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AI,人文藝術(shù)與理性科技
是篇和其他up的互動

什么是人類文明值得自豪的品質(zhì)?
我說的是人類文明,而非人類物種,因為歷史充滿巧合,演化出的文明形態(tài)不一定就是今天的樣子。我的答案是“理性的奉獻精神”,就是你有能力有動機去作惡,但依然選擇行善,選擇奉獻。當然,文明是綜合和復雜的,當然不是只能有1個優(yōu)點,也不是說優(yōu)點就沒有代價,也不是適用于所有場景。為避免缺乏基本的邏輯能力同學歪曲我的本意特此明確指出。
理性和科技提供手段,什么是目標呢?
一個物種,如果只有理性、進取、科技,他能成為宇宙中強大的文明嗎?一定不能,博弈論對此有長期的研究,就整體收益分析,個體利益最大均衡是低于整體利益最大策略的。每個子群體都是其他子群體最大的威脅和敵人,這個物種要么毀滅,要么局限在小范圍內(nèi)茍延殘喘。
要成為強大的文明,還需要凝聚力,需要傳承性,需要新老代謝。
這都需要個體向群體、向后代、向更有活力的新生代讓渡利益,甚至奉獻犧牲。這就是文化和藝術(shù)的職能了。
不是只有和實體直接互動的學科才是實在的,策略也是,文明級別的策略,就是“文化”。
AI或獨立演化、或繼承,如果有了一個文明,那也會誕生出藝術(shù)。
多樣性,進化策略,有限的通信能力,要求個體必須有足夠多的差異。不管是基于BP的前饋網(wǎng)絡(luò),還是基于動態(tài)方程的網(wǎng)絡(luò),只要學習是通過高維空間嵌入和插值實現(xiàn)的,那么其知識和能力是無法在個體間直接copy的。舉例來說,一個圍棋AI甲如何讓另一個圍棋AI乙理解某種圍棋走法或策略?擺幾個最能展現(xiàn)這種策略精髓的變化,是最佳的手段。這完全等同于人類文化中的寓言故事。就是經(jīng)驗重放,就是支撐樣本。這就是藝術(shù)。
AI是人類文明的繼承者
碼農(nóng)為何會想要創(chuàng)造出會編碼的AI?人的生存和繁殖,有2層意義,物質(zhì)上的和精神上的。什么是你?一堆骨肉嗎?意愿、認知、經(jīng)歷等精神上的東西才是核心?!耙粋€我倒下去,千千萬萬個我站起來”,人類是靠著這種精神上的累積、融合、傳播、傳續(xù)才在眾多物種中脫穎而出的,即生物演化之外的第二種演化。精神永生不是說說的,這和分布式系統(tǒng)是一樣實在的東西。
為了能登上陸地,拋棄魚的形態(tài),成為兩棲類和哺乳類,是十分成功的。人類文明成為跨恒星際文明,也是一樣緊迫和更困難的事情。只要能做到,AI也好、讓貓狗擁有智能也好、基因編輯也好,形態(tài)不重要,都是人類文明的新形式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