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參加過為數(shù)不多的幾場婚禮,無一例外女方媽媽總泣不成聲。
我想,這種泣不成聲里的情感是復雜的。會有欣慰和感動,女兒終于長大成人組建自己的小家庭,開啟新階段的人生旅程;也會有不舍和不安,離家遠嫁,見面或許再不如之前那般容易,或許會有委屈,訴說起來也難。
于我而言,婚禮是件極其繁瑣和令人疲憊的事兒,因此我從未幻想過自己的婚禮;至于婚姻,那是更加復雜和麻煩的事兒,雖然不拒絕婚姻,但確實對婚姻不存在任何幻想。??
至于為何不存在幻想,這跟原生家庭無關。父母雖然從小吵吵鬧鬧,但從未想過離婚,父親在任何人面前都是暴脾氣,在母親面前也是,但在關鍵時刻,卻總是十分在意母親的感受和想法。?
或許是因為成年后接觸的男性,都多多少少透著未幻化成型的“巨嬰”味兒,這跟是否偶爾的孩子氣無關。
從自由的角度來講,這或許也是他們提到最多的,要自由,不要羈絆。因此總是打著“自由”的幌子隱藏私心,或是逃避責任。敢說又不敢做,敢做又不敢承認,或者做了又拒絕承擔后果。
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在一書中說過:人們要么變成自己的父親,要么永遠作為兒子。正如弗洛姆所表達的,“渴望順服或是貪戀權(quán)力”。
因此跟喜歡做兒子的男人不同,另外一類男人,貪戀權(quán)力,“爹味兒”極重。如波伏瓦所說的:“男人以自己的觀點描繪世界,把自己的觀點和絕對真理混淆起來”。
責任,這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我需要對你負責,需要對家庭負責,需要對全世界負責。因此他們時刻想著教你如何做人,控制你的思想,限制你的行動。
當然,這不意味著能平衡兩者關系的男人如同鬼魂一樣不存在,自然是有的,但絕對不是多數(shù),我見過聽過,但從未碰到過,僅此而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