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yún)樵宗師武學(xué)心傅 十一
母式
任何門派之拳法,皆當(dāng)有其母拳,所謂萬法歸宗,這式母拳,似亦可稱為「萬拳歸宗」°
各門派之母拳相互比較,其實大體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指、掌、拳的手勢而已。
舉例而言:
一、八卦拳之單換拳,一手前一手後,側(cè)身而應(yīng)敵。
二、太極拳的提手上勢,號稱每日必習(xí)以煉精氣神與長內(nèi)部氣勁。
三、形意拳的三體式,乃自無極式一動而演之根本之式。
四、八極拳之三尖照,一動手即必須照顧鼻尖、手尖、足尖的母式。
五、螳螂拳的一提一撮的基本刁手起勢。
六、少林拳的長短分龍手,一手前伸曲,一手護(hù)後。
凡此等等,不勝枚舉。在這些母式中,最大的共通點是,都是一手前而沉肘,一手後而護(hù)內(nèi);而且,各門派幾乎都諄諄告誠這種母式的重要性,因為它是一切變化的起點,包羅萬象,涵括所有的拳法招式,幾乎可稱之為萬象拳,或萬象掌、萬象手等等,也是名實相符。
這些萬象拳、掌、手,有如哲理中的「太極」,是一切的起源,變化之母,自無極而太極,將動而未動;自八卦而歸太極,將靜而未靜。因此,有「太極」之意義的母式,在動靜之間,可動亦可靜,有萬法歸宗的「宗」的功能與作用。
以八卦之單換掌為例,在左旋右轉(zhuǎn)之運(yùn)行中,單換掌勢十字一交叉,即是由太極而起變化,演為其他各拳各勢;而八卦掌中,千招萬式,皆自單換掌中十字交叉而變化、而演勢。
所以,單換掌是八卦掌的母掌,是宗;千掌萬掌皆可納入單換掌,也可自單換掌演化而出。此所以前人有言:「拳法只是一下,其他各自下功夫」之語。
拳法到後來,愈簡單也就愈屬害,到最後,只是母掌一式已足;以八卦來說,只有單換一掌而已。
其他各門各派,也可作如是觀。
八卦進(jìn)修步驟(此為真正之太極也)
太極,臍,亦稱丹田。
兩儀掌,雙腎,亦稱小開門。
八卦腿,手足四肢,即四象。
硬手八掌,八卦。(頭背腰腹、心肝肺腎,稱內(nèi)外八卦。)
內(nèi)修八掌,演為八八六十四掌。
此外尚有八卦拳、八卦十二轉(zhuǎn)肘、八卦連環(huán)掌、十八趟羅漢拳、七十二暗腳、截腳…等。
八卦·壹
眼神:單換掌,注視中指尖上頭,其他獅形等,眼神從內(nèi)圈手自然前觀出去即可。
上身:上身當(dāng)如坐轎上,消息全在雙小腿之穩(wěn)撐也。
鋼珠:練鋼珠,大臂、脊骨會酸疼,此正常也。
指勁:五指一、二、三節(jié)順序慢抓,再猛然放鬆,此真功夫也。五臟全動矣!
手足配合:外形,多右手右足、左手左足運(yùn)動。發(fā)勁:右足→左手、左足→右手;關(guān)鍵在腰。
八卦當(dāng)愈練身子愈輕靈,反之即錯!此因氣足也。練八卦若不順時,可稍發(fā)勁以暢之。
練八卦,若覺上輕下重,有功夫但未到家;待下亦輕則可矣。
八卦·貳
穩(wěn)如坐轎、苦練工夫。練八卦,上身鬆如坐轎,如鶴立之勢。練時,眼隨手走,用時,手隨眼走,快如閃電也。
修身養(yǎng)神,穩(wěn)如坐轎。重心、意念在小腿,上身鬆活舒暢,有如坐轎中,一點也不費(fèi)力氣。心平氣和,通暢非常,可不計較架式、規(guī)矩。
練八卦,先修身,身舒暢後,再下工夫,則收效宏大矣!
八卦之勁、步法
勁:
滾,手轉(zhuǎn)如滾木也。
鑽,向前旋轉(zhuǎn)。
掙,向外。
鑽、掙二者合為穿掌,其勁恰為一圈,亦為剛?cè)徂D(zhuǎn)換如圈。
裹,纏絲也。
分,開也。
閉,合也。
分、閉二者如兌卦(猴形)之一開一合。
又:八極中稱收放,他拳稱開合。
沉,下。
托,上。
步法:
起,一抬足。?
落,足下踏。
擺,外擺。
扣,內(nèi)扣。
擰,足跟擰也。
旋,大擰如圈。
走
轉(zhuǎn)
下盤
今人多練上盤,但其實應(yīng)逐漸練中盤或下盤,但苦甚!下盤之練法,如平劇中武大郎之矮步,但八卦步須邁出去耳!
八卦下盤,易筋也!
八卦下盤(苦練之!仍可變化八掌,但勢開而已。)
走時,膝蓋前移,前跪下,將著未著地,身後下坐,中正放鬆,走法和上、中盤一樣。
又,後足一縮再一探,如兔子,其後腿常曲,故蹬勁甚強(qiáng)。鷹翻、兔滾、貓閃、狗躲…等,皆為上等技法也!
走,須暢通為主,不暢則起來休息片刻,尤須胸暢腹實。吃工夫者為膝蓋,但練成彈性等大有裨益。由上盤漸到下盤,再反回上盤,則功夫進(jìn)步深矣。
走如風(fēng),站如釘,八卦走步,步步輕逸中有沉勁,步下落則黏打入地下,步走若自然有掀起之意,胯鬆。以丹田之意,借二足走也!
又,從前八卦,八仙桌上可練,桌下(下盤)也可練,四桌腳為椿也?;蛞园藟K磚,先平放,側(cè)放,再直放,直放即上椿矣!走步須平穩(wěn)。
八卦走步
氣勢連綿不斷,重如千斤墜地,輕如柳絮飛揚(yáng),走似行雲(yún)流水,頓則基石安椿。
跐步,已為人簡化為行步矣,足跟向後挖也!
八卦走圓
八卦是圓的,滾轉(zhuǎn)旋走不休也。
走圓時當(dāng)平步徐行,再慢慢下去,再成掌式,不必即刻下坐,此反而不易下。
練法有上、中、下三盤,下盤功夫乃自己個人下功夫時練的。走時兩腿原則,儘量在一圈線上走,但不可做作,自然為要。
練八卦易起陽,當(dāng)慎防走火入魔!
四步圈、淌泥步
和 八卦掌煉圈,多以八步為基準(zhǔn),但單換掌、兩儀掌等基功,亦多有煉四步圈者,其主要目的,在加強(qiáng)扣臍、磨脛等,以磨擦罩丸,使陽氣之生更加容易。
四步圈初煉時,一步一步慢慢走,漸漸愈來愈忙:小圈能走順,大圈即走來如行雲(yún)流水也。
此外,走淌泥步,腳掌平放,足掌平探出去,仍是足跟著地,五趾抓地;愈走愈快,漸漸由前足掌湧泉落地,這是自然之理,無足奇也。
淌泥步
足背平平移邁,湧泉貼地,足面平落地,如行泥中、如臨深淵,足須轉(zhuǎn)探、輕移,不能高起高落,而泥濺起污身。
換步,後足五趾一抓地,足心湧泉即涵空氣,再一後蹬挖地,則勁生身行矣!此一股勁道直上背、頭,為一股勁,非為二也
貓行(淌泥步)
前足底先著地,而重心落足心,如貓之軟墊落地?zé)o聲也?;⒕幔彩乔白愕诪橹饕?。
故須足尖先走,前足掌先落地,才能走如風(fēng)、站如釘,勁才能上得來,此貓兒踏雪之輕功步法也。
八卦之速度均勻柔和也
起式若慢,即一直慢到底;快亦同。不可忽慢忽快,須一個勁到底,即十分均勻、柔和也!換式、擰轉(zhuǎn)皆須如此。
勻和中,呼吸皆忘去。
八卦掌-圓弧、柔運(yùn)
八卦掌始終走圓弧形,不規(guī)則之圓弧,如魚之游,魚尾之?dāng)[。
始終不改速度,平均、柔和;始終是動的,連綿不斷;始終以自然為宗旨;始終陰陽互換,一陰一陽,一鬆一緊,一剛一柔,剛?cè)峄?jì)。
如剛?cè)?,走到某一角度,腿一硬,自然為剛,一轉(zhuǎn)角度,一鬆,自然為柔。如拉橡皮筋,筋緊即剛,一鬆即柔,無須刻意也。
故八卦掌用勁細(xì)膩、柔和,而無微不至。
八卦方位
兩儀掌,一線(一)也。
八卦腿,二線(〓)也,化為八卦刀。
硬掌八手,三線(三)也,化為雙鉞、雙鈎。
八卦,先定子午(西北)。定五行(心肝脾肺腎),火上水下。四肢,四象。九宮(八卦)椿,此練功力也。八八六十四掌,為一太極圖。
基本方位圖:
麟
龍 中?
(脾、土) 猿?
虎 獅?
硬掌八手方位(如子午鴛鴦鉞):
(西丶金丶肺)
(南丶火丶心)
蛇(心丶水丶腎)
(東丶木丶肝)
依方位練,應(yīng)氣侯,吸天地日月精華,修練而不為惡劣氣候所動,可謂上乘,天地合一也!
中央無極土
八卦皆有缺陷,因此,四正四隅須皆歸中央無極土指揮,才能運(yùn)用自如,若無中央無極土,八卦皆傾倒。
中央無極土是十字的交叉點,變化的源頭,有這一點,八卦怎麼轉(zhuǎn),怎麼變都可以。
「靜定」就是中央無極土,煉拳,首先要培養(yǎng)中央土,也就是靜定之功,運(yùn)用才能靈活。所以說,「清靜為天下正」「喜怒哀樂未發(fā)之謂中」萬物在靜中,靜是根,以靜制動,至靜即一切。
八卦中,乾卦、兌卦屬金,震卦、巽卦屬木,艮卦、坤卦屬土,坎卦屬水,離卦屬火。
八卦五行和五臓、五氣密不可分,五行生剋相行,但能制之者,全在靜定之力,即中央無極土。生中有不生,消中有不消,據(jù)其樞始,方能得其環(huán)中,習(xí)武拳若不能得靜定之功,則愈煉愈亂,生剋無章,得益或受害皆無定數(shù),聽天由命而已。
九宮
邊立八椿,中為九宮,轉(zhuǎn)動即為八卦。一扣步,中心即無極中央土,四週為八卦,應(yīng)敵八方也。
不動即,無極;一動念出手,心意(形意);一動,八卦(方位);一轉(zhuǎn),太極。故八卦、太極、形意之手法拳理常一般,是一家也。
各種拳術(shù),入門不同,但目的地是一樣;根本同,路徑不同而已。
八卦、太極、形意三內(nèi)家拳,三拳不能合一,皆易有偏失。心意,易失之剛直(抓形意);八卦·易失之偏奇(推八卦); 太極,易失之和稀泥(摸太極)。
八卦生剋
八卦之生剋依金、木、水、火、土五形,和形意同,而卦象中有虛實也。缺處即虛,陰也;實處即實,剛也。
如·蛇形(坎)之基本掌,雙手一後下壓,腰腎即實。猴形(兌)手捧處即勁虛。鵬形(巽)雙手直立,腰即虛……餘依此類推。
轉(zhuǎn)八卦(帶脈轉(zhuǎn)也)
換式時:
左:帶脈,上衝,到督脈、百會,下任脈,回丹田。右:陰腧,陽腧→陽腧動→陰腧→又回為陽腧。
此即陽轉(zhuǎn)陽,中間一陰,或陰轉(zhuǎn)陰,中間一陽,此一陰一陽發(fā)勁。足亦同,扣為陽腧,擺為陰腧。
八卦纏絲
即以筋絡(luò)為繩,纏全身骨節(jié)如柱,令各關(guān)節(jié)靈活起來,領(lǐng)導(dǎo)血液循環(huán)。
?(太極之旋轉(zhuǎn)未練出來,八卦練出來了。)作纏絲時勿閉氣,呼吸自然,在肺,一上一下是直的。
八卦四勁
八卦一動如陀螺,腿配合手而定也;即擰、旋、走、轉(zhuǎn),依滾、鑽、掙、裹而定也。
滾:基本也,原地。
鑽:中有滾,前進(jìn)也。
掙:觸敵身之一剎那,掙入其身子內(nèi)也。
裹:中有滾,回來也。
骨節(jié)鬆沉,勁才能出得去。氣自丹田提升督脈,自脊發(fā)而用。
先天八卦
未動:乾、天(腦子),坤、地(丹田),朗朗乾坤也。
一動:震起於會陰,乃自腹(坤)中出。衝脈起,臍太極,腎為腰,乃震轉(zhuǎn)為巽之相。
天、地:安安靜靜,中為五臟、五官、五指、五趾,皆轉(zhuǎn)動變化。
先天八卦、後天八卦
先天,無太多特定外形,造詣高到反璞歸真,已無形矣!即拳中真髓俱在,而不可外觀之,內(nèi)八卦也。後天,外觀有形也,亦稱外八卦。
以起點位置來分,如自乾、坤…,第一卦起點即先天或後天。
先、後天八卦(六合、藏密)
靜態(tài)(腦子、丹田),先天八卦也,一發(fā)動,後天八卦。故先天,不分五行(頭為天、腹為地),後天,分五行(分水坎、火離、心腎…)。先調(diào)到無極(靜態(tài)先天),天地定位,再一動即入乾坤八卦,後天五行也。故曰:放之則瀰六合。
先天,調(diào)整腦子,由有意識至無意識。由一點意識,調(diào)整五行八卦不好處,使之回復(fù)先天一般地好,洗心退藏於密也。
古人養(yǎng)靜山中·乃養(yǎng)此先天無極也故,先天無極未出·煉先天無極也:出用·乾坤八卦·放之瀰六合;用完,又洗心退藏於密·古人如文天祥、王陽明皆是如此。八卦到此,可放之瀰六合、可收歸藏密,才算成功。
一站·即先天八卦,精氣神起點,覺也、本能也;後天,平亂、去雜亂:煉到先天,又統(tǒng)一、和諧。此先後天合一。故拳術(shù)、萬物皆出乎靜,又歸於靜,皆在靜空中消長盈虛。
內(nèi)外、先後天八卦
外八卦: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內(nèi)八卦:心肝肺腎,膽脾腸胃。內(nèi)外合一即,頭背腰腹,心肝肺腎。
八卦,耳目口鼻,背腰腹臍。(和五官發(fā)生關(guān)係)
人之生,皆八卦也。人生太極,其動八卦,能無極則涵一切、控一切。七星,拳法中之應(yīng)用力學(xué)。上下左右七星,八卦變化在七數(shù)也。三才,養(yǎng)也,取天地之材。
五形,生剋變化。
六合,在通,內(nèi)三合通外三合。
八卦中,左旋、右旋為七掌也。八卦中一起即佔了一卦,故每一旋中有七卦,變化在單數(shù)。
由外向內(nèi)煉,為八卦,由內(nèi)向外煉,為九宮。(據(jù)中央土外攻也,乃八卦連環(huán)掌)自三才中央土,發(fā)出四正四隅,為八卦,合之為九宮。故變化在七·用發(fā)在九。
奇正八卦·正為陰,奇為陽。
奇:無極→太極→三オ→五形→七星→九宮→十也(此為變化、應(yīng)用)
正:無極→兩儀→四象→六合→八卦→十也。
先天八卦、有無意識
真正煉功夫,在有意識(清理雜亂到淨(jìng))到無意識(乾淨(jìng)也),以後才煉出來。
先天八卦,有意識(外八卦·內(nèi)八卦),到無意識(空空靜靜),再煉去。即由亂象(反之,亂雜中愈煉愈有害也),除亂,入了先天八卦,再煉則一切利害自明,可有利無害矣!
煉輔器也如此,有意識除亂,無意識(靜安)再煉即有益,反之則有害也。
須自己先調(diào)到某一境界(無極),再煉後天八卦,若境壞則自己用腦子吃存糧。在好環(huán)境中,則調(diào)後天八卦得到先天無極,吸收天地之和。
內(nèi)外八卦、先後天八卦
內(nèi)外八卦:內(nèi),心肝肺腎;外,頭背腰腹。
先天八卦:由外八卦練到外形無,練內(nèi)八卦;由內(nèi)八卦心肝肺腎,和天地山澤雷風(fēng)水火發(fā)生關(guān)係,再練為先天八卦。
即,後天外八卦→內(nèi)八卦→先天八卦。通此先天八卦,即高超至極,但脫不了七情六慾,即受害矣!
到先天八卦,則不止一日六陰六陽,一年四季廿四節(jié)氣皆發(fā)生關(guān)係也。
先天、後天之次序
先求形定(架子)、氣定、心定,此由後天返先天也(修外煉)。再即一上手,求心定、氣定、形定(內(nèi)煉外修),到此境界,再求變化。故,求本身健全,才能吸收。求一身內(nèi)外健全,和外面弱少一點。在全身健全後,由外吸收入內(nèi),和外面相來往而起變化也。
後天,尾閶中正神貫頂;先天,滿身輕利頂頭懸。
藉外形、招式、內(nèi)之呼吸,加速吸收消化,新陳代謝,吐故納新,去蕉存菁,去濁存清,愈煉、轉(zhuǎn)、提愈清·九轉(zhuǎn)而純陽(乃一團(tuán)生機(jī)活潑也)。
八卦之陰陽(剛?cè)?消長
太極:陽(剛、動),0、1、2、3…9;陰(柔、靜)9、8、7、6…0此太極圖也,陽一分加陰九分,十分;陽二分加陰八分…,即圓滿也拳之未動(太極),由一分陽漸增…至十分陽,十分陰漸減…至無陰(純剛),此陰陽消長、太極循環(huán)也。
故八卦之八掌,即陰陽剛?cè)嵋病S衫ぁ稹x→兌→乾→巽→坎→艮,成一循環(huán)練之。(伏羲八卦)
故一動一靜、一剛一柔、一陰一陽,皆互為其根,而此消彼長,永為一太極。此外,氣候、時間亦不離此陰陽消長也。
練法:可按消長之理練之,也可坤乾、離坎、震艮、兌巽各為一組練之。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人為萬物之靈,取之蟲魚鳥獸山川萬物之長而習(xí)之也。
八卦取之為形式·初習(xí)當(dāng)有條不紊·但後來卻勿為一形一式所困·當(dāng)知此一形一式,雖為取之萬物之網(wǎng)領(lǐng)精華者,但其內(nèi)涵當(dāng)不止此。擴(kuò)而充之,超乎一形一式,進(jìn)而到無形無勢,而合乎其理,觸類旁通,乃至然貫通。
故心為主體不失,發(fā)為四肢即招式,超乎每一形、式之外也。
內(nèi)家八掌
根據(jù)卦象而來,皆含卦理,亦稱八母掌。
練內(nèi)八(母)掌
手上,可托重物(如鋼珠)或掛鋼圈。(獅形外圈手可翻掌朝上托,鋼圈則套手臂中部。)
腳上,迎門骨部分,則綁鐵瓦,如此練來,極為厲害。
練工夫,如練鋼珠,必須按規(guī)矩來,狠下工夫矣!
煉八卦輔器,雙手先平直,再曲折。
八卦輕工:跳坑、軟板、走牆、走籮筐、走下盤輕身…;重工:抓罐、硬腿…。
八母掌
八母掌,不變則無預(yù)念,如此易為鬆靜;欲變則有預(yù)念,不得靜。
師爺云:乾坤、離坎、震艮、兌巽,即陰陽剛?cè)崽搶嵰?,亦為天地日月時辰造化之理。
內(nèi)八掌(八母掌)
內(nèi)外八掌(卦):外修頭背腰腹(外八卦),內(nèi)修心肝肺腎(內(nèi)八卦)。
乾卦:乾三連(推)·獅形·在頭:可反手練鋼珠。
坤卦:坤六斷(劈)麟形·在腹:無特定手勢。
離卦:離中虛(扣)鷂形·在心,一手上豎,一手在腹。
坎卦:坎中滿(托)蛇形,在腎;雙手後下?lián)?,坐胯,如下勢之馬步勢。
震卦:震仰盂(領(lǐng))·龍形·在肝;托掌·曲肘,如仰盂之狀。
艮卦:艮覆碗(代)·虎形·在背;背緊,手圓,下?lián)巍?/p>
兌卦:兌上缺(進(jìn))猴形,在肺,合抱上托及頸,肘并肺縮,再伸手張之·使之一開一合·(白猿獻(xiàn)果)
巽卦:巽下斷(搬)、鵬形,在腰;雙臂上舉,手直一點。(大鵬展翅)
八掌
式子一站即一圓,單換掌,陰陽魚也。上,白、陽;下,黑、陰,各為魚·一變即雙換掌,類乎麟形。八掌,真正為七掌也。
七十二截腿:在八母掌中,每一形有九腳,均不同,實亦皆在八卦腿中。八掌,實應(yīng)為七掌。麟形為單換,母之母掌也,全盤者也。七、九才能起變化,以正合、以奇勝,八卦即奇門也。
八卦,乃天地水火風(fēng)雷山澤也,亦為獅蛇虎…貓狗馬等也。
天·吸收天氣;人,飲食男女;地,地氣。存養(yǎng),勿動雜念,靜存為要,如啾冬之際,萬物藏而不發(fā)也,扭轉(zhuǎn)乾坤在此!
八卦,運(yùn)勁如抽絲。八母掌單換掌如蠶繭,先有繭再抽絲,即為變化六也·1357為陽,2468為陰也。
八卦母掌之轉(zhuǎn)法
面南轉(zhuǎn)向柬·左旋震(起步)→艮(扣步)→坎(下)→乾(抱球)→兌(雙換)→震(右旋)→巽(上步)→離(中虛)→坤(止)·八個卦位,轉(zhuǎn)七個卦,起步震佔去一位卦也。
太極:起右旋→震→艮→坎→乾→兌→坤→離→巽;扣左旋→震→巽-離→坤→兌→乾→坎→艮→震。
震→艮→坎→乾→兌→扣右旋→震→巽→離→坤→兌。
五行:
木:震→巽→震→巽。
金:乾→兌→乾→兌。
土:坤→艮→坤→艮。
水:坎?;?離。二法:
相生:土金水木火。相剋:土水火金木。
這些八卦練法,和導(dǎo)引大小周天有重大關(guān)係。
八卦中即有太極八卦,如麟形之掌,太極圖也。
加輔器也是如此練法,可變六十四掌。
八卦根本訣要
單換掌,重力不重氣,陰陽掌即九宮勁,勁坐腕,氣到指尖。練時單掌
可應(yīng)敵才行·即勁整而常在,不可鬆垮垮地!
雙換掌,重氣不重力,氣長細(xì),身藏若虛。其他八掌亦同。
八卦之中氣
單換掌中,目注視內(nèi)圈手中指尖之上端空虛處,如此丹田之中氣,即隨目(意)而到中指尖。此外,又走掌之外緣直上昇到小指尖,切要!其他拳亦如此理,但未能如八卦之如此明顯強(qiáng)調(diào),此八卦之風(fēng)害處也!
單換掌一萬掌之母、之宗
無極(至靜)→單換掌(一也,在動靜之間,合動靜,可動可靜,乃將動未動、欲靜未靜。)→二、四、八卦…。
母掌中之母也,如八極中之三尖照、形意之三體式、太極之提手上式(煉精氣神者)、螳螂之一提撮、少林之一前長後短,包羅萬象,涵括所有拳術(shù),一切變化之起點也,可稱萬象掌。萬法歸宗、萬拳歸宗,乃指此,此乃宗也。單換掌至十字交叉,即太極而起變化也,故雙換掌為已變化之起也。萬拳、萬掌、萬指皆自單換掌中十字交叉而變化,拳法只是一下,其他要下功夫。·宮師祖言:「這一下就夠了」故拳法,愈簡單愈屬害,到最後只剩單換一掌也。
單換一轉(zhuǎn),頭腹、天地二者空空靜靜,如渦心風(fēng)眼也。
單換掌
腕一坐正,微向前頂,則小、無名二指自然鬆曲,而食、中二指即直豎以通氣,掌心自然內(nèi)凹,氣聚掌心,直回丹田。後手亦同,手不離肘、肘不離肋。
腳走時,要挖地,沉重而輕靈才對。如此全身筋即一緊,力實勁出矣!
最少須練到中、下盤;中盤,腿成等邊三角形。
單穿掌:練轉(zhuǎn)椿之用,含滾鑽掙裹四勁,上步以指尖領(lǐng)手,收時反之手愈近腋下愈好·亦可反逆練之。
八卦擰:背大筋為主。過程要擰,但定式又須鬆,有如彈簧一擰一鬆即回原狀;又如擰毛巾,擰轉(zhuǎn)皮筋也,擰即緊、定即鬆,交互運(yùn)用。
單換掌、太極、神也
由無極而太極,如單換掌,太極之意。神運(yùn)氣、運(yùn)精神,乃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散為萬物。
由八卦而煉精、氣、神,乃八卦、四象、兩儀、太極,合為太極。
四步圈:單換掌、兩儀掌走四步圈,主要目的在扣襠、磨擦睪丸,使陽生之易。其他要領(lǐng),磨脛、合胯、扣擺、塌腰、淌泥步。初練一步一步慢走,後來愈走愈快,小圈走順,大圈即如行雲(yún)流水也。
淌泥步:腳掌平放,足掌平探出去,但仍足跟著地,五指抓地。但愈走愈快,則漸由前足底湧泉著地,此自然之理也!
八卦硬手(羅漢二路、硬掌,即八卦走之方位也!)
此八卦之「根」也,切要!切要!每一掌皆可化入圈子中,左右反複練習(xí)之。在圈子中習(xí)硬手時,式式銜接處,可用下勢(或金雞撒膀)、單換掌、雙換掌連接之。
拳譜(共卅六式)
倚馬問路、十字抱簍、子鑽天、猛虎坐洞、青龍回首、白蛇吐信、丹鳳朝陽、蜀道橫雲(yún)、獅子撲球、獅子滾球、金雞撒膀、黑熊探掌、白猿摘果、白猿獻(xiàn)果、紫燕拋剪、馬上開弓、白猿偷桃、黑熊翻背、青龍飛昇、大鵬展翅、懷中抱月、劉海戲蟾、子翻身、麒麟吐書、紫燕抄水、獅子抱球·青龍鴨身、雙龍抱柱、大鵬展翅、麒麟吐書、白蛇伏草、獅子抱球、錦蛇腰、黑虎偷心、二龍搶珠、白猿出洞。
硬掌中已含八形,而互化之。硬掌八手練之不可太呆板·一板一眼不可,意思掌握住,變化之也。
八八六十四掌練法(八掌)
切要!此為變化掌也,精熟之時,當(dāng)求隨心所欲,才有價值。
如1、2、3、4…掌依順序,再反之8、7、6、5…或1、3、5、7…,
2、4、6、8…亦可。
八卦之行雲(yún)流水煉法
八卦拳之煉法,人所共知「單換掌」起,為立根立宗之道;但到了變化拳階段,注重活學(xué)活用,其鍛鍊要領(lǐng)正好相反。兩者相輔相成,有相濟(jì),完整之妙用。
單換掌由步而身而手,勁由下而上,催出雙掌之力,陽極陰生,是精化氣、氣化神,由後天到先天,有「撥雲(yún)催月」之勢。
功夫到變化拳時,由手而身而步,先以目領(lǐng)手,再以手領(lǐng)身,以身領(lǐng)步,而為活步。
要領(lǐng)上,以神御氣,以氣御精,陰極陽生,由先天領(lǐng)後天,有「追雲(yún)挈月」之勢。
變化掌之下半身,腰以下步如行雲(yún)流水,一直不斷不停,不像單換掌等以扣擺步停勢而變掌。
在變化掌鍛鍊中,上半身只管變化轉(zhuǎn)掌,有如高山深谷,下半身如水流雲(yún)行·並不用變掌而有停息·乃依上半身之勢變勿隨之定變化。
換言之,上半身自管自的變掌,是為主;下半身游走不歇,隨上半身之或為高山,或為深谷,而隨時,隨變而為高低起伏而已。
所以,變化掌和單換掌及其他基本的發(fā)掌原理,恰好相反,而可調(diào)濟(jì)而相成,如此才更能因敵而變化,隨時、隨勢可多招應(yīng)敵,而勢恆如行雲(yún)流水,不息不斷。
八卦變化掌歸一
若一起為乾(獅子掌),下去即為乾之各種變化,把八卦之兩儀掌、八卦腿、硬掌、八卦拳皆化入此掌中,以此為母而含收有千招萬式也。
承上,用單、雙換掌過渡,所謂龍形八卦、獅形八卦,即此意也。此之謂歸宗為八母掌式,再可歸為單換掌一總式,故由一可無窮,無窮可一也。八母掌皆是硬掌,筋皆硬。乾、坤、離、兌擰腰,坎、巽、震、艮不擰腰。八極移勁明顯,八卦手腳之勁不太明顯。
太極之七星式、八卦之單換掌,皆厲害也。
八卦中最屬害者為八卦腿,八極中最屬害者為小八極,而外人不知也!
八卦連環(huán)掌論
天理人心,無形無勢之氣→意氣→形體。
自無形到有形之傳達(dá),即未能順,心不使氣,氣不令形也,故當(dāng)一一貫串之,使無形(先天)、有形(後天)合一也。如此練之才有效,不然即令習(xí)之,終亦無益也。此乃先後八卦合一論。
八卦掌各法
身藏若虛,永戒炫露。
歌訣:八卦掌·走為先·抱六合·莫散亂·陰陽手,上下翻·沉肩墜肘歸丹田。
步法:起落扣擺,擰旋走轉(zhuǎn)。
功用:搬攔截扣,推拖帶扔。
運(yùn)勁:滾鑽爭裹,分閉沉托。
定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八門:景死驚開,休生傷杜。
八形:獅蛇虎龍,鵬鷂麟猿。
八部:頭背腰腹,腎肝心肺。
掌法:仰俯豎抱,劈撩挑旋。
身法:起落仰俯,伸縮搖幌。
內(nèi)修要訣
乾:獅子掌,獅子開口;頭,開。
坎:順勢掌,白蛇伏草;腎,休。
艮:背身掌,黑虎出洞;背,生。
震:平托掌,青龍飛昇;肝,傷。
巽:風(fēng)輪掌,大鵬展翅;腰,杜。
離: 臥? ? ??掌,子鑽天;心,景。
坤:返身掌,麒麟吐書;腹,死。
兌:雙托掌· 白猿獻(xiàn)果;? 肺·? 驚。
方位、九宮
乾元亨利貞。兌卦應(yīng)雄皇。
艮宮封鬼戶。離宮駕火輪。
坎水湧波津。坤門咸帝真。
震雷聲霹靂。巽風(fēng)吹山藏。
值守中理氣。(出或隱之也)
日月升降
日落,心火下降也(日升,心火上走)。月升,腎水上升也(起陽也),於明月時吸採之。
月升,若月明氣清,練坎卦(腎旺),修之使精足而滿,且不外洩,所謂養(yǎng)精蓄銳也。
晨練乾卦,陽氣氣機(jī)最盛,純剛也;昏練坤卦;午練離卦,最烈如火也;夜練坎卦。
日月循環(huán)即天地自然之理也,然吸採之道,意在為要,意有即有,意無亦無。
八卦之次序、忘我
八卦之次序:此完整一套八卦掌也。
無極:渾元椿,一動即太極。
兩儀:小開門掌,青龍回首起式。
四象:八卦腿。
八卦:八掌硬手。
太極:內(nèi)修六十四掌。
又歸渾元:太極→無極。
其他:十二肘、乾坤拳、八卦拳、八封連環(huán)拳…,乃由上面變化而來,在圈上修之可也。
八卦之演式變化,是在運(yùn)的範(fàn)園內(nèi),不是落點表現(xiàn)純陽即可。
忘我:單換掌,轉(zhuǎn)到忘我才真正行也。諸式變化僅活動活動,再轉(zhuǎn)圈到忘我,最好轉(zhuǎn)到如渾圓的圓球。
皓月當(dāng)空(走圈、忘我)
先求身藏若虛,雙手垂下,鬆透一身,雙手平舉,變單換掌。
任督週天,沉元。
頂頭懸,三花聚鼎也,如皓月當(dāng)空。頭,靜也,如如不動。頸下,如非我身,已忘去,忘我也。此時,轉(zhuǎn)如不轉(zhuǎn),空空靜靜也。
八卦,走步,起陽,思無邪,精化氣,不走失。由走步到手足,再用輔器,此乃氣血功夫也。
煉八卦,先平舉,求氣血漸充盛也。若坐腕、單換掌,乃煉剛法;上椿,用腕·肘、靠也。煉輔器時也是如此,先平舉,平均,再煉剛。
氣血功夫煉有成,週身皮膚光滑,愈煉愈細(xì)亮。用時意到,氣行發(fā)脹即地·如男性生殖器,不用柔如海綿,用即如鋼鐵般也。手足也應(yīng)煉成如此,又之精氣神也如此,故武人戒色乃此,要有節(jié)制、週期,不可縱慾也。
八卦總論(合止、得之理)
神氣精·以神御氣·以氣御精·由一而化為千萬。精氣神,由千萬而歸為一也,歸一到太極、無極也。煉招上為單換掌。
由六十四卦至無極,此為體,重在養(yǎng)。由無極至六十四卦,此為用,重在煉。
心氣形亦同此理,由心而形(無極、太極),而運(yùn)用萬物,由宗而御萬流·本能運(yùn)用自如也。由形而心,收容萬物,吸收而使萬流歸宗,山藏海納也。
故腦子為無極、太極,盡藏萬物,包羅萬象。腦子,天也,萬物在天之下。五官、五、六腑、手足四肢,皆八卦也。
後天→止、定、靜→先天無極(精氣神)→安、慮、得→後天(神氣精)。
人如種子(太極)→出生→兩儀、四象、八卦(人生)→死(種子)一人死後又落地→無極。故知止(定靜,如大地,才能安慮而得也),即知此也(性和天道、生和死)。
老子:止定靜→無極。孔子:止定靜→人生、太極。二者不同也。
內(nèi)家三拳
心意、太極、八卦,常被稱為「內(nèi)家三拳」,其實,以拳理而言,固然多有相通之處,從練拳之目標(biāo)而論,也可說是殊途而同歸。
拳勢未作,無思無慮,拳理上為無極,「心意」一動,內(nèi)氣為「太極」混元一轉(zhuǎn)而出,身形一占方位,即是據(jù)中央土而相對「八卦」方位,應(yīng)用起來即為九宮。
所以,任何拳勢,總不脫心意之萌,元?dú)庵畡?,及身肢之方向,才能運(yùn)成勢·八方應(yīng)敵。
任何拳勢在八方應(yīng)敵時,也不應(yīng)失去中心,也即是中央無極土。所以,各種拳法,其大理是共通的,入門不同,目的地是一致的;根本相同,所走的路徑不同而已。
在實際之內(nèi)家三拳上,心、氣、形若不能三者合一,皆易有偏失。心意拳,以「抓」為外形,故有「抓心(形)意」之說。此拳走直為多,煉得不妥,易失之剛直。
八卦拳,以「推」形、故有「推八卦」之說。此拳多走奇門,煉得不妥,易失之偏奇。
太極拳,以「摸」勁為外形,故有「摸太極」之說。此拳多為圈纏,煉得不妥,易成為和稀泥。
須知,三才天地人也講合一,何況儒釋道,又何況心意太極八卦?習(xí)者能明大原則,自能取長補(bǔ)短,不必固執(zhí)門戶之見,能得全藝,才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