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飛新?。阂蝗籂C手山芋,為啥越看越可愛?
《追光的日子》里不正經(jīng)的老師,帶著一群“有問題”的學生們,念著最不被看好的倒數(shù)十四班,走著逆風翻盤的豪氣熱血之路。
老師、學生、家長眾生相,都鮮活有意思。
郭京飛飾演的郝楠,外表欠欠的,路數(shù)油油的,畫風怪怪的。
其實呢?
又熱心,又溫暖,又靠譜。
無論是帶領學生們搞“食堂吃飯均等”大業(yè),還是幫孩子們要來隔壁龍頭班的“機密內部資料”,抑或是逐步幫學生解開心結,都很有意思。
老師有戲,學生群像也很出彩。


一,問題學生群像。
郝楠接手的十四班,大寫的燙手山芋。
一整個班的孩子都挺難帶。
班主任試圖送溫暖,永遠被撅回來。
任真和高遠,對待郝楠的噓寒問暖,一冷一熱、一個帶刺一個禮貌;
任真夾雜著此前對他的偏見,背負著不肯吐露的包袱和心結,主打一個“你哪涼快哪呆著去”。
高遠禮貌、客氣、好溝通,乍看態(tài)度溫和,實則比炸藥型的任真更油鹽不進。

被問及原因,說交白卷是因為心情不好;
被深入談話,立刻“變相威脅”:再聊我又該心情不好了。
甚至火速給出建議:您多關心關心其他同學,我會努力的,下次不會再交白卷了。
分分鐘字字句句給特別能叭叭的郝楠,說到啞口無言。
目前已播內容中,郝楠和兩位的教學信任進度條、走勢不太相同。

任真一心愛學,但心理壓力太大,時常焦慮。
一則某些具體問題不得其法;
二則前期很排斥“混混”郝楠。
隨著幫她主持公道、撇清小偷污名,為食堂大業(yè)“一起戰(zhàn)斗”等等故事,任真也拋開了對郝楠的偏見。

另一邊高遠對學習的心結,根源問題是痛失兄長的心魔。
劇作后續(xù)將如何應對這一點,目前尚未可知。
目前已展開的學生群像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均背負一大攤子麻煩事。

原生家庭問題,在各路影視劇中出現(xiàn)頻率實在太高。
容易淪為極端狗血的工具,或是成為虛妄又老套的不痛不癢的進度條。
而《追光的日子》從班主任老師的教育口切入,通過心理老師介紹逐一揭開引子,再具體講述,質感相對細膩。
比如關于班長曉曉的懂事和焦慮,劇作設計了“不斷摳手”的焦慮細節(jié)。


再比如戲份很少的夏凡,目前劇作鋪墊了“過于注重打扮”。
孩子深夜外出,謊稱補習。
母親的關注重點,居然既不是學習也不是安全,而是“別穿這么老氣”。
督促孩子換一套背帶衣服,還特別注重給她戴發(fā)卡,整理并不需要整理的頭發(fā)。


愛美之心本無可厚非,但在考試關鍵時期關注點錯位,且對女兒去見的男生毫不知情,埋下諸多“要出事”伏筆。
男生見面評頭論足的幾句話,充滿PUA意味;
希望小姑娘不至于被傷害吧。
此外,刺兒頭很不愛學習的王放,一心想跟著艾琳姐姐去上海的賈坤,想學畫畫但被母親“鎮(zhèn)壓”的吳凱等等,問題類型很五花八門。

聊聊吳凱畫畫這段。
爹媽不允許孩子畫畫,各路劇作中多次高頻出現(xiàn)。
《追光的日子》這段,一則有母親掌控感過于強烈、讓人窒息的前情鋪墊;
二則,有一支鉛筆特寫的“恐怖代入感”。

前有母親吩咐“明天穿這個”,孩子弱弱一句“我好幾天穿黑色”便遭母親橫來兇狠眼刀;
后有鏡頭聚焦桌上一支尋常鉛筆,母親看著鉛筆、殺氣漸漸騰升。
發(fā)現(xiàn)他文具盒中有數(shù)支鉛筆,憤怒收走。
劇作將重點落在具體、尋常、微小的文具鉛筆之上,用看似普通不過、尋常不過的道具,來承載暴風雨般壓抑的“我是為你好”的家長情緒;
微小食物和濃烈爆炸情緒的對比,尋常文具和極端狀態(tài)的對比,都挺有張力。

二,主線個案之單元模塊
從某種程度上說,《追光的日子》郝楠幫助孩子們逐一解決問題的過程,也類似廣義上的單元模塊。
是渾然一體交錯的,同時也有清晰的線性塊狀結構。
比如賈坤這段,留守少年的孤獨和期望,“不懂事”和“太懂事”,就是頗有典型折射意義的單元模塊。

1.細節(jié)
先說開局細節(jié),豹紋美甲很有記憶點。
賈坤和艾琳姐姐相約吃飯,對方風風火火點完菜,試圖抓著他做美甲小白鼠,“我剛學了個豹紋美甲,要拿你練手”。
豹紋美甲這個細節(jié)挺可愛。

賈坤扭扭捏捏不愿意、但又愿意為對方放棄原則,二人關系的密切、男孩心思的暖意,都在線。
艾琳數(shù)次強調“不然明天又要被老板罵”,工作狀態(tài)和壓力,展現(xiàn)很清晰。
此外,一罐老家寄來的辣椒醬,一本美甲店同事弟弟用過的練習冊(還特意委托對方為賈坤寫加油祝福語),一通父親在工地要返工的電話,都讓這倆孩子的困窘處境、溫暖關系很具體生動。

賈坤自己一個人租住的屋子,衣服都只能曬在室內。
墻上糊滿報紙。
臥室、客廳、書房、廚房全部集于一體。
鍋碗瓢盆和被子桌子,也全都在這一個小小單間里。
門外的走廊上,擺著燃灶等廚具。
不再是那種“雖然設定很窮但家里看起來依舊比樣板間和小某書網(wǎng)紅裝修還漂亮”的風格,很落地,拮據(jù)在實處。

再比如賈坤深夜生病、艾琳帶他去醫(yī)院,細節(jié)也飽滿。
艾琳忙著去打車,賈坤疼到在路邊燈下。
街邊的店鋪模樣、路面環(huán)境等,對他的生活狀態(tài)都是無聲補充聲明。

艾琳只招呼到一輛露天的三輪車。
二人坐著這三輪斗篷車去醫(yī)院,真有幾分“問人生到此凄涼否”的孤寒狼狽、幾分相依為命的情分貴重。
在醫(yī)院打點滴賈坤的臺詞是“其實我小時候挺喜歡來醫(yī)院的”,因為來醫(yī)院時爸媽才會來;
這么反常的奇怪的有違常理的話,“爸媽才會來”的理由,瞬間寫出(類似/廣義)留守兒童的心酸孤獨。


所以在賈坤的人生藍圖中,美好生活是要有家、要和艾琳姐在一起、要將爸媽接到身邊不再分離。
扎實細節(jié)、合理的邏輯和情緒動線,都讓角色很有支撐。
2.?有普遍性的映射現(xiàn)象。
賈坤父母在外打工,輾轉多地、四處飄零,掙錢很是辛苦。
為供孩子讀書,父母已傾盡全力。
一則不太懂教育方法;
二則疏于陪伴;
三則工作生活壓力大、無暇多顧,導致了典型的“父母雙雙缺位”模式。
至親家人之間,一度滿是怨懟。
老父親一方的內心,是我為你累成狗,你怎么就不能懂點事爭點氣呢?
孩子的怨恨是:你能說上來我是幾班的嗎?家長會找你來你來過嗎?你現(xiàn)在想起來管我了?
很典型。
在賈坤父子身上,能看見諸多辛苦掙扎的家庭的問題裂縫。
不同于任真父親特別不靠譜、特別能搞砸事情的奇葩模式,賈坤父親顯得“正?!焙芏唷?/p>
正常努力在工地上干活,正常在乎孩子但無暇細問,正常被種種瑣事絆住。
(沒有說正常意味著合理和正確,只是形容正常是一種相對普遍的狀態(tài))
雖說這依舊是很戲劇化的表達,但折射出諸多家庭缺乏溝通、彼此怨懟的通病和痛點。
3. 面向悲情問題的輕喜劇閉環(huán)。
艾琳不愿賈坤高考分心,要離開當?shù)厝リJ蕩大上海。
對賈坤來說,艾琳是“舉世皆疏離、斯人獨溫暖”的存在,是至親是愛慕是支柱。
所以賈坤很瘋很絕望,都合理。
關鍵時刻郝楠上線,柴米油鹽從“一天或許能省下十塊錢的車費”開始講道理,講“艾琳希望你去嗎”。
講天真少年不曾設想過的艱難處境下的“貧賤情侶事事哀”。
掏心掏肺,合情合理。
被說服的賈坤,最后心愿是送別艾琳,許她一場她曾向往過的煙花禮物。
劇作對這一段的呈現(xiàn),有浪漫有傷感有輕喜劇內容,雖說主線很套路化,但觀感不錯。
賈坤的好兄弟王放“打劫”同學湊煙花錢,忍著對方的鞋子臭,也沒掏到多少。
上一秒還很值得嫌棄“又搞這么老套的煙花內容”;
下一秒倆畫風就又好笑了起來:倒霉熊孩子愁眉苦臉“咱們的錢就只夠買這么一點”,瞬間沖淡套路感和傷感。
再接下來,“混混”紅毛領著小弟們送來煙花:你們郝老師讓我送的。
又喜感,又燃,又水到渠成解決問題。
目前賈坤心結已解,他終于能回歸學習正軌,十四班的其他學生們又該如何一一化解困境?
期待后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