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和氣息
書必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 ?--蘇軾 論書
人們常說:人要有精氣神,書法亦然。
從生命的角度看書法:字如其人,字中有人,看字如看人。

神采
精神、風(fēng)采、風(fēng)神、神。例如沒精神、沒精打采、走神、閉目養(yǎng)神。
書法,怎么才能有神采?
技法熟練
筆力:發(fā)力點(弓箭),節(jié)奏


結(jié)構(gòu):八面拱心,蓋房子


用墨



米芾早期書法--后期書法,技法越加熟練,神采發(fā)生變化

古:人書俱老
今:人老書猶嫩,練得少
共性化與個性化神采

作書者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個性、情感、境界、格調(diào)
書之結(jié)體,一如人體,手足同式而舉止殊榮。 ?--現(xiàn)代.胡小石論書




有功無性,神采不生。
有性無功,神采不實。
--祝允明《論書帖》
余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騿柌凰字疇睢@戏蛟唬弘y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于俗人,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 ? --黃庭堅論書



弘一法師,律宗

經(jīng)生抄經(jīng)書法、臺閣體書法、館閣體書法,為什么受到指斥?但又確實“好看”?
共性化神采可以,依賴法則實現(xiàn)。個體的獨特性神采不足,超越性不足。個性化神采,主要來自人之“內(nèi)容”。

個體精神層面如何提升與超越?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蘇東坡《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
胸中所不凡



側(cè)重個性化的神采:“文人書法”、“學(xué)者書法”
“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 ?--唐 張懷瑾《文字論》
“書者,如也。如其學(xué),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劉熙載《書概》

神采為什么這么重要?
神與形之間的關(guān)系
傳神寫照,正在阿毒(指眼睛)中 ?--東晉顧愷之,點睛之筆

神采的分析,對臨帖有什么啟示?



氣息(氣質(zhì))--生命所需
字有筋骨血肉,以氣充之,精神乃出。 --清.姚配中《論書詩自注》
氣,體之充也。 --《孟子.公孫丑上》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莊子.知北游》
“氣本”哲學(xué) -> 書學(xué)“尚氣”


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充實而有馀。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試筆》

字有筋骨血肉,以氣充之,精神乃出。 --清.姚配中《論書詩自注》
氣,體之充也。 --《孟子.公孫丑上》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莊子.知北游》
“氣本”哲學(xué) -> 書學(xué)“尚氣”


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充實而有馀。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試筆》

氣息
以“士氣”為上:書法里呈現(xiàn)的理想人格,正大氣象、有風(fēng)骨,灑脫自然

逸氣
逍遙游
使筆筆著力,字字異形,行行殊致,極其自然,乃為有法。仍須帶逸氣,令其蕭散。 --宋曹《書法約言》



清氣
心氣和斯筆墨調(diào),渣滓去則清光來。 ?--清.姚孟起《字學(xué)意參》






書卷氣(文)和金石氣(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