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書摘】視頻雖短,精華尚在

叔本華的歷史?(ˉ?ˉ?)往下看
?
00:02
?
?
00:17
?
?
00:33
?
?
00:56
?
?
01:08
?
亞瑟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出生,1811年憑借《論充足理論律的四重根》獲得博士學位,1814年-1819年完成了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學的影響,被認為是將東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發(fā)表后無人問津。叔本華這么說他的這本書:“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但憑這部作品他獲得了柏林大學編外教授的資格,在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選擇與自己認為是沽名釣譽的詭辯家的黑格爾同一時間授課。但黑格爾當時正處于他聲名的頂峰,叔本華自然沒能成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兩三個人,最后一個也不剩了,只能凄涼地離開柏林大學。在不得志的落寞中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在他完成了對《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補充與說明,即《附錄與補遺》后一下子爆紅,為人所知。
作為一個著名的悲觀主義者,他的生活卻為人所詬病,他的行為也與他的哲學相悖而飽受鄙薄。在我剛剛接觸他時就曾經(jīng)因此十分的反感他。但是現(xiàn)在想來,其實不難理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