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技能的精進之道
人皆云,業(yè)精于勤,勤能補拙。但是在很多時候,即便你花了很多時間練習,你的水平還是很難提高。比如說,有的孩子學書法,跟著老師學了很久,上課練的時候似乎寫得不錯,但是跟著學了幾年還是寫得一手爛字。再比如說,有的孩子很聽話,讀書也挺勤奮,作業(yè)再多也要熬夜寫完,可就是成績上不去。這些孩子,明明智商不低,也挺勤奮,但就是難以達成優(yōu)秀,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最近有一個體悟,也許能解釋這種現(xiàn)象,說出來供朋友們參考或批判。
學書法的時候,孩子知道了漂亮的字該怎么寫,在書法課堂上也努力練了,似乎也有所進步。但是,一旦離開了書法課堂,在平時做作業(yè)和寫作文的時候,許多孩子就放松了對自己下筆的要求,不講究字的結(jié)構(gòu)和筆法了,更不講究握筆和坐姿了。其實,每一個寫下去的字,對于你的書法水平的進步和退步都是起作用的。你在周末的書法課堂里練了端端正正的100個字,但是在周一到周五的習題和作文中隨手寫了三千個潦草扭曲、歪瓜裂棗的字。家長覺得自己花了錢花了時間陪著孩子練了那么多漂亮的字,卻意識不到那個暫時的效果,早已被孩子隨手寫的丑字所抵消了。換言之,只有讓孩子充分意識到隨手亂寫所帶來的“減記”效果并痛改寫作業(yè)時寫字的壞習慣,練字才不會白練。
我以前提到過,有位朋友年輕時在鄉(xiāng)下小學里教數(shù)學,慢班的學生經(jīng)過他的一年教學,平均成績反超快班十分。他的方法是,針對每天教完的新內(nèi)容,放學之后不布置家庭作業(yè),而是全班留下來做題以鞏固新知識。十道題全對你就可以回家,只要做錯一道就得把那十道題從頭再做一遍,一次性全對才能回家。為什么不布置家庭作業(yè)?他的解釋是,回去孩子們吊兒郎當看著電視逗貓逗狗寫作業(yè),許多孩子其實是在瞎做;他每瞎做一道題,就在強化一下錯誤的腦回路。所以,絕不能允許他們做錯。隨便對付著瞎做,還不如不做。他講的這個道理,與我說的書法練習中的無用功,有很大的相近之處。
我還聽說過一個簡單而有奇效的教育方法: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之后除了喝點水之外,別的什么都不許做、不許吃、不許玩,直接開始做作業(yè)。做完學校布置和家里增加的作業(yè)之后,才能吃飯和玩樂。這個簡單而實用的方法,是一位在美國大學里教書的華人學者為了教好自己的兒子而發(fā)明的。用了這個方法,他孩子的學習從不讓他操心,后來上了藤校。他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去訪學的一位人大同事,我的這位同事回國后如法炮制,結(jié)果他自己的孩子也是“馬不揚鞭自奮蹄”的類型,在人大附中高中里年級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二十名以內(nèi),這是高考正常發(fā)揮就去清華北大,嚴重考砸了才會上隔壁的水平。其中門道,據(jù)說也是決不能讓孩子在松懈的狀態(tài)下去做作業(yè);放學回家不能吃不能玩,就是為了保持上學時的那股精神狀態(tài),一鼓作氣完成課后練習。這與上邊講的道理是相通的。
無論是練字,還是練其它的技能,可能都需要講究高度專注,專注度比練習量重要得多。而懈怠狀態(tài)或者“對付”心態(tài)下的練習,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可能會產(chǎn)生負面效果。
總之,精進之道,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正因如此,我一貫主張,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盡一切可能做到最好。這種人生態(tài)度是一個人自尊自愛的表現(xiàn),也是持續(xù)優(yōu)秀的必要條件,而與報酬或者他人的評判無關(guā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