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醍醐天皇麾下的四位重要大臣為什么被稱為“三木一草”?
正慶二年(1333年),以后醍醐天皇為盟主的倒幕聯(lián)盟推翻了鐮倉幕府,后醍醐天皇也因此成為日本幕府時代唯一擁有全國最高實權的天皇。既然擁有最高實權,后醍醐天皇麾下自然匯聚了一批大臣,其中四位重要大臣有個奇怪的組合名——“三木一草”。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后醍醐天皇推翻鐮倉幕府的過程中,楠木正成、結城親光、名和長年、千種忠顯四人立下了大功。楠木正成憑借個人的謀劃和艱苦奮戰(zhàn)幾乎改變了整個日本戰(zhàn)略局勢,促成了足利尊氏的倒戈,堪稱倒幕第一功臣。明治維新后,楠木正成被日本明治政府官方欽定為“軍神”。

結城親光本是鐮倉幕府的御家人,后來跟隨足利尊氏加入倒幕陣營,參加了占領京都的戰(zhàn)爭。其父結城宗廣則跟隨新田義貞攻占了鐮倉,滅亡了鐮倉幕府。而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制衡足利尊氏,結城親光得到了后醍醐天皇重用,先后出任恩賞方寄人、雜訴決斷所眾等要職。

名和長年本是從事商業(yè)的“百姓名主”,在后醍醐天皇逃離隱歧島的時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名和長年在倒幕期間一直擔任后醍醐天皇的警衛(wèi),直到鐮倉幕府滅亡。此后名和長年成為后醍醐天皇“建武朝廷”的核心成員之一,被封為伯耆守,還曾參與了打倒護良親王的政治斗爭。

千種忠顯出身公卿,早在倒幕前就成為后醍醐天皇的重要親信之一。在倒幕過程中,千種忠顯一直在后醍醐天皇身邊出謀劃策和艱苦奮戰(zhàn)并在此期間逐漸武士化。后醍醐天皇掌權后,千種忠顯出任從二位參議,負責處理建武朝廷的日常政務,成為當時權勢最大的公卿之一。

楠木(クスノキ)、結城(ユウキ)、名和伯耆守(ホウキ)的讀音中都有一個“キ”,而千種(チグサ)的讀音有一個“グサ”?!哎痹谌照Z中諧音“木”,而“グサ”在日語中諧音“草”。因此楠木正成、結城親光、名和長年、千種忠顯就被合稱為“三木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