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參加同學聚會,不想跟親戚往來的人,有這幾個目的

每個人的心,都會從熱情似火,變得冷如冰霜。
年輕的時候,由于經歷得比較少,人也比較單純,所以對身邊的人與事兒,都沒有任何防備的心理。如此,對誰都熱情似火,就是我們的處世原則。
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所受到的傷害,也會不減反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與人之間的傷害。有所經歷了,我們的心就冷淡下來了。
到了一定的年紀,那顆心將不再火熱。面對任何人,也沒有太多的感情。那一刻,我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有問題呢?
也許,不是我們有問題,而是人生的過程,本就如此。人,終究會從合群的樣子,活成不合群的模樣。你我,皆是歲月面前的異類,無法改變。
一個人,討厭參加同學聚會,不愿意跟親戚往來,有這些目的。

一、不想再接觸走過場的關系。
江湖當中有個詞,走過場。意思是,在明面上,我們還能保持良好的關系。可在背地里,要么斗個你死我活,要么雙方各走各路,比陌生人還要淡薄。
像這般“走過場”的關系,只有兩種。一種,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親戚關系。而另一種,就是讓人尷尬的同學關系。這兩類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是因為以往有過交流。陌生,是因為雙方本就沒有太多的感情。無論再怎么相處,也只能戴著面具做人,不可能存在任何的真心實意。
比如說多年未見的同學。試想,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你跟他就沒有什么感情,那十幾二十年后再相見,真的就能培養(yǎng)出感情嗎?
一切,都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罷了。什么同學聚會,什么親戚飯局,都是“走過場”的東西,絲毫沒有任何的意義。
也許,做回真實的自己,不再過“走過場”的生活,未必就不是好事。

二、想回歸到平靜安寧的天地當中。
《增廣賢文》有言:“鬧市賺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p>
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在喧鬧的市集當中賺錢。等到了一定的年紀,我們就該回歸到安靜的天地當中,過回簡單且平靜的小日子。
人,越活越“孤獨”,很常見。特別是年過五十歲的中年人,都想活得平靜,不希望有太多的人,來干擾自己的生活。
工作的時候,就好好賺錢。有時間了,要么去運動,要么看看書,要么刷會手機,也是挺愜意的事兒,沒必要跟熟悉的陌生人扯來扯去,影響自己的心情。
不然,為什么中年人會如此“薄情”呢?薄情,并不是什么壞事,而是一種歷經滄桑后的成熟。成熟點,淡然點,對于人們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對于所謂的同學關系,親戚關系,不再刻意去維護。能相遇,那就喝幾杯。不再相遇,那就各自精彩。反正,人生一世,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三、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陌生人的身上。
有一位作家說過,早年逃離家庭,只是為了多年后更好地回歸。
沒有接觸過江湖的我們,都比較叛逆,想要逃離家庭,認為外人最好。父母勸我們要珍惜,但我們沒有聽,依舊我行我素。
在外面跟別人打交道,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首先,要浪費心機和時間。其次,也給自己帶來了諸多的麻煩。
帶來麻煩,就是我們常說的“做加法”。而做加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就會討厭繁瑣的生活,從而“做減法”。所謂的做減法,就是“斷舍離”的意思。
以往的叛逆,換來了上了年紀的清醒?;貧w到家庭當中的我們,會摒棄外界的關系,而更珍惜家里人?;蛟S,對家人好點,不再重視外人,本就是生活的真相。
別把時間浪費在外人的身上,而要花時間維系跟家人的關系。一家人好,才是真的好。

四、對于自己,以及對于他人的放過。
人,終究要放過自己。而放過自己的前提,就是放過別人。
什么多年未見的同學,什么見利忘義的親戚,都別再計較了,放過他們就好。放過,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與之保持距離,減少往來。
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那就坐一起吃頓飯。日常的時間,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過得好不好,跟別人無關,而跟自己的選擇有關。
現代人之所以活得如此疲累,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放過別人,也沒有放過自己,一直為了毫無意義的關系而糾結。
有意義嗎?非但沒有意義,還會害了自己。要知道,一切關系,都會萌發(fā)出“矛盾”的果實。這矛盾滋生了,身邊的問題就越來越多了。
別給自己找麻煩,別主動招惹太多不相關的人,做人簡簡單單,余生會更幸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