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條命】聯(lián)合軍脈沖武器簡介

脈沖沖鋒槍:

脈沖沖鋒槍是聯(lián)合軍廣泛配發(fā)的一種單兵脈沖武器,它體型小巧,火力卻相當強悍。這種武器使用能量電池供能,每個電池包可以支撐這把武器發(fā)射三十次。在平時攜帶時,這種電池包會被卡裝于一個相當于傳統(tǒng)沖鋒槍彈匣大小的裝置之上,在臨到使用時才從這個裝置上被釋放出來送入槍膛。抓取電池包并送入槍膛的動作和隨后擊發(fā)電池包令武器開火的動作均由設置在槍體“機匣”部分的一根形似探針的裝置完成。
在電池包的能量耗盡之后,也同樣是這根探針負責將它從槍膛中拖出,此后空電池包會從槍體右側彈出,設置在槍體中部的折疊式插槽也會就位以引導下一個彈匣的插 入。









AR2脈沖步槍:

AR2脈沖步槍是聯(lián)合軍地球傀儡軍的標志性武器,盡管有著連發(fā)時難以控制這個不足之處,它優(yōu)秀的單發(fā)射擊精度和威力仍然讓它在戰(zhàn)斗中贏得了自己的美譽??傮w而言,這種脈沖步槍看起來像是脈沖沖鋒槍的放大版(在外觀上也簡潔了許多,不再有大量活動部件外露的情況),性能上應該也有了一個全面的提升——但攜彈量是個例外。
盡管看起來這種步槍的彈藥攜行空間遠大于脈沖沖鋒槍,它實際上一次性只能同時隨槍攜帶三個電池包,火力持續(xù)性比后者小了四分之一。但這個不足并不是沒有獲得補償:在AR2脈沖步槍槍管的下方設置有一個能量球發(fā)射裝置,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個裝置的作用類似于下掛式榴彈發(fā)射器,但它發(fā)射的彈丸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卻與榴彈天差地別。這種詭異的能量球會在堅硬表面上彈跳,并且粉碎它觸碰到的幾乎一切目標。在理想狀況下,這種武器一次可以攜三枚能量球隨行*。
*也許正是這些能量球壓縮了電池包可用的空間


在與聯(lián)合軍的持續(xù)戰(zhàn)斗中,地球抵抗軍逐漸掌握了奪取敵人武器為己所用的辦法,AR2脈沖步槍因此成為了一種極受歡迎的戰(zhàn)利品。熟練地擺弄著這種武器的抵抗軍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種步槍發(fā)射的能量球僅需一次命中就可以對獵殺者機甲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狙擊步槍:

毋庸置疑,這種武器的威力十分強大,幾乎任何目標——譬如蟻獅、士兵或是僵尸——在它的一擊之下都厄運難逃,即使是強化過的HEV防護服也抵擋不了它的幾次射擊。這樣強大的威力自有其代價,這把步槍的射速十分緩慢,射擊的間隔時間長達四秒之多。此外,因為這種武器需要大量能量供給才能發(fā)揮威力的緣故,它只能固定部署在有充足能源供應的地方,而無法像真正的步槍一樣由單兵攜行使用。這個不足之處多少會使得它“狙擊步槍”的“狙擊”二字打些折扣*。
*此外,這把武器使用藍色激光束來輔助瞄準,這也很容易暴露目標

手提式脈沖機槍:

手提式脈沖機槍是聯(lián)合軍重武裝單位配發(fā)的單兵武器,這些身披厚重防護裝備的士兵手提著脈沖機槍可以在中近距離的戰(zhàn)斗中展現(xiàn)出強大的壓制能力。

脈沖機槍:

如果說有什么武器最能代表聯(lián)合軍地球傀儡軍的壓迫者形象,這種固定部署的脈沖機槍必然是其中一員,原因無它:脈沖機槍通常會被部署在險要位置或是工事當中,換言之,就是諸如高塔、高墻或是碉堡一樣的地方充當支援火力,而它們往往又會同時加裝一具同軸的探照燈以確保在夜暗環(huán)境下的監(jiān)視能力,高塔、機槍、探照燈……種種因素疊加到一起猶如,或者事實上根本就是構成監(jiān)獄的一切必要要素,這當然不會讓居民們對這種武器留下什么美好的印象。



哨戒機槍:

哨戒機槍是一種可以自行搜索、識別目標并發(fā)起攻擊的全自動脈沖武器,它是7小時戰(zhàn)爭后部分被聯(lián)合軍采用并改進的地球軍事裝備概念之一。比起HECU曾經使用過的同類產品來,聯(lián)合軍地球傀儡軍配發(fā)的哨戒機槍擺脫了對激光絆索的依賴,而真真正正地可以依靠自己配備的圖像感應裝置來搜索并識別目標,但不知為何,它的射界比起前者來卻反而顯得不那么廣闊。在未檢測到威脅的情況下,機槍上的指示燈呈綠色,在搜索狀態(tài)下則為橙色,一旦哨戒機槍標定了目標,指示燈將立刻轉為紅色,機槍在稍候就會開火。若是丟失目標,哨戒機槍會先進行一次小范圍的搜索,在持續(xù)搜索一段時間后如無異樣則會轉入待命(指示燈為綠色)狀態(tài)。
從整體結構上來看,哨戒機槍顯得極為高挑,這并不能算是優(yōu)點,因為這樣高的槍架意味著這種裝備在部署之后重心會非常高,從而極大地增加了翻到的可能——雖然武器開火時的后座力尚不足以導致這種情況,但在敵人對其發(fā)動攻擊的時候它就很難保證自身的穩(wěn)定了,而一旦倒地,這種機槍就基本上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對于聯(lián)合軍來說,比較麻煩的一點是,這個缺陷直到這種機槍投入量產之后才被發(fā)現(xiàn),結果就是它只能帶著這個毛病繼續(xù)服役。
通常而言,聯(lián)合軍地球傀儡軍會將這種機槍部署在人跡罕至的地區(qū),或是用它來填補一些防衛(wèi)上的漏洞。部署過程通常非??旖?,因為哨戒機槍本身自重極輕,一只手就可以提起攜行,而且它的三腳架完全是自動展開,無需手動的干預。在不使用的狀態(tài)下,哨戒機槍會以折疊起來的姿態(tài)被存放在配備有小型力場的儲物柜中。

自動機槍(懸掛式):

和哨戒機槍相比,懸掛式自動機槍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其固定部署在天花板或是墻壁之上,其主體,即機槍和探測裝備部分的設計與前者還是十分相似的(整體設計則與懸掛式攝像頭更加接近)*。得益于細長的萬向機械臂,這種機槍的射界十分寬廣,但仍然受到天花板和墻壁的限制。乍看之下,這種自動機槍的機械臂部分顯得較為脆弱,但它實際上并不容易被徹底毀壞。聯(lián)合軍地球傀儡軍通常會在重要設施周邊部署這種武器。
*部分懸掛式自動機槍并沒有采用主動搜索并攻擊的設計,而是選擇使用激光絆索來激活

升降式自動機槍:

比起前兩種自動機槍來,升降式的自動機槍多了一絲陷阱的味道,考慮到它們被部署在聯(lián)合軍合成人士兵中樞這一點,采用這樣的設計也許還有不要妨礙日常工作的用意。在待命狀態(tài)下,這些自動機槍完全沉降在地板下方,僅由別處設置的激光絆索來感應是否有物體接近,在激光絆索探測到目標之后,機槍才會升上地表并發(fā)射光束進行掃描,若在掃描范圍內發(fā)現(xiàn)敵方目標,則機槍將立刻開火消滅之(通常這一過程不會太長,因為即使是HEV防護服也抵擋不了幾次這種機槍的射擊),若沒有發(fā)現(xiàn)目標,則一段時間之后機槍會回歸到待命狀態(tài)。
由于采用的是升降式設計的緣故,這種機槍的射界可想而知并不寬廣,但因為其僅在室內狹小空間內應用的緣故,在布置得當?shù)那闆r下這個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彌補的:譬如一條狹長的走廊,又比如一處功能及其重要的控制臺,將射界預先調整到來人的必經之路上讓他們避無可避,這樣也就沒必要擔心射界狹窄的問題了。因為設置在建筑物之內的緣故,這種機槍可以由建筑內置的能源系統(tǒng)驅動,無需擔心彈藥消耗的問題,但反過來說,若是建筑本身的能源供應被切斷,這些機槍也將立刻失去作用。


自動炮:


以其承擔的角色來看,自動炮和聯(lián)合軍地球傀儡軍的狙擊手其實是比較類似的(另外一個奇怪的共同點則是它們兩個都對打鳥這一活動情有獨鐘),但前者的射速更快,威力也更大。如果說在面對狙擊手的時候還有希望可以稍加閃躲,那直面自動炮的火力基本上就是九死一不生,從側后方迂回才是更加合理的選擇。
幸運的是,雖然在正面這種三門機炮一組的自動炮臺火力非常強大,它的側后方卻毫無防備,因此從后方摧毀這種武器是十分容易的*,不論是直接破壞自動炮本身還是摧毀它的能源供給裝置都可以讓這座炮臺徹底失去作用。
*容易也只是相對而言,如果反抗軍知道這個方向的自動炮很脆弱,那聯(lián)合軍地球傀儡軍顯然更加熟知這個問題,他們絕不可能讓自動炮的后方毫無防備

壓制裝置:

從它扮演的角色來看,這種“壓制裝置”十分類似迫擊炮,但它發(fā)射的并非實體的炮彈,而是暗能量的脈沖,這道脈沖在撞擊地面之后將直接摧毀當面的目標,并將附近3至5米(9至15英尺)半徑內的生命一并分解殆盡。在發(fā)射時這種武器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的蓄能,此期間其預定要瞄準的地面位置會逐漸呈現(xiàn)出愈發(fā)明亮的藍黃色,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為被瞄準的目標提供一些預警。此外,這種武器(或者它的操作員,如果有的話,在當前關于這種武器究竟是人操還是自動運作尚無定論)會自行解算目標的提前量,因此若要避開它的瞄準,可以試試看時不時地更改前進的速度和方向。
很顯然,為了確保這臺武器的運作,一系列聯(lián)合軍發(fā)電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摧毀或是停機這些發(fā)電機同樣可以達到讓它失去效用的目的。
考慮到其名稱和用途,這樣的裝置應該不止一部,而且在反抗軍活動頻繁的地方很可能會部署的更多一些。


此外,聯(lián)合軍在地球上使用的各種載具:裝甲人員輸送車、獵殺者、三足機甲、獵人武裝直升機、炮艇機和運輸機等也都配備了脈沖武器作為進攻/自衛(wèi)的火力。






原文內容出處:
https://half-life.fandom.com/wiki/Pulse_weap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