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綠竹猗猗,有匪君子?為何古人喜愛用竹、松比喻人的高貴品格

2023-09-07 00:01 作者:真MAX一線天道長  | 我要投稿

嬋娟代表思鄉(xiāng),紅豆代表相思,牡丹代表高貴,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吹竭@里,有些人會疑惑,難道這些大自然的景物也有人的情感?當然不是,這都是因為作者賦予了它們以主觀的情感,因此,當某種象征意蘊深入人心時,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對號入座。

例如說:“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梅花于冬天綻放,因此詩人賦予了它凌寒傲雪,堅強積極的意蘊,蘭花代表著忠貞不渝。當然,竹和松也被賦予了高貴的品格。那么,古人將它們比喻為人們的高貴品格,這是為何?


一、竹和松的本身特征

竹,又叫竹子,它有很多的品種,且多生長于我國的南方。有的竹子長得很矮,有的則長得很高,不過它都長得特別快,整個竹身有明顯的節(jié)點。在南方的農(nóng)家,你會看到許多的自然生長的竹子,就會發(fā)現(xiàn)以前家里的簸箕、垃圾簍、竹簍、竹筏等都是用竹子做的,由此可見,竹子相當?shù)貓皂g,且功能齊全。

當然,竹子長到一定時間還會開花,就整棵竹子來說,它十分地挺拔,修長,而且一年四季都不會枯黃,即使在冬天,也不會凋零。常青的竹子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都不會表現(xiàn)出一點要罷工的趨勢。


松,是常綠喬木,它的葉子像一根針,整棵樹非常地有特色。因為它適應(yīng)性非常地強,所以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富有生命力的影子。竹和松都是四季常青,讓人一看就能聯(lián)想到生機,然后心生歡喜。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將他們運用到自己的詩文中。


二、竹和松出現(xiàn)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

竹第一次被文人引用,是在《詩經(jīng)》里——“綠竹猗猗,有匪君子”。這里竹的出現(xiàn),跟君子綁在一起了,竹子修長挺拔,不正像俊美有德行的君子?之后,南朝的謝莊也直接地贊美竹“貞而不介,弱而不虧”,意思是竹子堅貞不渝,有骨氣。

除此之外,吟詠稱贊竹的詩人數(shù)不勝數(shù),如柳宗元、韓愈、杜甫。他們都曾經(jīng)在自己的文中借竹子表達自己高尚的節(jié)操,而有一位詩人更是直接表示,他就是白居易。


他在《養(yǎng)竹記》一文寫到“竹似賢,何哉?”這是作者的發(fā)問:竹子就是賢能的人,有德行的人,為什么?因為竹子有堅固的根,有正直的本性,有謙虛的心,還有氣節(jié)。


人們看到竹子這樣的精神也應(yīng)該向它學習,有不懂的問題要謙虛請教,看到污穢的一面要提醒自己不同流合污,保持自己該有的氣節(jié)。作者的一番解釋背后,飽含著一種意思: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君子?君子應(yīng)該是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謙虛有禮、并且有遠大志向的人。

當然,李頎也有一首詩引用了竹,但跟白居易的表達不同。李頎是盛唐時期的一位詩人,他富有才情,得到許多人的稱贊。后來中進士,當了官,但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小官,一生得不到重用,他內(nèi)心苦悶彷徨。最后辭官了,辭官歸鄉(xiāng)途中,他看著滿山的秋景,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望秦川》。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边@里的“竹”其實并沒有上面所說的象征意義,這里的“竹和松”是詩人聯(lián)想到長安皇宮附近處處種滿了竹。雖然生機勃勃,但是他已沒有那個福氣去欣賞,滿院的竹和松,都像是染上了寒意,令人感到透骨的冷。因此在這里,竹又有了另一個代表:意象。

這些意象渲染了寒涼、凄冷的意境,讓我們從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作者希望像松和竹一樣保持高尚的情操,但卻不受重用、抑郁不得志而又無奈辭官歸隱的心境。所以很多文人在自己的庭院中栽種竹子。


當然,松也是古人很喜歡種的一種樹。他們認為,不只竹子和人一樣,松和人一樣的,也有很高尚的品格?!抖Y記》《論語》里不少我們耳熟能詳?shù)奈淖郑骸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薄捌湓谌艘?,如松柏之有心也”。前一句的意思是,到了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零的。后一句則是,人就像松柏一樣不改本心。

這樣一看,松樹那種不畏嚴寒、堅貞不屈的品格就表現(xiàn)出來了。因此,不管竹和松作為意象,都被作者賦予了一定的象征意義。在白居易的筆下,竹和松是君子有氣節(jié)堅貞不渝的象征,也是即使得不到重用依然保持自己內(nèi)心高尚的情操的象征。


三、古人把竹和松比喻高尚人格的原因探究

從上述可知,竹和松被作者賦予了高尚的品格。一方面是跟竹、松本身的特性有關(guān),作者賦予了它們主觀情感,讓竹和松也像人一樣,有生命力,也有感情,更有精神品質(zhì)。另一方面,也跟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有關(guān)。


比如白居易,他是河南人,生于唐朝,祖上還很富裕,只是到他出生的時候,一切都變了。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戰(zhàn)爭不斷,老百姓苦不堪言,到處都是戰(zhàn)火經(jīng)過之后的凋零狀態(tài)。

白居易雖然長大了,也順利考取了功名,但民間疾苦的困境一直在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因此他當官之后,一直為百姓積極奔走。可是,后來,他因為得罪小人而遭到貶謫,成為一個“閑人”。這對于以兼濟天下為理想的他來說,無異于酷刑。


因此,他把滿腔的抑郁不得志,憤憤不平的心情全都訴諸筆尖上。比較著名的有這一句,“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意思是說,唉,竹子就是植物,它跟人有什么不一樣呢?在我們的觀念里,竹子和人本來就不一樣。竹子就是竹子,是一種植物,而人就是人。


可是,作者接下來還寫道,竹子和其他的草木,就像有德行的人和一般人。這兩種人怎么區(qū)分?普通的人就是通過有德行的人了解事情始末的。因此,白居易把這篇《養(yǎng)竹記》寫在了石壁上,就是要告知后人,讓后人知道自己的懷才不遇,知道自己迫切希望能夠得到重用。而他的志向終究像竹和松柏一樣堅定不移。

白居易崇尚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深受這種影響的他十分關(guān)心民生,每次看到老百姓過著艱難的生活,他就像受酷刑一樣難以自持,從他寫的《賣炭翁》不難看出。


此外,儒家還提倡“積極入世,消極出世”。因此白居易在當官期間,始終沒有忘記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老百姓擺脫貧窮,但很遺憾的是,官場浮沉,風氣多腐敗,很多事情等他經(jīng)歷之后才知道并不是自己一個人就能解決的。


他苦悶,彷徨,迷惘,不知所措,想做出改變,但不隨他的意志走,不改變,又對不起自己的初衷。這種兩難的境地讓他十分地矛盾。滿腹的愁情只能寄托在竹、松這些自然景物上,甚至他還直接把自己滿腔針砭時弊的感情寄托在一首詩上——《澗底松》。這首詩的諷喻意味更加地濃厚,除了白居易,還有北宋的一位著名的豪放詞牌大家蘇軾。

蘇軾與白居易經(jīng)歷相似,也是一位屢次遭受貶謫,壯志難酬的大家。蘇軾的這一生,經(jīng)歷過3次貶謫:黃州、惠州、儋州。因其不想與他人同流合污,才數(shù)次遭到排擠。


他與白居易略有不同的是,被貶之后,他雖有惆悵,但卻并無苦悶彷徨之意。他本人深受儒、道、佛三種思想的影響,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順其自然,佛家思想的核心是與世無爭。


因此,每次惆悵,他很快就會被道家和佛家思想影響,讓他每次惆悵都只到此結(jié)束,而不會更加地深入?;诖它c,他的一首《于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表現(xiàn)得十分地豪邁灑脫。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古代詩人,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苦悶惆悵,消沉低落之下就將這些情緒排解在大自然中,確實有一種“天大地大,只有大自然屬于我”的意味。當然,這種情況并不是消極避世,只是他們把感情都寄托在這些景物上,一方面是為排解,另一方面是為表明自己的心跡。


結(jié)語

總之,竹和松本無情,是作者賦予了它們高尚的品格,才得以流傳至今,讓我們一看到它們能想到它們身上美好的品性。其實細想一下,這樣的形容還是十分貼切的:有抱負的人,多是胸懷天下,或上陣殺敵,或?qū)χ懦?,或置身民間,或獨善其身,當這些都不能實現(xiàn)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與現(xiàn)實相斥的磁場,于是投身大自然的懷抱。

由此可見,像竹和松這一類的意象意蘊還是十分深刻的。當然,不管如何,都離不開引用它之人的主觀感情,以及景物本身的特點。尋找一下,便會發(fā)現(xiàn)成為古人筆下的“座上賓”的可不僅僅是竹和松,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意象。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zhuǎn)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guān)注天天,關(guān)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

綠竹猗猗,有匪君子?為何古人喜愛用竹、松比喻人的高貴品格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通河县| 陈巴尔虎旗| 石家庄市| 仪征市| 周宁县| 南通市| 英山县| 印江| 东海县| 大安市| 鹤壁市| 禄丰县| 海原县| 英山县| 泾川县| 吉水县| 滨州市| 即墨市| 天峨县| 永泰县| 铁岭市| 财经| 壶关县| 乐亭县| 平舆县| 叶城县| 敖汉旗| 惠来县| 甘谷县| 夏邑县| 威海市| 滨海县| 乐安县| 台东县| 石门县| 炉霍县| 集贤县| 江口县| 开原市| 高陵县| 七台河市|