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需要“貼膘”嗎?谷醫(yī)堂谷方益元教你如何正確“貼膘”
立秋過后,民間“貼秋膘”之風盛行。這時,不少人開始順應習俗,開始大魚大肉為過冬做好脂肪囤積,但這真的合理嗎?
要知道“貼秋膘”是古時流傳下來的習俗,這個習俗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在物資匱乏的時代,秋季萬物豐收,碩果累累,加之冬季即將來臨,脂肪是最好的御寒“物資”。因此,立秋之后“貼秋膘”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了下來,總的來說,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過冬經驗。
但在物資生活豐富的現在,“貼秋膘”真的有必要嗎?要知道,在物資匱乏時代,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的雞鴨魚肉,現在可以天天吃,更是不少人因為天天大魚大肉而患上了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
面對這個問題,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表示:“貼秋膘”需要分人群,偏瘦體重輕的人群可以“貼秋膘”,而三高患者和肥胖型的人群,以及脾虛者、胃火旺盛者、老年人、兒童盡量少貼秋膘,“貼秋膘”不當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而且,“貼秋膘”也要分地域,南方立秋之后,天氣雖暑熱難耐,這時候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這時“貼秋膘”,就顯得“水土不服”了,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濕熱積聚在胃腸中,反而更容易誘發(fā)感冒、便秘、發(fā)熱,所以早秋進補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那么,南方就不需要貼秋膘了嗎?并不是。俗話說:“夏天過后無病三分虛。”依照中醫(yī)學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理,秋冬需要進補是定律。為此,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根據南方氣候的實際情況,給出以下貼秋膘的建議:
1、合理飲食
根據中醫(yī)理論,秋季宜多食潤肺生津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藥等,注意營養(yǎng)搭配,增加身體的能量供給。
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表示,秋季還可食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如姜、蔥、大蒜等,以溫中散寒。
2、適度運動
中醫(yī)認為秋季運動有助于調理氣血,增強體質。
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建議:日常可以選擇一些柔和的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氣功等,以及適量的散步或慢跑,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免疫力。
3、定期作息
秋季天氣干燥,人體陰液常不足,導致機體陽盛陰虛,人就會覺得乏力、沒有精神,人們容易感到困倦和疲勞。
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建議:大家應順應季節(jié),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體的恢復和修復。
4、穴位養(yǎng)生
中醫(yī)有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幫助調理身體。
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表示:日??梢园茨?/span>一些補虛穴位來進行養(yǎng)生,如足三里、涌泉、氣海等,可以促進人體內的氣血循環(huán),提高免疫力,強壯身體。
5、注意保暖
秋季的溫差較大,早晚溫涼,中午又稍微有些炎熱。要注意穿衣搭配,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
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表示:保持身體的溫暖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
6、放松心情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人們最容易感到忙碌和壓力的時候。要學會放松心情,培養(yǎng)一些健康的愛好和興趣,如閱讀、繪畫、聽音樂等,以舒緩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谷醫(yī)堂健康管理師特別提醒:進補要適度,不要過度進補。任何補品進補過度都是不可取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多服用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