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帝國:馬穆魯克王朝的瓦解(一)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并非嚴謹?shù)臍v史學術(shù)研究,僅供參考;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念缺一

馬穆魯克「Mamluk」是一個被動分詞,表示被擁有、被占據(jù)的意思。它表達的是一種從屬、服從和奴役的關系,在伊斯蘭世界中通常特指「在戰(zhàn)爭中俘虜?shù)幕蚴窃谑袌鲑徺I的男性白奴」。
馬穆魯克王朝,又稱奴隸王朝。眾所周知,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比人和狗之間的差異都要大。同樣,奴隸和奴隸之間的差異也完全不亞于自由人和奴隸之間的差異。自從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fā)們組建了一支大型的馬穆魯克禁衛(wèi)軍之后,這些奴隸們就開始主導哈里發(fā)的廢立。
在東方,德里蘇丹國的閹奴們權(quán)傾朝野。在西方,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之奴」可以成為行省總督,管理兩到三個希臘大小的領土,甚至官拜大維齊爾。而在南方的埃及,一個突厥人奴隸從他下船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是王位的候選人。
埃及的馬穆魯克蘇丹國,就是一個由奴隸們建立的政權(quán)。
十五世紀的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依然是伊斯蘭世界霸主之一,它牢牢的控制埃及、紅海沿岸、黎凡特、敘利亞和奇里乞亞地區(qū)。

這個由奴隸創(chuàng)建的王朝,還在開羅挾持著源自阿巴斯王朝的哈里發(fā),以伊斯蘭世界共主的名義,號令天下。埃及在對抗十字軍與蒙古西征軍的戰(zhàn)爭中取得的勝利,是他們最為驕傲的歷史資本。
「當然馬穆魯克集團不只有埃及的馬穆魯克蘇丹國,在之后奧斯曼名義統(tǒng)治下的埃及馬穆魯克地方勢力,還有統(tǒng)治伊拉克的格魯吉亞馬穆魯克政權(quán)」
馬穆魯克是軍事奴隸,由奴隸主出售奴隸給伊斯蘭統(tǒng)治者。但同時,這些伊斯蘭統(tǒng)治者他們也是奴隸。奴隸的身份在當時甚至是一種榮耀。
奴隸的身份是馬穆魯克步入上層階級或是獲得權(quán)力的首要條件,所以他們從不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而是為之自豪。馬穆魯克多來自黑海北部或高加索地區(qū),而不是埃及本土。這些異教的奴隸或由東方行省作為貢品進獻給統(tǒng)治者?;蛘?,由蘇丹直接購買,從小灌輸伊斯蘭教義并培養(yǎng)其對主人的忠誠,十四歲后編入專門的軍事訓練。
同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者一樣,馬穆魯克的統(tǒng)治者很早就被他們控制的哈里發(fā)冊封為「埃及蘇丹」,但是他們并不滿足于此。在拜巴爾斯時代,他們就開始使用馬利克「Malik」頭銜,即掌管地獄之火的十九名守護天使之一,閃族語言中的國王。雖然馬利克在外交文件和政府公文中作為主要頭銜,但就和奧斯曼的帕迪沙一樣,依然被朗朗上口的蘇丹代替了。

馬穆魯克集團既是軍事組織,又是政治團體。蘇丹依附馬穆魯克取得政權(quán),蘇丹和馬穆魯克埃米爾集團的領導人,馬穆魯克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直屬王室的馬穆魯克,包括現(xiàn)任蘇丹、前任蘇丹以及從下層軍官中選拔的埃米爾的馬穆魯克士兵。他們數(shù)量眾多,并且只有他們可以接受正規(guī)的軍事訓練。他們會分為不同的派系和集團。蘇丹統(tǒng)治時期越短暫,他們之間的忠誠度就越低,派系矛盾也就越激烈。這些矛盾恰恰是下任蘇丹排除異己的借口。
另一類是直屬埃米爾的馬穆魯克。他們的地位要遠低于王室馬穆魯克,并且很少接受正規(guī)的軍事訓練,只掌握基本的軍事技能,也并不能產(chǎn)生重要的政治影響。這些奴隸往往是地方埃米爾的私兵,有時會聽從蘇丹的號召隨從征戰(zhàn)。
馬穆魯克蘇丹為保有自己的王位,或多或少要受其派系內(nèi)的埃米爾們的左右。而他為加強個人的集權(quán)統(tǒng)治,會有意激發(fā)這些人內(nèi)部的爭斗和不滿。蘇丹趁機充當調(diào)和人,在二者的內(nèi)斗中鞏固個人的統(tǒng)治。
當然,作為馬穆魯克名義上的主人,一位新哈里發(fā)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此之前,1258年,旭烈兀攻克了巴格達,導致阿拔斯王朝的末代哈里發(fā)穆斯臺綏木被殺。

馬穆魯克們在幸存者中找到一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fā)家族的后裔。他自稱是巴哈里發(fā)扎希爾的兒子。之后馬穆魯克為他在開羅舉行了盛大登基典禮,尊其為「穆斯坦綏爾」,意為「求安拉賜勝利者」,這個封號曾被其父、其兄使用。
同樣的封號使穆斯林更容易接受哈里發(fā)遷至開羅的事實,阿拉伯世界的忠誠也更加平穩(wěn)地轉(zhuǎn)移到開羅,同時表明馬穆魯克王朝是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政權(quán)和圣地保護者。
這些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fā)不但授予馬穆魯克統(tǒng)治者埃及和敘利亞蘇丹的頭銜,并且承認他是伊斯蘭世界的統(tǒng)治者,擁立哈里發(fā)的做法為馬穆魯克統(tǒng)治者博得了很高的聲譽。在穆斯坦綏爾之后,埃及一共出現(xiàn)了17位哈里發(fā),但大都徒有虛名,無權(quán)過問政治。
公元1517年,馬穆魯克王朝亡于奧斯曼帝國,開羅的末代哈里發(fā)將「哈里發(fā)」頭銜出讓給奧斯曼蘇丹及其后裔,但從理論上說,是一種僭越。
「哈里發(fā)」原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原意為「代理人」或「繼承人」?!豆盘m經(jīng)》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設置一個代理人」之語,先知穆罕默德即被視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在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發(fā)」被用來指稱「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倭馬亞與阿巴斯王朝的「哈里發(fā)」指的就是這個,這也是教法學上最嚴格意義的「哈里發(fā)」。
然而奧斯曼蘇丹的「哈里發(fā)」去掉了「先知穆罕默德」,即只剩下「真主的代理人」。在《古蘭經(jīng)》中,亞當與大衛(wèi),先后被真主指定為其「哈里發(fā)」,奧斯曼統(tǒng)治者為自己找到合法性的依據(jù),完全去掉了古萊什氏族的條件。此后歷任奧斯曼蘇丹的皆為哈里發(fā),奧斯曼帝國成為伊斯蘭世界至少名義上的領袖。
2014年6月29日,巴格達來的小駱駝的爸爸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自立為哈里發(fā),并號召伊斯蘭世界向他效忠,也與奧斯曼統(tǒng)治者的行為如出一轍。
由于馬穆魯克史料多為奧斯曼帝國所毀,本系列的視角也只能更多的從奧斯曼方面看待。在之前,本人在史圖館專欄目發(fā)布的「羅姆蘇丹國的衰亡」「奧斯曼帝國的崛起系列」中,已經(jīng)簡單描述了1481年前馬穆魯克王朝的早期歷史和安納托利亞、伊朗政權(quán)的沖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在奧斯曼統(tǒng)治者穆罕默德二世駕崩后,在安納托利亞、高加索和伊拉克地區(qū)留下的權(quán)力真空已經(jīng)被奧斯曼帝國和白羊王朝填補。這兩個國家之后和馬穆魯克的沖突中并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帶來損失。在1481年進入尾聲的時候,馬穆魯克王朝仍然是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中東地區(qū)最強大、最富裕的國家,雖然它有很多敵人,但沒有什么敵人讓它畏懼,它依然是名副其實的「沙中帝國」。
參考資料:
[1] 王海利. 埃及通史
[2] 江曉原. 埃及宗教學者筆下的哈里發(fā)
[3] 帕特里克. 貝爾福.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4] 卡羅琳·芬克爾. 奧斯曼帝國 1299—1923
圖片來源:
[1] 歐陸風云四:馬穆魯克旗幟
[2] 魚鷹社(osprey):馬穆魯克服飾
[3] 魚鷹社(osprey):馬穆魯克服飾
[4] 百度百科:哈里發(fā)
[5] 史圖館:文明的發(fā)展史 6H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