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蹀躞七事——淺談
2023-06-08 10:58 作者:無悔風(fēng)月 | 我要投稿
《舊唐書?高宗下》記載:武官五品已上佩蹀躞七事。七謂:佩刀、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 《新唐書》則說:武官五品以上則佩鉆鰈(即蹀躞)七事,有佩刀、刀子、礪石、契必真、噦既、針簡、火鐮七件。 ????唐朝規(guī)定,一開始是文職官員須扎蹀躞帶,并掛上刀子、礪石等物,武官可以不扎,但想扎也可以。 ????后來又改成不論文武官員都要扎蹀躞帶,但文官不掛刀子、礪石。 ????五品以上武官則一律掛上七種物品,統(tǒng)稱“蹀躞七事”,簡稱“七事”,具體是: (一)佩刀,代表武將身份,上朝時則會為了避免弒君的嫌疑而帶木刀。
(二)刀子,日常用的小刀或餐刀,或起源于游牧民族割肉而食等習(xí)慣,如唐刀子、遼刀子。
(三)礪石,即隨身磨刀石。
(四)契必真,游牧民族語言,楔子、錐子。這里推測可能是類似刺鵝錐的工具。
(五)噦厥,又叫噦既、觽,也屬于游牧民族語言,用于解開繩結(jié)的解繩器。
(六)針筒,又叫針簡,貴族保存金針的小筒;也有說是保存書信、印信等重要物品的小筒。
(七)火石,也叫燧石,使用火鐮擊打便可取火。
以上為個人觀點,配圖盡量考據(jù),歡迎補充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