銷售數量乘積為最大值的某一點,據此定價。我認為這一點應該是顧客樂意付錢購買的最高價格。真能看清、看透這一價格點的,不是銷售部長,也不是營業(yè)員,而非經營者莫屬。可以說這是定價的普遍原則。
必須在深思熟慮后定下的價格之內,努力獲取最大利潤。為此,在滿足質量,規(guī)格等一切客戶要求的前提下,必須千方百汁,徹底降低制造成本。
“定價”、“采購”、“壓縮生產成本”這三者必須連動,“定價”不可孤立進行,就是說,“定價”即意味著對降低采購成本及生產成本負責。價格之所以要由經營者親自決定,理由就在于此。定價即經營,定價是經營者的事。
07鋼鐵般的堅強意志
可以說經營等于經營者的意志本身。一旦確定目標,無論發(fā)生什么情況,目標非實現不可,這種堅強意志在經營中必不可缺。
不少經營者眼看目標達不成,或尋找借口,或修正目標,甚至將目標、計劃全盤撤消。這種輕率態(tài)度,不僅使實現目標變得根本不可能,而且給予員工極大的消極影響。
許多經營者往往以經濟環(huán)境變化為理由,毫無顧忌地將預報數字向下調整。向下調整過的目標,遭遇新的環(huán)境變動,不得不再次向下調。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必將完全失去投資者和企業(yè)員工的信賴。經營者既已決定“要這么做”,就必須以堅強意志貫徹到底。
經營也是心理學。即使低目標,若讓“冷水派”先發(fā)言,他們也會說:“難,不可能完成。”一旦氣氛消沉,經營者期望的高目標就可能落空。
我認為:一定要設定高目標,然后向高目標發(fā)起挑戰(zhàn)。當然目標過高,一年、二年,甚至連續(xù)三年完不成的話,高目標就成水中月、鏡中花。其副作用是:今后誰也不會認真理會經營者的經營目標了。
然而,還是要有比上年高出一截的經營目標。否則不足以激發(fā)員工士氣,公司會失去活力。
08燃起昂揚的斗志
經營需要昂揚的斗志,其程度不亞于格斗。脾氣太好,架也沒吵過的人,應該趁早把社長的座椅讓給更有斗爭心的人。
不管說得多么好聽,經營畢竟是弱肉強食,是企業(yè)之間激烈的競爭。哪怕只有2~3名員工的小企業(yè),經營者如果缺乏“斗魂”,不能為保護員工而發(fā)揮昂揚的斗志,將必敗無疑。
所謂斗志,并不是粗野,并不是張揚暴力,而是母親保衛(wèi)孩子時不顧一切的勇氣。沒有這種勇氣和氣概,經營者就不可能得到員工們由衷的信賴。
這種英勇氣概,采自強烈的無論如何也要保護企業(yè)、保護員工的責任心,這種責任感使經營者勇敢而且堅定。挑選經營者不應該只看能力,應該把有斗志,就是為了保護企業(yè)、保護員工,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的人,選作經營者。
09經營企業(yè),臨事有勇
為什么需要勇氣?首先,對事物進行判斷時需要勇氣。以純粹的動機,依據正確的原則去判斷事物和經營企業(yè),照理應該不會發(fā)生問題。
實際上卻會遭遇各種阻力。比如:要購買某塊工廠用地,有時不得不與當地有影響的政治家甚至黑社會打交道。這時,堅持以正確的原則作為判斷基準,還是以追求穩(wěn)妥作為判斷基準,則是考驗經營者是否真有勇氣。
即使受到威肋、中傷和誹謗,即使面臨損失或災難,仍然毫不退縮、坦然面對、堅持原則,堅決做出對公司有利的判斷,這就需要真正的勇氣。
經營者如果沒有勇氣、膽小怕事、臨陣退卻,立即會失去員工的信任。同時,員工也會上行下效,不以卑怯為恥,緊要關頭妥協退讓,喪失立場。
10不斷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
京瓷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優(yōu)良性能,進一步開發(fā)出半導體封裝件,促進了電腦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同時又開發(fā)出人造骨、人造牙根等用于生物體的新產品。開拓出一個精密陶瓷的新的產業(yè)領域,甚至被譽為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新石器時代”,對社會貢獻之大不言而喻。
京瓷為什么如此富有獨創(chuàng)性?許多日本經營者把原因歸結到京瓷的技術開發(fā)力上。對照自己,他們會說:“我們公司缺乏那樣的技術,無法發(fā)展也是不得已的事。”
我認為這種觀點站不住腳。沒有哪一家公司天生就有杰出的技術,先進技術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琢磨鉆研,精益求精,不斷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今天勝于昨天,明天超過今天,天天進步,日積月累,從中才能產生獨創(chuàng)性的技術和經營。
“不可每天以同樣的方法重復同樣的作業(yè),要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如果把這句話作為公司方針,明確地提出來,而且經營者要率先做出榜樣。這樣經過3~4年,企業(yè)就會有獨創(chuàng)性,就能進行卓有成效的技術開發(fā)。
不是以現有的能力決定將來能做什么,而是現在就定一個現有能力達不到的高目標,并決定在將來某個時點達成它。現在做不成的事,今后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成!有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才可能開辟一個新時代。
11抱同情心,誠實待人
這里所說的同情心,又可稱作“利他”之心。
不只是考慮自身的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的利益,必要時,即使付出自我犧牲,也要為對方盡力。這種美好的心靈,我認為即使在商業(yè)世界里,也是最重要的。
12樂觀向上,不失誠摯之心待人
不管處于何種逆境,經營者必須始終保持開朗、向前看的態(tài)度,這已成為我的信念。既然從事了經營,就不要害怕各種經營課題接踵而來。而且問題越是困難,越是不能失去理想和希望。
為各種經營上的問題所糾纏,卻能頂住壓力,堅韌不拔,這樣的經營者身上似乎透出一種“悲壯感”。因為我談到了堅強的意志和“斗魂”,有人或許認為經營一定是苦差使,一定充滿“悲壯感”。
恰恰相反,正因為經營需要激烈的斗魂和不屈的意志,所以經營者必須同時保持開朗的心態(tài)。一味緊張,有張無弛,長期經營就很難堅持。
一方面是“必須苦干”的決心,另方面是“必將成功”的確信。以樂觀態(tài)度面對困難和逆境,乃是人生成功的鐵則,是經營者的生存智慧。
我把上述人生態(tài)度和工作態(tài)度稱為“與宇宙的意志相協調”。同情之心,謙虛之心,感激之心,實事求是之心,抱著這樣美好的心,又堅持踏實努力的人,他們必將時來運轉,幸運一定會關照他們。
最后,我想引用《周易》的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無論人生還是經營,其成敗取決于經營者如何想,如何行動。
對于我剛才所講述的經營十二條,在座的經營者如果能認真學習,切實實施,那么你就會變成優(yōu)秀的經營者,與自己的過去完全不同。
版權申明:精益爭霸尊重版權并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chuàng)作;如文章視頻、圖片等涉及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將根據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