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邊開邊充電!日本預計2025年應用「無線充電路面」或徹底解決續(xù)航問題?


近日,日本建筑公司大林組(Obayashi)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本電裝公司(Denso)開始測試為電動汽車提供無線充電動力的路面,目標是到2025年擁有實用技術。

據悉,該技術是通過道路下嵌入不間斷的線圈,以實現(xiàn)無線充電補能。在大林組位于東京的研究中心,一輛小型電動汽車能夠以約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連續(xù)行駛。

在國內,2018年開工建設的全國首條智慧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公路,在設計上也考慮到了汽車未來大面積電動化所需的充電需求。

除了限速有望突破120km/h外,智慧高速公路近期的目標是通過太陽能發(fā)電、路面光伏發(fā)電,作為插電式充電樁電量的補充,為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遠期的目標是實現(xiàn)移動式的無線充電,一邊開車一邊充電。相較于充電樁固定式充電,道路上一邊行駛一邊無線充電,將更加節(jié)約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成本。此前,也有其他企業(yè)致力于道路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發(fā)。

今年6月,標志雪鐵龍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合并集團Stellantis與其合作伙伴展示了動態(tài)無線電力傳輸(DWPT)技術,當電動車在專用車道上行駛時,會對其進行無線充電。在測試時,車輛可以在高速路上以高速度巡航行駛,同時不會消耗電池中的儲存電量。沃爾沃在今年3月也展示了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功能,這項無線充電技術由沃爾沃投資的美國Momentum Dynamics公司提供。

當符合條件的純電動汽車停放在專用的充電車位上時,位于地下的充電裝置便會對車輛進行充電補能,最大功率達到40kW。無線充電省去了操作傳統(tǒng)充電樁的動作。
目前,不只在日本,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企業(yè)和機構已經開展了對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研究,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里程焦慮”問題。

想法并不新鮮
事實上,人們早已習慣了為智能手機無線充電。美國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網站9月20日發(fā)文稱,全球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充電聯(lián)盟在2008年推出了首個“無線充電”標準QI。第一款廣泛使用的采用QI標準的手機是2012年的諾基亞Lumia 920。
這項技術可以追溯到1894年,當時科學大咖尼古拉·特斯拉在紐約市使用諧振感應耦合實現(xiàn)了白熾燈泡的無線點亮,因此,無線傳輸電力的想法其實并不新鮮,世界許多地方已經安裝或正在籌建示范設施。

未來還有多遠
與許多其他逐漸進入主流市場的新興技術一樣,車載無線充電目前尚未成熟,仍面臨著許多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
業(yè)內人士表示,無線充電的定位并不是要完全取代有線充電,而是要提供便捷的體驗。這指的是,電動車能在公共場所或戶外情況下使用無線充電模式,停車后無需接線即可直接充電,駛離時也無需拔掉充電線;而在戶外使用時,即使在雪、水、粉塵污染等條件下充電也很安全。

總體而言,鑒于節(jié)能和發(fā)展綠色能源的趨勢大熱,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解決方案有望在未來幾年以可觀的速度增長。
隨著未來的交通運輸通過顛覆性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擔心在哪里為電動汽車充電可能很快會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