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在夜里被露水打過的肉食不能吃,真的嗎?其實這和露水無關(guān)
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長輩或者有經(jīng)驗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就是隔夜的被露水打過的肉食或者海鮮不能吃,想吃的話也必須得重新加熱加工一下,不然是有毒性的,吃了會拉肚子嘔吐等等。那么實際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


其實這樣的話語都是經(jīng)驗之談,特別是在每年的夏秋季節(jié),天氣氣溫較高露水較重,如果將煮好的肉食或者海鮮放到外面過了一夜,第2天早晨拿著就吃,很容易就會拉肚子和嘔吐。

那么這真的是由于露水打過之后,這些食物就不能吃了嗎?實際上這和露水沒什么關(guān)系,而是由于肉食熟食和海鮮都是高蛋白的食材,營養(yǎng)豐富,但是也正是由于營養(yǎng)豐富才容易滋生黏菌等細菌,所以肉食和海鮮相對其他食物來說,都更容易變質(zhì)一些。

當肉食和海鮮食物夜里在外面放置的時間較長,因為在露天的情況下暴露在空氣中沒有遮擋,空氣中的各種細菌病毒就會附著在食物上,加上氣溫又較高,很容易滋生細菌,特別是在露水的加濕作用下,食物很容易產(chǎn)生大量的黏菌,用手摸上去都會感覺這樣的肉食或者海鮮表皮黏黏的,黏菌是一群類似霉菌的生物,較多的黏菌在一起能夠產(chǎn)生干擾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毒素,人吃了之后會導致消化不良,從而也就會拉肚子或者嘔吐了。

看看顯微鏡下的黏菌是什么樣子的,如下幾張圖都是黏菌的微觀模擬圖片:



那么如果不是夜里,而是白天在外面放一天的話又會怎么樣呢?其實效果差不多,白天的高溫之下食物也很容易腐敗,只是白天通常會有陽光曝曬,空氣也比較干燥,肉食和海鮮容易發(fā)干,這樣的話肉食海鮮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層干皮,那么也就不容易滋生黏菌等細菌了。


我們也都知道隔夜的食物不新鮮,所以一般建議不易放置的食物或者食材最好當時吃掉,吃不完的話有些是只能扔掉的,因為放到冰箱里也不能時間太長,某些食物在吃的時候需要加熱等方式加工一下,如果不缺吃的,放置時間較長的事物都建議扔掉,因為如果吃出毛病來的話,除了受罪之外或者還需要吃藥看醫(yī)生,反倒又要花費了,這樣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