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Archive】淺談碧藍檔案中的武器裝備9 —— 紅冬篇

XMR作為資歷尚淺的輕武器愛好者,最近在玩碧藍檔案涅,自然也對游戲中的武器裝備產生了興趣,同時XMR也是喜歡屁事拿專欄開貼的底層UP,籍此就以專欄的形式淺談一下Blue Archive中的武器裝備。?
紅冬學園位于基沃托斯最北部,是基沃托斯所有學校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學校,在位置上與女武神警察學校和格黑娜學園還有千年科技學院毗鄰。由于地處最北部,所以該學校常年積雪,所以該學校的學生都穿得嚴嚴實實。
其英文Red Winter直譯過來就是“紅色的冬天”。一般認為紅冬聯(lián)邦學園的宗教原型為東正教,國家原型為蘇聯(lián)。
在歷史上,蘇聯(lián)/俄羅斯對輕武器做出的貢獻相比德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也不遑多讓,只是在歷史上發(fā)展的相對沒有那么早。到了冷戰(zhàn)時期的兩極化格局,蘇聯(lián)作為華約政治集團的核心,射慧渚億大家庭的領導人,更是與北約在各個方面抗衡到了極致,其中不乏輕武器的較量,AK與AR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輕武器之一。某種意義上來說,蘇俄武器改變了世界。
游戲中也將各學園以社團的形式進行細分,本文也會按照社團對目前所有的紅冬武器裝備進行淺談。只不過在輕武器上傾向于德械等歐美設計的我,對蘇俄武器的了解較為淺薄。若文中考究出現(xiàn)任何錯誤,請諸位讀者指正。
紅冬社團/機構名錄:
紅冬事務局
227特別班
知識解放陣線
勞務部

紅冬事務局
連河 切里諾


雖然蘇俄武器一直是我的弱項,但在蘇俄歷史上只有一支轉輪手槍如此著名,自然也成為了我的首要考量對象,那也就是——納甘M1895轉輪手槍。
這應該也算是世界名槍了吧?算吧?反正我自接觸輕武器以來,這支槍還蠻常見的。

佐城 智惠


根據(jù)SRT篇論述,圓形槍機尾端、扳機護圈彈倉一體化設計,栓動槍機、套上蘇俄的背景,似乎可以初步判斷為莫辛納甘步槍。再來根據(jù)現(xiàn)有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木質槍托上加工有貼腮板、缺少上護木等特征,所以我判斷這玩意兒不是莫辛納甘,至少不是任何標準型號莫辛納甘,哪個小作坊自己私改那種不算。既然不是莫辛納甘,那就看看民用獵槍唄,蘇聯(lián)時期的民用獵槍。但它身上確實有許多來自莫辛納甘的跡象,可以作為線索。

最后看到了毛子有賣這玩意兒,由庫存莫辛納甘“重生”而來的獵槍,名為OC-48卡賓槍。這就是不了解蘇俄武器的壞處嗎,要不是查了一下十輩子都想不到會有這東西。我真就覺得他們可能覺得莫辛納甘太俗,隨便在網上找了一把好死不死找到這么冷門的?;蛟S也不是冷門,只是我相關知識儲備少?

池倉 瑪利娜


這也是世界名槍了,我要是裝作不懂再在這里嗯分析,感覺不僅自己像個傻子還把讀者當弱智( ),就有點不禮貌了。直接公布答案——PPSH-41沖鋒槍。


227特別班
天見 和香


我感覺這也算是世界名槍,就算不是也沒有什么分析的必要了,全俄國也就它長這樣了。那就是——PP-2000微型沖鋒槍。早期的批次是沒有導軌的,就如立繪所示。

下掛的配件為——頂點2C戰(zhàn)術燈。
間宵 時雨


這個倒確實比較冷門,平時關注榴彈發(fā)射器的人就少之又少,更何況是蘇俄的裝備。( )單兵榴彈發(fā)射器大家一般能叫的上來的都是歐美的吧,是這樣吧( )
貌似蘇俄只有這玩意兒長這樣,所以可以確定為——RG-6榴彈發(fā)射器。


知識解放陣線
秋泉 紅葉

什么都看不到涅。
姬木 愛瑠

也什么都看不到涅。

勞務部
安守 未乃里

護木那里應該是塑料護木,然后中間那塊噴漆沒噴??床坏秸麄€槍身,已知細節(jié)為大幅度彎曲彈匣,判斷為7.62口徑,傾斜槍口防跳器將答案無限趨向于AKM突擊步槍第三型??赡苡腥藭f,AKM那護木是木制的呀,哪來的噴漆。事實上那個是樹脂合成材料來的,漆得像木頭而已。
有時候知道的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其他
肅清君

紅冬學院還配備有自己的坦克,蘇聯(lián)嘛,怎么會沒有坦克。蘇聯(lián)典型鍋蓋頭設計,已經可以從二戰(zhàn)后開始參考了。根據(jù)時間順序從前往后進行考究,初步判斷為T55中型坦克。坦克之類的我了解不多,問就是看負重輪,T55五個負重輪是后面四個挨在一塊,前面一個較為靠前。
但在查找T55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T54中型坦克與之也有諸多共同之處,于是在瀏覽了T54的各類型號后,我發(fā)現(xiàn)T54B型中型坦克比T55更加符合設定集的描繪。

一般學生

世界名槍——AK47突擊步槍第三型,
AKM不看防跳器的話,護木上設有手指槽、彈匣井的彈匣定位槽為小矩形,AK47為長矩形、AKM的機匣蓋上有加強筋,而47沒有。還有就是最喜聞樂見的鉚釘位置,AKM的兩個鉚釘接近機匣蓋,下面的鉚釘接近彈匣井:

這是一把AKMS,AKM的鉚釘布局如圖所示。而下圖為AK47第三型,可見鉚釘位置有明顯差異,也十分符合立繪情況。

還有我想說的是,如果畫師真的執(zhí)意要畫AKM,那他找的肯定是有防跳器的圖作參考,防跳器是AKM的最明顯特征(雖然早期AKM確實沒有防跳器),他總不可能隨便找個AK的圖然后自認為這就是AKM然后畫。更何況立繪的槍也沒有縫合拼接的痕跡,雖然彈匣確實有一些細節(jié)上的差異,但可以認為是圖省事而搞出來的權宜之計。再說,就算不管這個彈匣細節(jié)如何,只要它是7.62彈匣就改變不了這槍是AK47的事實。因為AK本來就有多款彈匣之間還可以互相通用,彈匣設計也不算硬性標準,口徑才算。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