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是借來的
“啊,死了。借我一條命?!?/p>
我在第三關就用光了自己的三條命,不得不向同伴借命。借到命以后,我一路打到了第五關,伴隨著“將↘↗”的一聲,同伴被裝甲車創(chuàng)死了,只能借掉我剛剛獎勵的一條命。
在那以后我沒死過一次,僅憑開始借來的那一條命通關了,而同伴早早倒在了第六關。
“淦,你這么厲害,第三關怎么就死了三次?”
同伴說。
如果不珍惜借來的命,借給我命的人一定會生氣的吧。
我是這樣想的。
原本應該死去的人活了下來,依靠借來的生命活著。就算只是為了讓借給我命的人感到開心一點,也不能再回到從前,不能有任何任性和抱怨。
我還是在迷茫。自己到底在渴求誰的認同,自己到底為什么還是沒法前進哪怕一步。
即便是我這樣的弱智以前也被稱為天才,可能有幾分戲謔的意味在里面,但我確實用比較少的努力達到了它們無論如何都達不到的高度。但是把我放到稍微高一點點的地方,周圍就全是努力的效率比我高得多的天才,它們是不是也在和我思考一樣的事情呢。
被抬高也不會有認同感,被貶低反而讓人感到心安,明明被期待過,也滿足過別人的期待,最后還是只剩下空洞,以及對那個用一點微不足道的稱贊獲取優(yōu)越感的自己的否定。
“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沒問題?!?/p>
逐漸變成了:“即使換成別人,依舊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p>
不是自卑與自信的問題,僅僅只是愿不愿意去看到客觀事實。
沒辦法從它人身上得到認同感,它人視角下的認同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于是回過頭來看,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得到誰的認同。我陷入了一個怪圈:
“人都是需要認同感的。”
“人都是需要愛與被愛的?!?/p>
“人都是......”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我用人的種種定義來解釋自己,尋找自己的路。
但迄今為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盡管無數(shù)次用世間的價值否定了自己做的那些有價值的事,但世間的價值是沒辦法驅動人前進的。
我說了什么根本無所謂,誰都能把自己或別的什么描黑描白,但語言沒辦法改變任何事。
我做了什么也無所謂,重要的是背后的原因。
有的時候原因也無所謂。雖然下面的話就像作家從花花草草身上看到什么狗屁道理一樣,沒什么道理,但:
人生可以看作一個多段決策問題,用動態(tài)規(guī)劃來思考的話,雖然不知道現(xiàn)在做的事和最終答案有什么關系,但它可能會為下一個階段的決策提供信息,直到最終階段。
簡單說就是,我一直害怕自己的努力會成為無用功,就像上課時一直記錄那些并不會考試的內容,然后還覺得自己足夠努力了,然后考砸了再哭著說:
“我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還是不行?!?/p>
最終放棄治療,來一句敗者的經典說辭:
“努力過了就不后悔?!?/p>
本來開局就已經足夠逆風了,還浪費大把時間去做無用功,很可悲不是嗎。
但是現(xiàn)在看來,那種事是不存在的。畢竟考試的時間和科目都是未知。
這是“努力有用”,“我做的事是有意義的”的薄弱理論支撐。
這也無所謂,畢竟道理這種東西又不會反駁,隨便怎么說。
重要的是。我是正確的。我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可能沒辦法產生利益,但我做的事對于這個世界,哪怕只是對于世界上的某人,是有好的意義的。
這就夠了。這就是我的滿足,我的愉悅,我認為的價值。
“為了自己而活”這種事,有點對不起借給我命的人。但這大概也是她期望的結果。
而且,我只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格局太大,眼界太高并不是好事,人的能力是有極限的......
我的命是借來的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