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喜歡的事情能2小時不動 怎么會是“多動癥”?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小明從小活潑好動,上幼兒園坐不住,經(jīng)常跑來跑去,不怕危險,登高爬低,雖然當時老師也告訴家長,但父母覺得男孩子本來就調(diào)皮,長大點就好了。小明的奶奶還說,孩子的爸爸小時候也這樣,現(xiàn)在什么也不耽誤。

轉(zhuǎn)眼到了小學,小明有所進步,上課能坐得住了,但是小動作特別多,手腳不閑著,包括玩鉛筆、掐橡皮、扔紙團、用腳踢前面的同學,上課主動找同學說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無關(guān)的刺激吸引,甚至教室外面有聲音他也能關(guān)注到;做事磨蹭,沒耐性;話多,常插話,有時甚至上課接老師話茬;半小時能完成的作業(yè),如果家長不陪著2小時也完不成。雖然老師三番五次找家長,建議帶孩子就診,但因為孩子成績尚可,家長也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去年升入六年級,孩子成績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下降。

家長之間也產(chǎn)生了矛盾,媽媽想帶孩子來醫(yī)院看看到底有沒有問題,但爸爸覺得孩子沒有問題,他這些都是“壞毛病”,就是“欠揍”,扳過來就好了。為此爸爸有2個月的時間不去上班,專門在家輔導功課、“教育”孩子,最終,孩子成績是有所上升,但爸爸也受不了了。因為雖然管教后暫時能看到效果,但很快又是“老樣子”,而且孩子最近越來越叛逆,脾氣也越來越大,以前用的“套路”都快失效了。實在沒有辦法,父母帶孩子走進了精神心理科就診。
經(jīng)過醫(yī)生詳細問診和檢查,孩子被診斷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多動癥”,且屬于混合型多動癥,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沖動兩部分癥狀。父母疑惑,孩子是好動一些,但是好動就是多動癥了嗎?而且孩子玩游戲、看電視、做喜歡事情,比如搭積木、讀故事書,能兩小時不動,注意力也很好啊,怎么注意力也會有缺陷了呢?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好動的孩子都診斷為多動癥。有的孩子雖調(diào)皮好動,但是需要安靜的時候,孩子能安靜下來,能認真聽課、寫作業(yè)等,孩子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不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社交、環(huán)境適應等。但是如果孩子在多種需要安靜的場合是很難安靜下來,比如在教室上課、在家寫作業(yè),在需要安靜的公共場合甚至在就診時的診室里,都會表現(xiàn)出與孩子發(fā)育水平不相稱的過度的多動。甚至有的孩子還有一些難以自控的情緒和行為的沖動,容易發(fā)脾氣,缺乏耐心,對挫折的耐受能力低。雖然家長和老師軟硬兼施,但都收效甚微,孩子仍然是“屢教不改”,且孩子以上種種表現(xiàn)對社會功能造成明顯影響,那么這就需要警惕多動癥的可能。

注意力一般需要關(guān)注兩個方面,一個是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也會不同。一般來說,孩子5-6歲時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為12-15分鐘;7到10歲時為20分鐘;10到12歲時為25分鐘,12歲以上為30分鐘以上。除了持續(xù)時間,另外一個需要關(guān)注的是注意力的性質(zhì)。注意力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注意,需要個人付出努力讓注意力集中,比如學習時需要的注意力;另一種是被動注意,多是被別的事情吸引的注意力,比如看電視,這不需要個人付出主動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所以被動注意一般不作為評判的標準。對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患者,主要是主動注意,只有主動注意力好,才是真的注意力好。
如果根據(jù)以上的情況,家長還是無法判斷孩子到底有沒有問題,找專業(yè)的醫(yī)生來幫您判斷。因為及時的診斷和干預,可以幫助孩子盡早地恢復至孩子該有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缺陷,提高自尊,提高孩子和家人的生活質(zhì)量。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