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哲】天人交感理論:解釋「感情」的一種抽象形態(tài)
2023-05-20 11:48 作者:切勿網(wǎng)絡交友 | 我要投稿
前面已經(jīng)知道了語言的熵結構。同樣是真理,道家使趨勢平穩(wěn)(感情),而陰符經(jīng)、橫渠四句熱血澎湃。 為什么抑郁癥需要看老莊,其內在結構如何化為感情?(先感受--感情) 感情應該是一種熵變驅動力,可以理解為自主自為的熵變導數(shù)(是結果也是開始)。人的主觀意識(感受)與實際熵減互相作用,實際熵減達不到感情的需求,容易失落。 人:時空中的樹狀長蟲,感情是熵變時間維度的導數(shù)。 吸取文章負熵時,也吸取了導數(shù)的結構;導數(shù)結構與我們的主觀意識相互作用,改變(修正)我們的感情。 感情:帶有導數(shù)值的愿望、主觀意識; 格物致知:降熵過程; 適度感情可以驅動,過量產(chǎn)生失落。 所以道家提倡大道無情、自然。 熵減,理論上可以化為一個數(shù)值, 感情,是熵的對時間一階以上的導數(shù),又有主觀又有客觀,互相作用,導數(shù)的函數(shù)自己包含自己,反饋效應。人獲得感情:一階導數(shù)不連續(xù),獲得一個新導數(shù)(一階以上)。 感情治療:獲得的感情與主觀期待互相作用,達到相符。 性空、無情,擯棄主觀期待,預防感情失落。失落帶來導數(shù)的導數(shù)趨于正值。 事實上通過格物致知,熵減依舊在自然進行,自然帶來喜悅等正面感情,即“緣起性空”、“真空生妙有”的真正含義。 儒家、馬克思:強感情,自身熵減還是限速的,所以要解放世界(降低周圍的熵) 靈魂(意識、感受)坐在曲線的前端,負責期待、享受熵減成果、學習外界的熵減結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