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線爛?沒必要?那不妨再換個方面想想

《玲芽之旅》已與我們如期上線,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了解,但是我想對所有人說的是,不要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你覺得好的東西,對你來說就是好的,不管別人怎么說,都不會改變。有自己的獨立想法真的很重要!如果因為看了有些影評而覺得沒意思,失望、拉跨······不自己去親自體驗一下,你很有可能錯過屬于自己的一場美妙的心靈之旅。(當然本來就不感冒的無所謂哈)

首先要說的可能脫離了標題,而且相信如果有看這篇文章的應該也是奔著標題來的,畢竟爭議確實不小。但我覺得盡管如此,還是有必要說一下。本片講的主題不僅僅只是戀愛,這當然會讓奔著戀愛來的人有所失望,片子的主題是? 救贖? 。女主玲芽是災后人群,有著不小的心里創(chuàng)傷,電影中明確說明了環(huán)阿姨帶著她遠走他鄉(xiāng)的原因。有可能她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救贖之道,但是總無結果(開篇的夢),男主也是一樣,作為閉門師,身負重責,即便獻身也在所不惜,淡化了自己的存在,也陷入需要被救贖的寒獄,即便被凍結也只是后悔為什么止步于此。再說玲芽為什么那么不怕死,什么都敢,有沒有可能是源于自己對于災難的恐懼與創(chuàng)傷,什么事清都是一瞬間的事,一轉眼就沒了,極有可能第二天起來自己就身處常世,說白了就是即使世間留戀的事物有再多,都是不可控的。所以再怎么怕死,都只會變成無用,自然就有了一種“無畏”。(還有一種陰間的理解是“想和媽媽團圓”)本片不在與疏導受災人群的內心,也不在于勸慰受災人群的內心,而在于引導人們獲得自己的救贖,面對未來。
知道了電影的主題,那理解起來就會方便許多。簡單理解,電影講的就是男女主的救贖之道,女主幫助男主找回了自己的存在,明白生而為人,自己也很重要。而女主則是重中之重,她有著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雖然在漫長的歲月里,一個如此溫情如此疼愛她的阿姨的陪伴,確實有緩解不少。但是在結局前夕,3月11日以后的日記全部被黑蠟筆涂黑,直至在常世中看到媽媽才有了一絲希望,但那時的她也不知道,這是已逝之人的歸初。她曾在大雪中行進許久,為了找到自己去世的媽媽,這是不愿意面對事實的體現(xiàn),即便長大以后,也選擇了忘記那段傷痛。從那一刻起,她就需要被救贖。并且與之伴隨的是阿姨的領養(yǎng),失去了母親之愛的她能夠再次獲得溫柔,這估計是那時最后的希望。
了解了一些角色屬性和設定之后,接下來進入正題,我在好多地方看到了幾個問題:
前后劇情不連貫。伏筆不夠,揭示沒味。感情線顯得突兀,最好刪去。不上不下,想講很多,但又都講不清楚。臺詞有點尬等等等等問題。就沖著這幾個問題我們開始分析。
首先,只為了想看感情線而去看電影的你確實會有失望,因為片子真正想講的是更大的格局:人類與自然之下的渺小與卑微,災難之后人受傷的心靈將何去何從,如何面對過去的傷疤,讓最無情的導師----自然,來告訴你,你面對傷口,需要怎樣繼續(xù)向前。它給了災后人群心靈的撫慰,隱晦的鼓勵他們繼續(xù)向前,關上過去的門,然后,向著明天。如果從這條線看,感情線作為雙線并行中的一條主線,確實有點搶了風頭,但是對于大主題深刻的敘事,會彌補這份缺失。美好在與你同行,困難也在指引你成長,而現(xiàn)在,正需要有一個人去拯救你,并與你一同獲得救贖,讓你明白這個世界上還有你值得珍惜的東西。(對阿姨多是愧疚,真正的想法無從可知,但是對于男主很清楚明白)

為什么女主會慢慢愛上男主?第一點,就是帥(我也覺得帥),第二點日劇/漫中的一見鐘情只多不少,而且當你真正了解之后的劇情之后,可以知道他們并不是真正的一見鐘情。其三,男主可以算女主的救命恩人,在巨石下落的時候從死神之手中搶回。其四,男主對于女主屬于異樣的存在,他不同于同學們,他可以看得到蚓厄。更往下走,女主曾在一扇門之內看到了常世,對于常世是女主在地震之外的另一個心結所在,而初次見面時男主在往門的外側拼命的想要關上門,這注定了門與男女主將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五,男主好巧不巧的變成了黃椅子,那是女主媽媽親手制作的物件,也是遺物,女主對其有很深的執(zhí)念,并且將自己的情感交織與其上。綜上所述,女主喜歡男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男女主的情感如何推進,而其中的伏筆又有哪些?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看一張圖:

這是我對于電影在朋友圈的評價,里面有說到,伏筆回收的很快(晚上7點半的場,碼字的時候已經一點多了,記憶有點混亂可能有誤),不像有些電影一樣一口氣束起來。具體的伏筆不多做劇透,但是日記本確實厲害(又偏話題了)。這就說明了兩人的情感是順著下來的,至于說到伏筆太少的問題,我倒覺得沒什么,設定的伏筆慢慢開不急。但是兩人的情感是需要鋪墊沒錯的,其實前面兩人的感情在經過幾次旅行已經有在升溫了,況且還是女追男,男主在日日的相處中也漸漸明白了女主對他的意義以及情感,慢慢從內心了接納了女主,并愛上了她(如果這都不算愛~)。這是很順暢的情感推進,隨著事件與時間慢慢發(fā)展。中間的磕絆很少,也沒有十分巨大的沖突,這也是為了主題服務,既然不是一件純講愛情的故事,并且有一個更高階的主題,那必然是要將沖突留給人物的內心與大主題之間的沖突。
最重要的,是男女主的感情線和主線有什么關系,對于主線有什么推進作用?首先看中文片名《玲芽之旅》,這是屬于女主的旅程,她在這一路上遇見了許多人,而男主無疑是最重要的那幾環(huán)之一,兩人的情感就像是串起來的一條線。相信所有人都會覺得,如果女主沒有遇到男主,就不會有這個故事發(fā)生,或者說換一個普通人和換一個閉門師作為主角相遇,都不會有這樣的故事相遇,也不會有兩人的相愛。這是人物屬性和設定使然,相當于是命中注定,正是這兩人的特色與特點,才會有故事鋪開敘述,如果沒有這條情感線,他們就不會走上這條旅程。我們說過了,片子主題是救贖,而男女主的遭遇就是救贖的過程,女主在旅程中對于男主的愛意不斷加深,使得她對于世間一切的留戀進一步加深,也正是旅程中的所見所聞,她逐漸明白了她的恐懼具象化是災難,抽象化就是舊的傷疤,是自己不愿面對的往事。就在這其中展現(xiàn)出了一個受災者心靈的不斷治愈。回頭看日文片名《鈴芽戶締》,戶締是關門的意思,電影也大差不差的講的是女主因為愛上隨男主而一同去關門的故事(其實更多的是女主自己毀了封印,也使男主變成了椅子,因不得不阻止災難的擴大而上路,當然其中也少不了兩人的感情),而最后關上的一扇門就是女主的心結,又回到了主題。再往后看,女主最后偏執(zhí)的要去救男主,毫無疑問是感情線所驅動的。而就是在最后的過程中女主與男主共同化解了災難,并且與過去和解,真正的獲得了救贖,開始鼓勵過去的自己積極地向著明天。那個時候女主已經成功了,不僅讓自己的生活多了層光,也抱得美人歸(bush)。他們兩個的感情毫無疑問的是這一切的伊始,中間有著邏輯關系,先有什么而后有什么,如果直接刪了,女主就沒有理由為男主做那么多,也完成不了自我的救贖。至于突兀不突兀的問題,我覺得還好,雖然上理論上來說感情線是可以在主線之下的,但偏偏浮了上來。但是兩個人的情感在其中不能說完全恰到好處,但可以說的上是比較順暢的,個人不覺得有什么生硬干澀的。
臺詞和戀愛腦問題引起講,先說臺詞,我覺得不尬,就這么講,我就是覺得不尬,反而覺得女主說"沒有男主的世界,她很害怕”特別合理,畢竟這個時候正是兩人情感的高潮,而把她拉出黑暗的人自己陷入了黑暗,這讓女主感到無所適從,從而感覺,我剛找到的希望,給我摧毀了,我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我好害怕,完全沒有問題。然后就是戀愛腦,我承認是有一點,但她同時存在著理性,面對已經成為要石的男主和地面上的幾百萬條人命,她選擇了人命,把男主插入了蚓厄。而在面對男主爺爺?shù)臅r候,她可能略顯胡鬧,但是她有著自己的執(zhí)念,而其背后的是,既然爺爺都說了玲芽可以去,那就意味著這一定是有原因的,能看見蚓厄的人注定不簡單,這是爺爺告訴她方法的原因(相信女主在下定決心之前就已經考慮到)。在救男主之前,她就已經想到了在救出男主之后,該將什么作為新的要石,是她自己,她沒有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忘記世間,打算極限一換一。這都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戀愛腦。
正文說完了,現(xiàn)在也快兩點半了,有幾句話想說的:這部電影口碑必然兩邊倒,一邊滿足,一邊失望。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不要隨大流。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壞看的是你的理解(當然毫無深意的除外),別人說不好的作品不代表它就是不好的,只有深刻理解過的人才有資格評價,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有時候未必是好事,特別是那些跟風的。

PS:個人觀影感受,可以跳過
看電影的時候真的蠻享受的,我的位置是影廳正中心,往前看去畫面就在眼前,真的舒服,觀影體驗極佳還好這個時候不會有小孩子來看,來毀氛圍??吹倪€是中國巨幕,而且這是up第一次在日漫電影上線第二天就去影院看的電影,真的超滿足!畫面和配樂和特效簡直就是神來之筆,BGM每次都恰到好處,簡直不要太爽,相比較前幾部真的有很大的提升(畢竟時代在進步)。單單論震撼程度完全不輸前幾部作品,個人感覺感情線完全不是敗筆,看電影的時候還是很觸動的,要不是身邊做倆男同學,真的會哭的呢o(╥﹏╥)o。好巧不巧的是b站24號上線了《深海》,我也是當晚回來看了。說實話感覺敘事說不出來的像(有點奇怪),又有點不像,我覺得他們倆不止有現(xiàn)在的評分,完全可以更高。話說近幾年中國觀眾的理解水平是下降了嗎,不管看哪個電影都有說看不懂的······算了,就說到這里,還是說,堅持自己內心,覺得有道理的可以發(fā)條評論,理性討論,希望不要出現(xiàn)“感情線就是有問題啊你在瞎分析什么,說了和白說一樣”的評論。我承認我自己的語言表述確實問題大的很,但懇請各位觀眾老爺嘴下留情,別噴太慘了。
PSS:左大臣好帥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