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由掛瓢
掛瓢 許由掛瓢 ???????漢·蔡邕《琴操.箕山操》 【原文】 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 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饑則仍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 無杯器,常以手掬水而飲之。 人見由無器,以一瓠瓢遺之。 由操飲,飲訖,掛瓢于樹,風吹樹,瓢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捐之。 【今譯】 許由,相傳是堯時的隱士,上古時期貞固之士,堯時為布衣,他品行高沽,固操守志。 許由隱居于深山之中,夏天巢居于草叢中,冬天穴處在山里的洞穴里。 饑了,在山上吃點野果;渴了,用手掬河水捧起而飲。 人們見他沒有舀水的器具,便送給他一只瓠瓢。 許由操著它飲水,用它飲過水后,掛在樹上,風吹,樹葉和瓢一起擺動,瓢碰到了枝葉,發(fā)出一陣陣響聲,歷歷有聲,許由又覺得煩惱,以為煩擾,于是從樹上取下瓢,扔掉了。 【賞析】 據(jù)說許由是堯時的一個隱士,視功名利祿如同糞土,他夏巢居,冬穴處,依山而食,傍河而飲,無飲器,人贈他一瓢,又覺得煩惱,把它扔了。 后以“許由掛瓢、一瓢掛樹、掛瓢、棄瓢等”喻指隱居清高的生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